第92章 进军般尼,攻占1570高地(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穿越民国,开启救国救民之路》最新章节。
在争执中,双方的情绪都愈发激动,言辞也越发激烈。士兵们强调战争带来的破坏和伤亡,呼吁和平解决争端;而军官们则强调国家利益和荣誉,坚称不能轻易示弱。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就在争执达到白热化的时候,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有人竟然拔枪相向!刹那间,原本激烈的争吵被紧张的对峙所取代,整个场面陷入了一片死寂。所有人都屏住呼吸,凝视着那黑洞洞的枪口,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枪声惊动了中国军队前沿阵地。104师师长徐天鹰接到报告后,立即命令部队做好准备,但暂不进攻,观察事态发展。
内讧持续了约半小时,枪声渐渐平息。第二天清晨,那个阵地上竖起了白旗,约20名日军士兵走出工事,向中国军队投降。
一名投降的日军军曹通过翻译说:“我们中有不少人已经不想再战斗了,但军官们逼迫我们玉碎。昨晚我们终于起来反抗,制服了那些死硬分子。”
徐天鹰立即将这一情况报告给沈德威和敌工部。
寒江部长得知后非常重视:“这是一个重大突破!说明我们的心理战和反战宣传正在产生实际效果。”
他立即派出更多懂日语的工作人员前往前线,加强对日军的心理攻势。
与此同时,在后方战俘营,那些已经觉醒的日军战俘也积极参与反战工作。他们编写宣传材料,录制劝降广播,甚至有的自愿返回前线参与劝降工作。
山本一郎就是其中之一。这个曾经的日军上等兵,现在已成为反战积极分子。他主动要求到最前线,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劝说同胞放下武器。
在特战部队掩护下,山本靠近日军阵地,用扩音器喊话:
“我是原第56联队上等兵山本一郎!我曾经像你们一样相信军国主义的宣传,但现在我知道那都是谎言!我们在为一场不可能获胜的战争送死!”
“中国军队善待俘虏,我受到了人道待遇。放下武器吧,不要再为军阀卖命了!”
山本的喊话特别有说服力,因为他确实曾经是第56联队的士兵,了解这支部队的情况。他的喊话在日军中引起了很大震动。
这些心理战和反战工作虽然不能立即使大批日军投降,但无疑动摇了他们的军心,削弱了战斗意志。在一些关键战斗中,这种心理优势甚至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左翼,105师对1570高地的进攻遇到了顽强抵抗。
1570高地地势险要,日军依托山势构筑了多层防御工事,包括大量钢筋混凝土火力点和隐蔽炮兵阵地。第114联队一个大队约1000人防守此地,指挥官是经验丰富的中野少佐。
罗振武师长观察地形后,决定采取“迂回包抄,多点攻击”的战术。
“正面强攻代价太大,”他对参谋们说,“我决定以一部兵力从正面佯攻,吸引日军注意力;主力则从两侧迂回,寻找薄弱环节突破。”
他具体部署:“第305团从正面施加压力,但不急于推进;第304团从左侧迂回,第306团从右侧迂回。师属炮兵集中火力支援主攻方向。”
进攻开始后,305团在正面发起佯攻,果然吸引了日军主要火力。与此同时,304团和306团从两侧密林中悄悄迂回。
右侧的306团进展顺利,很快突破了日军一道防线。但左侧的304团却遇到了麻烦——他们陷入了一片雷区!
