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大洛战役(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穿越民国,开启救国救民之路》最新章节。
缅甸北部,大洛外围,1943年11月。
新二军军长沈德威站在观察所内,通过高倍望远镜仔细研究着日军在大洛的防御布置。这位以防守见长的将领如今要指挥一场攻坚战役,脸上却不见丝毫紧张。
他指着沙盘上的标记:“小鬼子把大洛打造成了一个刺猬阵,前沿是雷区和铁丝网,后面是三道交错配置的战壕体系,核心阵地由钢筋混凝土工事和坑道组成。日军还巧妙利用地形,将火炮隐藏在反斜面上。”
参谋长点头道:“军长说得对。据侦察和特战部队报告,日军在大洛部署了第56联队残部约800人和第114联队一个大队1000人,总兵力约1800人。指挥官是第114联队第1大队大队长吉田勇少佐。”
沈德威微微一笑:“吉田勇?听说他是个墨守成规的指挥官,善于防守但不擅变通。这正是我们的机会。”
他走到沙盘前,开始部署任务:“我决定采取‘稳步推进,多点突破’的战术。104师为主攻,从正面施加压力;105师为左翼,进行侧翼包抄;106师为右翼并负责阻击可能增援的日军。”
各师师长领命后,沈德威特别强调:“记住,我们新二军以防守见长,但进攻时也要发挥这种特质——稳步推进,减少伤亡,让火力说话。不要急于求成,每一步都要站稳脚跟。”
回到军部后,沈德威接通了集团军总司令部的电话。
“报告总司令,新二军已做好进攻大洛的准备,请求指示。”
电话那头传来李锦沉稳的声音:“沈军长,大洛是日军在胡康河谷的重要据点,攻克它将为我军打开通往孟拱河谷的大门。你的部队以防守坚固着称,这次进攻也要体现出这种风格——像磐石一样稳步推进,碾压一切阻力。”
“是!保证完成任务!”沈德威坚定地回答。
李锦接着说:“集团军直属部队将全力支援你们。炮兵司令部会提供火力支援,电子战部队会干扰日军通讯,特种部队已经在敌后活动。此外,敌工部也准备好了对战俘进行思想工作,这可能是我们今后作战的重要辅助力量。”
结束通话后,沈德威立即召集各师师长进行详细部署。
104师师长徐天鹰首先发言:“军长,我师正面进攻将采取层层推进的战术,每个阵地都要彻底巩固后再向前推进。”
105师师长罗振武道:“我师将从左翼穿插,切断大洛日军与后方的联系,同时防止他们向南逃跑。”
106师师长高镇远说:“我师将在右翼构筑阻击阵地,同时派工兵部队清除雷区,为总攻开辟通路。”
沈德威满意地点头:“很好。各师按照计划行动,明日凌晨开始炮火准备。”
与此同时,在大洛日军指挥部,吉田勇少佐正在对下属军官进行部署。
“诸位,于邦家和太白家的失利告诉我们,支那军已经今非昔比。”吉田严肃地说,“他们拥有强大的火力和新的战术。但我们不能丢失大洛,这里是胡康河谷的门户!”
他指着防御地图:“我们依托地形构筑了三道防线,每道防线都有相互支援的火力点。各大队要死守阵地,没有我的命令不准后退一步!”
一名中队长提问:“少佐阁下,如果支那军像在太白家那样使用大量战车怎么办?”
一名参谋紧随其后地说:“少佐阁下,我们的通讯仍然中断,无法与师团部取得联系。补给也只够维持一周...”
吉田打断他:“皇军士兵有武士道精神,可以克服任何困难!告诉士兵们,为天皇尽忠的时候到了!”
吉田回答:“我们已经布置了反坦克壕和雷区,每个重要阵地都配备了反坦克武器。只要士兵们有必死的决心,就能阻止支那战车。”
然而,吉田不知道的是,中国军队不仅装备和战术发生了改变,就连对待战俘和心理战的方式也完全不同了。这种变化将在这场战役中展现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大洛战役开始前,集团军政治部敌工部部长“寒江”已经带领他的团队做了大量准备工作。
寒江原是北京大学日语系教授,抗战爆发后投笔从戎,因其精通日语和日本文化,被调入敌工部工作。他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对待日军战俘的理念——不是简单的关押和审问,而是通过思想教育,让他们认识到侵略战争的非正义性。
在于邦家和太白家战役中被俘的600多名日军战俘,此刻正被安置在后方一个特设的战俘营中。与传统的战俘营不同,这里没有铁丝网和哨塔,而是用简易的围栏划分区域,战俘们可以相对自由地活动。
敌工部下属的日人民解放同盟(简称日人解)的成员——主要是早期被俘并经过思想改造的日军士兵——正在战俘营中开展工作。
一天清晨,寒江来到战俘营,对日人解负责人小林清说:“新二军即将进攻大洛,会有更多日军士兵被俘。你们要加紧工作,让更多战俘认识到战争的真相。”
小林清原是日军第18师团的一名军曹,在第一次缅甸战役中被俘。经过敌工部的耐心教育,他逐渐认识到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本质,现在成为日人解的核心成员。
“部长放心,我们最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小林清说,“特别是自从我们让战俘们看到日本国内传来的真实消息后,许多人的思想开始转变。”
寒江感兴趣地问:“哦?什么消息?”
