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多语典籍,跨域译介传世界(1/1)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靖王的小厨娘又甜又软》最新章节。

夏至这天,杭州总院的书房里堆满了书籍和文件 ——《江南药膳集》多语种版本的编修工作正式启动,软桃组建了一支 “中外联合翻译团队”,包括 3 名中文专家(负责技艺术语准确)、4 名外语专家(分别精通英、法、阿拉伯、马来语,负责地域表达适配)、2 名中医药学者(负责功效表述科学)、2 名海外文化学者(负责文化背景注解),大家围坐在长桌旁,对着初译稿反复讨论,空气中满是专注的气息。

“首先要解决的是技艺术语的准确翻译,” 中文专家王教授指着 “当归” 一词,“不能简单译为‘Angelica’,要补充‘Angelica Sinensis’,并注明‘江南传统滋补食材,常用于药膳中,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的功效’,否则海外读者可能会和欧洲的‘Angelica Archangelica’混淆,那是另一种植物,功效完全不同。” 外语专家们纷纷点头,英语专家莉娜立刻在笔记本上记录:“当归:Angelica Sinensis (a traditional tonic ingredient from Jiangnan, monly used in medicinal diets for enriching blood,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regulating menstruation and relieving pain)”。

类似的术语还有很多,比如 “沙姜”,不能译为 “ginger”(生姜),要译为 “Galangal”,并注明 “热带根茎类食材,气味辛辣,有祛湿散寒的作用,常用于南洋地区的药膳”;“莲子去芯” 要译为 “lotus seeds with cores removed”,补充 “莲子芯味苦,去芯后药膳口感更佳,且避免苦寒伤胃”。软桃要求每个术语都附 “词性、产地、功效、使用注意”,确保海外读者不仅知道 “是什么”,还知道 “为什么用”“怎么用”。

解决了术语问题,接下来是 “地域适配调整”—— 不同版本的典籍,要根据当地的饮食文化、食材资源、健康需求,补充针对性内容。欧洲版由莉娜和巴黎文化学者杜邦负责,新增 “西餐融合案例” 章节,详细介绍 “当归牛排”“莲子奶油汤”“桂花舒芙蕾” 的制作步骤,包括食材替代(如用欧洲的芦笋替代江南的春笋)、火候调整(如西餐常用烤箱,需注明 “烤箱温度 180℃,烤 20 分钟”);还特别加入 “如何向欧洲人解释药膳功效” 的话术指南,比如 “祛湿” 不译为 “dispelling dampness”(欧洲读者难理解),改为 “regulating body moisture balance”(调节身体水分平衡),“助眠” 译为 “promoting restful sleep”(促进安稳睡眠),避免专业术语带来的理解障碍。

南洋版由马来语专家阿玲和南洋文化学者陈先生负责,强化 “祛湿膳” 章节,新增 10 道南洋专属药膳(如 “沙姜鸡粥”“香茅豆腐汤”“椰香莲子羹”),每道药膳都附 “本地食材采购渠道”(如沙姜可在唐人街菜市场购买,椰浆推荐本地品牌 “椰树牌”);考虑到南洋华人多有 “乡愁”,还在典籍末尾加入 “江南旧馆故事”,配上旧馆的老照片,让海外侨胞能通过典籍,感受到家乡的味道。

阿拉伯语版由阿拉伯语专家卡里姆和中东文化学者哈桑负责,重点调整 “食材禁忌” 和 “宗教适配” 内容 —— 比如避免提及猪肉相关食材,推荐用羊肉、鸡肉替代;针对中东地区干燥的气候,补充 “润肺膳” 章节,如 “杏仁百合羹”“薰衣草桂花茶”;考虑到斋月需求,新增 “斋月药膳适配方案”,推荐无肉版的 “莲子羹”“蔬菜豆腐汤”,并注明 “斋月期间可在开斋时食用,补充能量且不增加肠胃负担”。

编修过程中,团队也遇到了不少难题。比如 “火候控制” 中的 “小火慢炖”,在不同语言中很难精准表达 —— 英语的 “low heat and slow simmer”、法语的 “feu doux et mijotement lent”、阿拉伯语的 “??? ?????? ????? ????”,虽然字面意思一致,但不同国家的灶具火力不同,读者可能还是不知道如何操作。软桃提出解决方案:“在每个火候描述后,加一个‘视觉参考’,比如‘小火慢炖:汤面冒小泡泡,不沸腾’,并配一张汤面状态的图片,这样不管用什么灶具,读者都能通过视觉判断火候。”

中医药学者则对 “功效表述” 严格把关,比如 “莲子助眠”,不能简单写 “帮助睡眠”,要补充 “现代营养学研究表明,莲子含有的棉子糖、蛋白质等成分,有助于缓解神经紧张,促进睡眠质量提升,但需长期食用,不可替代药物”;“当归补血” 要注明 “当归中的挥发油、有机酸等成分,有促进血红蛋白生成的作用,适合气血不足人群,孕妇、月经量过多者慎用”。软桃强调:“功效表述要科学严谨,既不夸大,也不隐瞒,让海外读者正确认识药膳的作用,避免误解。”

萧璟渊在幕后提供了重要支持,他联系了巴黎的 “伽利玛出版社”、新加坡的 “世界科技出版公司”、开罗的 “埃及文化出版社”,确保四个语种的版本能在全球同步发行;还协调朝廷的 “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为典籍争取到 “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 资质,享受关税减免、海外推广补贴等政策,降低发行成本,让更多海外读者能买得起、读得到。

编修工作进行到一半时,软桃收到了海外学员的反馈 —— 阿卜杜勒希望阿拉伯语版能增加 “埃及本地食材替代江南食材” 的内容,比如 “用埃及的白莲子替代江南的红莲子”“用埃及的薄荷替代江南的荠菜”;苏菲则建议欧洲版增加 “素食药膳” 章节,因为欧洲素食者群体庞大。软桃立刻组织团队讨论,决定采纳这些建议:“典籍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海外读者的需求不断调整,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生活,成为他们认可的‘江南药膳指南’。”

两个月后,多语种版本的初定稿完成,软桃带着团队进行最后一次校勘。当看到英语版里 “当归牛排” 的步骤图、阿拉伯语版里 “斋月药膳” 的推荐、马来语版里 “江南旧馆” 的照片时,她心里满是成就感。“这本典籍,不仅是药膳技艺的总结,更是文化交流的桥梁,” 软桃对团队说,“它带着江南的烟火气,带着我们的初心,要去拥抱世界了。”

校勘结束后,典籍被送往各国出版社排版印刷,软桃站在书房里,看着窗外的桃树,仿佛能想象到几个月后,巴黎的书店里,有人捧着英语版典籍学做当归牛排;新加坡的华人家里,母亲带着孩子读马来语版的江南旧馆故事;开罗的药膳馆里,厨师拿着阿拉伯语版典籍研发新的润肺膳。

萧璟渊走过来,递给她一杯刚煮好的莲子羹:“累了吧?喝点羹歇会儿。你做的这件事,比开多少家分店都有意义 —— 分店是‘点’,典籍是‘面’,能让江南药膳的影响,覆盖到更广阔的地方,影响更多人的生活。”

软桃接过羹碗,喝了一口,清甜的莲子味在舌尖散开。她知道,《江南药膳集》多语种版本的发行,不是结束,而是江南药膳跨域传播的新开始 —— 从一碗羊肉汤,到一本全球发行的典籍,从江南旧馆,到世界的每个角落,这份带着温度的传承,会永远走下去,让更多人知道,江南不仅有水乡的美景,还有药膳的暖香,还有一份代代相传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