“报告师长,304团前进受阻,陷入雷区,已有十余人伤亡!”参谋紧急报告。
罗振武皱眉:“命令304团停止前进,工兵连立即前往排雷。师属炮兵对日军前沿阵地进行压制射击,防止日军趁势反击。”
工兵连迅速赶到雷区,在步兵掩护下开始排雷作业。但由于地形复杂和日军火力干扰,排雷进展缓慢。
“报告师长,我师已突破日军两道防线,但核心阵地抵抗仍然顽强。”参谋报告战况,“日军依托镇内建筑物构筑了大量火力点,我军逐屋清剿进展缓慢。”
徐天鹰点头:“命令部队暂停进攻,巩固既得阵地,呼叫炮兵对可疑目标进行打击。”
他特别强调:“告诉各团长,不要急于求成,要减少不必要的伤亡。让炮兵和装甲部队多出力。”
集团军炮兵立即响应,根据前沿观测员提供的坐标,对般尼镇内目标进行精确打击。155mm和203mm重炮的威力巨大,一发炮弹就能将一栋房屋彻底摧毁。
第七军装甲部队在战斗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为作战提供了强大的支援。谢尔曼坦克作为装甲部队的主力装备,直接开进了镇内,以其强大的火力和坚固的装甲,给日军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谢尔曼坦克的75mm主炮威力巨大,能够直接摧毁日军的火力点,有效地压制了敌人的抵抗。然而,镇内的街道狭窄,给坦克的机动性带来了很大的限制。这使得坦克在行进过程中容易受到日军反坦克小组的袭击,成为一个相对脆弱的目标。
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两辆谢尔曼坦克在一条狭窄的街道上遭遇了日军的自杀式攻击。一名日军士兵抱着炸药包,从旁边的楼房上纵身跳下,准确地落在了其中一辆坦克上。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坦克瞬间被炸毁,车内的乘员也全部壮烈牺牲。
另一辆坦克见状,急忙想要后退,但由于街道过于狭窄,根本无法调头。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跟随坦克行动的步兵展现出了高度的战斗素养和快速反应能力。他们迅速用密集的火力压制住了日军,阻止了敌人进一步的攻击。
与此同时,工兵们也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迅速清除了道路上的障碍物,为坦克开辟出了一条安全的退路。在步兵和工兵的紧密配合下,这辆坦克终于成功地脱离了危险。
这次事件给第七军装甲部队敲响了警钟,让他们深刻认识到步坦协同战术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从此以后,坦克在进入狭窄街道时变得更加谨慎,不再轻易冒险。相反,它们更多地在主要街道上提供火力支援,由步兵负责逐屋清剿敌人,确保作战的安全和高效。。
镇内战斗异常残酷。日军依托每一栋房屋、每一个街垒进行顽强抵抗。中国军队不得不使用火焰喷射器、爆破筒和手榴弹清剿每个据点。
战斗持续了三天,104师逐步推进,已经控制了大半个般尼镇。残余日军被压缩在镇中心的几座坚固建筑物内,仍在负隅顽抗。
山口少佐带领残部约200人坚守在镇中心的一座混凝土建筑内,这是原英国殖民时期的政府大楼,结构坚固,易守难攻。
104师发动数次进攻,都未能攻克这个最后据点。日军用重机枪和迫击炮组成密集火网,阻挡了中国军队的进攻。
徐天鹰师长观察情况后,决定改变战术:“硬攻代价太大,呼叫重炮直接轰击,把这座楼彻底摧毁!”
集团军炮兵接到命令后,调动203mm重型榴弹炮对该建筑进行直瞄射击。巨大的炮弹一发接一发命中目标,混凝土建筑逐渐崩塌。
最后,一发203mm炮弹直接命中建筑主体结构,整座大楼轰然倒塌,里面的日军全部被埋。山口少佐和他的指挥部被彻底消灭。
至此,般尼镇完全被中国军队控制。残余日军大部分被歼,少部分投降。
在右翼,106 师的将士们正迈着坚定的步伐,向着新邦和太邦的方向稳步推进。他们的每一步都显得格外谨慎而有力,因为他们深知,这场战役的胜利不仅取决于速度,更取决于每一个细节的把握。
高镇远师长站在指挥所里,目光如炬地盯着地图,他心中早已制定好了一套完善的战术。他深知,在这样的战场上,急于求成只会让部队陷入被动,因此他选择了“稳步推进,巩固成果”的策略。
“我们的主要任务是保障主攻方向右翼的安全,同时对新邦和太邦施加压力。”高镇远师长对他的部下们说道,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遇到抵抗时,不要盲目地硬冲,而是要及时呼叫炮兵支援,让我们的大炮为我们开路。”