小林清回答:“我们通过国际渠道获得了日本国内的报纸和杂志,上面报道了日本民众生活的困难、战争物资的短缺,以及军方隐瞒战况的真相。许多战俘看到这些后,开始怀疑他们被告知的‘圣战’谎言。”
就在这时,一名年轻战俘跑过来,激动地用日语对小林清说:“小林先生,我想通了!我想加入你们的反战活动!我不想再为军国主义卖命了!”
寒江了解了他们的对话内容,微笑着问年轻人:“你叫什么名字?为什么改变想法?”
年轻人回答:“我叫山本一郎,原是第56联队的上等兵。我的哥哥在瓜达尔卡纳尔战死了,母亲来信说家里已经断粮,但军方却告诉我们日本正在取得胜利...我被骗了!”
寒江点点头:“很好,山本君。认识到真相是第一步。接下来,你可以帮助我们去劝说其他还在迷茫中的同胞吗?”
山本坚定地说:“嗨!我愿意!”
这样的场景在战俘营中越来越多地出现。敌工部通过人道待遇、事实教育和文化交流,逐渐瓦解了日军战俘的抵抗心理,培养了一批反战积极分子。
与此同时,心理战与敌工团也在前线开展活动。他们向大洛日军阵地散发传单,上面写着:“你们的战友已经觉醒,不再为军国主义卖命。放下武器,中国军队优待俘虏。”
这些传单还附有一些经过思想改造的战俘写的信件,讲述他们受到的人道待遇和思想转变过程。
大洛日军指挥官吉田勇发现这些传单后大怒,下令立即收缴销毁,但已经晚了。许多日军士兵已经偷偷阅读,心中种下了怀疑的种子。
11月10日凌晨,新二军对大洛的进攻开始了。
集团军炮兵司令部首先发难。重炮师的155mm和203mm榴弹炮发出震耳欲聋的咆哮,火箭炮旅的T34“管风琴”进行了两次齐射,将日军前沿阵地炸成一片火海。
炮击精确得令人难以置信。反炮兵雷达连提供的日军火炮位置数据,让中国炮兵能在日军开火后几分钟内进行反制射击。校射航空队的轻型观测机在天空中盘旋,不断修正弹着点。
日军指挥部内,吉田勇少佐又惊又怒:“支那军的炮火怎么会这么准确?我们的炮兵阵地几乎全部被摧毁了!”
参谋报告:“通讯完全中断,所有频率都被干扰了!观测哨报告,支那军正在多个方向同时推进!”
吉田咬牙切齿:“命令各部死守阵地,没有我的命令不准后退!”
然而,他的命令根本无法有效传达。集团军电子战部队的全频段干扰使日军无线电通讯完全瘫痪,有线电话线路也早已被特种部队破坏。
炮火准备持续了四十分钟后,新二军地面部队开始进攻。
104师从正面稳步推进。士兵们以散兵线前进,相互掩护,逐步清除日军火力点。美式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和BAR自动步枪组成的密集火力,完全压制了日军使用三八式步枪的步兵。
在左翼,105师进行侧翼包抄。罗振武师长命令部队:“不要急于求成,每一步都要稳妥。遇到抵抗就呼叫炮兵支援,让大炮开路。”
在右翼,106师工兵部队在坦克掩护下,开始清除雷区,为总攻开辟通路。高镇远师长特别强调:“工兵作业要细致,不要留下任何隐患。”
日军虽然遭受重创,但仍拼死抵抗。他们凭借坚固工事和熟悉地形的优势,用轻重机枪和迫击炮组成交叉火力网,阻挡中国军队的进攻。
在104师进攻方向上,一个连的士兵被日军机枪压制在一片开阔地上。
“火箭筒!干掉那个火力点!”连长大声命令。
两名士兵携带巴祖卡火箭筒匍匐前进,在距离火力点100米处瞄准发射。“轰”的一声,日军机枪哑火了。
步兵们继续前进,但日军狙击手和隐蔽火力点不断造成伤亡。
沈德威在前进指挥部通过望远镜观察战况,下令:“命令炮兵进行徐进弹幕射击,为步兵开辟通路。告诉各师长,不要吝啬弹药,士兵的生命更宝贵。”
集团军炮兵立即响应,炮弹开始在步兵前方200米处形成一道移动的火墙,缓缓向日军纵深推进。步兵则紧跟在这道“钢铁帷幕”后面,逐步清除残存日军抵抗点。
这种步炮协同战术极其有效,新二军稳步向前推进,到中午时分已经突破日军第一道防线。
在集团军电子战司令部,林修远和他的团队正忙碌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报告,截获日军第18师团部发给大洛守军的电文,正在破译。”一名参谋报告道。
林修远点头:“很好。告诉密码破译组,我要在十分钟内知道内容。”
不到十分钟,破译结果出来了:“日军师团部命令大洛守军死守待援,第55联队残部正在赶往大洛的路上。”
林修远立即将这一情报传给新二军司令部和总司令部。
沈德威接到情报后,微微一笑:“告诉106师高师长,他的部队有机会大显身手了。命令师属反坦克营加强戒备,准备迎接日军增援部队。”
李锦则命令第七军一部进行侧翼掩护,防止日军增援部队突破防线。
电子战部队不仅截获日军通讯,还进行了大规模的电子欺骗。
一名电子战军官建议:“司令,我们可以模仿日军电台信号,向大洛守军发送假命令,制造混乱。”
林修远赞同:“好主意。立即准备,假称师团部命令他们向西南方向突围。”
很快,一条假命令被发送到大洛日军指挥部。吉田少佐接到这条命令后,困惑不已:“师团部明明刚才还命令我们死守待援,怎么现在又要求突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