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中心运营,海外学员学传艺(1/1)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靖王的小厨娘又甜又软》最新章节。

立春这天,全球江南药膳文化中心的实训厨房里格外热闹 —— 首批 30 名海外学员正式开班,他们来自南洋、欧洲、西域,穿着统一的浅蓝色学员服,围着软桃,认真听她讲解 “江南经典药膳 —— 当归羊肉汤” 的制作要点。

“首先要选对羊肉,” 软桃手里拿着一块新鲜的羊肉,展示给学员们看,“江南做这道汤,偏爱羊后腿肉,肉质紧实,煮后不柴;如果是在西域,可用当地的绵羊肉,脂肪更厚,适合干燥气候;在南洋,黑山羊是最好的选择,能适配湿热环境。”

西域学员阿卜杜勒举手提问:“苏姑娘,我们西域有很多蜂蜜,能不能在汤里加一点,代替冰糖?既增甜,又能润肺。” 软桃眼睛一亮,笑着说:“当然可以!传承不是死板的,要根据当地食材和口味调整,这才是‘活的传承’。你这个想法很好,课后我们可以一起试做‘西域蜂蜜当归羊肉汤’。”

阿卜杜勒听到肯定,兴奋地记在笔记本上,还画了个蜂蜜罐的小图标。其他学员也纷纷提出自己的想法:南洋学员莉莉问 “能不能加沙姜,更祛湿”,巴黎学员苏菲问 “欧洲人怕药味,当归用量能不能再减”,软桃都一一解答,还鼓励他们 “把本地元素融入进去,做出有特色的江南药膳”。

上午的实操课上,学员们围着实训灶台,开始煮当归羊肉汤。苏菲不小心把当归放多了,汤里药味过重,急得脸都红了。软桃走过去,没有责怪,而是教她 “加少许椰浆中和药味,再煮五分钟”。苏菲按方法调整后,汤的味道果然柔和了很多,她松了口气,说:“谢谢苏姑娘,我记住了,以后会更注意用量。”

下午的 “文化传播课” 同样精彩。软桃教大家 “如何向当地人讲解药膳初心”,她拿出母亲的旧食谱复刻本,说:“可以从‘一碗汤的故事’说起 —— 我母亲在江南开小馆,用最简单的食材,给街坊煮暖身的汤,这就是初心。不管在哪个国家,‘温暖’都是共通的,能让人更容易理解。”

针对苏菲提出的 “如何向欧洲人解释‘祛湿’”,软桃建议:“不用讲专业的中医术语,就说‘调节身体里的水分,让你感觉更舒服’,再举例子 —— 比如下雨天喝了沙姜汤,不会觉得身上黏糊糊的。” 她还让学员们分组模拟 “食客咨询场景”,一个扮演食客,一个扮演店员,练习如何用通俗的语言讲解功效,课堂氛围格外活跃。

课后,学员们还会留在文化中心,有的去典籍陈列馆看《江南药膳集》的各版本,有的去体验区教游客做简易药膳。阿卜杜勒就教一位老奶奶做 “薰衣草桂花茶”,他说:“这是西域的薰衣草,加江南的桂花,能安神助眠,您晚上可以试试。” 老奶奶尝了一口,笑着说:“这茶又香又甜,谢谢你呀,小伙子。”

为了让学员们更好地融入,软桃还安排了 “江南文化体验活动”:带他们去杭州的老街,尝江南小吃;去京郊药膳园,认当季食材;去朱雀街,看桃记总店的日常运营。南洋学员莉莉第一次看到春笋,兴奋地说:“原来这就是江南的春笋,比南洋的芦笋更嫩,回去我要教店里的伙计做春笋虾饺。”

两周的课程结束后,学员们都有了很大的进步。阿卜杜勒能独立做出 “西域蜂蜜当归羊肉汤”,苏菲能熟练用英文讲解 “当归牛排的功效”,莉莉则研发出 “南洋沙姜莲子羹”。软桃为他们颁发 “江南药膳文化使者” 证书,说:“你们不仅学会了手艺,更懂了初心,希望你们能把江南药膳的温暖,带回自己的国家,传给更多人。”

阿卜杜勒接过证书,郑重地说:“苏姑娘,我回去后,会在西域的分店开设‘药膳文化角’,展示您教的手艺,讲您母亲的故事,让更多西域人知道江南药膳,知道这份温暖。”

软桃看着学员们离去的背影,心里满是欣慰。萧璟渊走过来,轻轻握住她的手:“你看,文化中心就像一个‘枢纽’,把江南的温暖送到海外,再通过这些学员,传到更多地方。” 软桃点点头,看着实训厨房里还没收拾的灶台,仿佛能看到未来更多学员在这里学习、成长的样子 —— 这就是文化中心的意义,让江南药膳的初心,在跨域传承中,永远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