106 师的推进速度虽然相对较慢,但却异常稳健。他们每占领一个阵地,都会立刻进行巩固,以防日军的反击。工兵部队也紧紧跟随主力部队前进,他们迅速修复被破坏的道路,构筑坚固的工事,以确保补给线的畅通无阻。
然而,当 106 师抵达新邦外围时,他们遭遇了日军的顽强抵抗。日军凭借着一个高地,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如同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挡住了中国军队前进的道路。
面对这样的困境,高镇远师长并没有丝毫的慌乱。他冷静地观察着周围的地形,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他果断地决定采取“正面牵制,侧翼包抄”的战术。
“第318团从正面施加压力,但不要急于推进,要稳扎稳打,给敌人造成足够的压力!”他站在地图前,手指着地图上的标记,果断地命令道,“第316团从左侧迂回,第317团从右侧迂回,一定要出其不意地绕到敌人的侧后方,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随着他的命令下达,各团迅速行动起来。第318团在正面与日军展开对峙,不断地进行火力压制,让日军无法轻易地向前推进。而第316团和第317团则如两条灵动的蛇,悄悄地从左右两侧迂回包抄过去。
师属炮兵部队也在此时集中了所有的火力,瞄准了主攻方向。炮弹如雨点般落在日军的阵地上,爆炸声响彻云霄,火光冲天。
在炮兵强有力的支援下,第316团和第317团成功地迂回到了日军的侧后方。他们突然发起攻击,日军完全没有预料到这一招,顿时阵脚大乱。
正面的第318团见状,立即抓住机会,乘势发起了猛烈的进攻。日军在三面夹击之下,很快就支撑不住,防线迅速崩溃。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106师终于攻克了日军的阵地。这场战斗共歼灭了300多名敌人,还俘获了50多名日军。
与此同时,第七军在向昆年卡、宁库卡方向的推进中也进展得非常顺利。装甲部队充分发挥了其机动性和火力优势,如同一股钢铁洪流,迅速突破了日军的防线。
到了12月15日,新二军和第七军协同作战,已经攻克了般尼、1570高地、新邦、太邦等重要目标,兵锋直指昆年卡和宁库卡。
日军第18师团在胡康河谷的防线土崩瓦解,残部向孟拱河谷方向溃退。
沈德威在徐天鹰陪同下进入满目疮痍的般尼镇。战场上硝烟尚未散尽,士兵们正在清扫战场,收容俘虏,救治伤员。
此役,新二军在第七军配合下,歼敌2000余人,俘获600余人,攻克般尼、1570高地、新邦、太邦等战略要地。中国军队伤亡约1000人,其中阵亡400余人,伤600余人,以较小代价取得了重大胜利。
徐天鹰报告:“军长,我军已经完全控制般尼地区。日军残部向孟拱河谷方向溃退。”
沈德威点头:“打得很好。立即组织医疗队全力救治伤员,无论是我们的还是日军的。”
他特别强调:“对待俘虏要人道,特别是那些主动放下武器的,要给予优待。”
巡视战场时,沈德威特别注意到那些被摧毁的日军工事。许多工事设计精巧,构筑坚固,如果不是拥有绝对火力优势,攻坚代价将会大得多。
“炮兵和装甲部队在此战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沈德威对徐天鹰说,“步炮协同和步坦协同战术越来越成熟了。”
回到临时指挥部后,沈德威立即向李锦报告战况。
李锦听后非常满意:“你们新二军打得很漂亮,真正体现了‘磐石坚垒’的风格——稳步推进,减少伤亡,以最小代价取得最大战果。第七军的配合也很到位,各兵种协同十分默契。”
他接着说:“我会为所有参战部队请功。特别是炮兵、工兵和电子战部队,他们的支援至关重要。”
与此同时,工兵部队正在全力修复道路和桥梁,保障部队机动和补给畅通。在被日军炸毁的一座关键桥梁处,工兵们冒着对岸日军零星炮火,日夜施工,终于架设起一座临时浮桥,使重型装备能够通过。
西岸的中国军队也加强攻势,牵制日军兵力,防止其抽调部队增援东岸。
整个胡康河谷战役形势一片大好。中国驻印军连战连捷,日军第18师团遭受重创,被迫向孟拱河谷撤退。
下一步,中国军队将与美军5307支队协同作战,攻克拉于、卡瓦鲁班地区,最终目标是与滇西远征军会师,重新打通国际交通线。
般尼之战的胜利消息传开后,再次鼓舞了全国抗日军民的士气。特别是有大量日军士兵投降或被俘的消息,进一步动摇了日军战斗意志。
中国军队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向缅甸纵深推进,为最终胜利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