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海外首探,南洋调研寻适配(1/1)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靖王的小厨娘又甜又软》最新章节。
谷雨刚过,杭州总院的桂花还留着残香,苏软桃和萧璟渊已带着简单的行囊,登上了前往南洋新加坡的航船。此行是江南药膳 “出海” 的首次调研,核心是摸清南洋的饮食口味、食材资源,为后续开设海外分店铺路。站在甲板上,软桃手里攥着母亲的旧食谱复刻本,轻声说:“娘,我们要把江南的药膳,带到更远的地方了。”
航船行驶七日,抵达新加坡唐人街时,扑面而来的湿热空气里混着沙姜、香茅的香气 —— 这是南洋特有的味道。当地华人商会会长陈先生早已在码头等候,握着萧璟渊的手笑道:“王爷、苏姑娘,南洋华人盼着江南味好久了!只是这边气候、口味和国内不同,怕是要费些心思适配。”
首站调研选在唐人街的 “福记餐馆”,主厨林师傅是第三代华人,擅长做南洋风味的粤菜。他给软桃端上当地招牌 “沙姜鸡”,解释道:“南洋湿热,我们做菜爱用沙姜、香茅祛湿,口味偏咸鲜,还爱加少许辣椒提味,不像江南菜偏甜。” 软桃尝了一口,沙姜的辛香在舌尖散开,确实比江南菜更重口,她立刻在笔记本上记下:“南洋适配要点:增祛湿香料(沙姜、香茅),减糖,加微辣。”
次日,陈会长带两人去当地食材市场。软桃发现,江南常用的春笋、新鲜莲子很少见,取而代之的是芦笋、木薯、新鲜沙姜;羊肉多为冻品,鲜羊肉价格高昂。“这可怎么办?当归羊肉汤是招牌,没鲜羊肉可不行。” 软桃皱起眉,萧璟渊却指着摊位上的本地黑山羊说:“陈会长说这黑山羊耐湿热,肉质紧实,不如试试用它替代?再从国内空运干货莲子、当归,新鲜食材本地采购,成本能控制。”
软桃眼前一亮,当即买了块黑羊肉,在林师傅的厨房试做 “南洋版当归羊肉汤”:减少当归用量(避免药味过重),加入沙姜、少许辣椒,用本地椰浆替代部分水(增加醇厚感)。林师傅尝后赞道:“这汤既保留了江南药膳的滋补,又有南洋的香辛味,客人肯定喜欢!” 旁边帮忙的学徒们也围过来,纷纷问 “当归要泡多久”“沙姜加多少合适”,软桃一一解答,还把做法写下来交给林师傅,说 “以后我们开分店,还要请您多指导”。
调研最后一天,软桃和萧璟渊在唐人街举办 “小型药膳品鉴会”,邀请二十位当地华人试吃改良后的药膳:除了当归羊肉汤,还有 “香茅莲子羹”(用本地香茅增香)、“芦笋豆腐羹”(芦笋替代春笋)。一位年过七旬的周阿婆尝后落泪:“这莲子羹的味道,像我小时候娘从江南带来的,多少年没尝到了!”
离开新加坡前,软桃整理出厚厚的《南洋调研手册》,详细记录了食材替代方案、口味调整比例、合作商家联系方式。萧璟渊握着她的手说:“首战告捷,接下来南洋分店的筹备,就有方向了。” 软桃看着手册上母亲食谱的复印件,笑着说:“娘要是知道,她的药膳能在南洋受欢迎,肯定会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