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小镇送教,药膳课进乡村小学(1/1)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靖王的小厨娘又甜又软》最新章节。
霜降过后,江南乌镇的空气里多了几分湿润的凉意,镇口的河水泛着微波,岸边的乌篷船轻轻摇晃,像一幅水墨画。乌镇小学坐落在河边,是软桃的家乡小学,也是 “童蒙传承计划” 在江南的第一站。
“苏老师,您可算回来了!” 软桃刚走到校门口,就看到王小丫笑着迎上来,她是特意从江南小镇的药膳坊赶来协助的,手里还提着一篮新鲜的荠菜,“这是今早刚从田间采的晨露荠菜,特别嫩,适合教孩子们做‘荠菜豆腐羹’。”
软桃接过荠菜,闻着熟悉的清香,仿佛回到了小时候跟着母亲在田间采荠菜的日子。“还是家乡的荠菜香,就像娘当年采的一样。” 她轻声说,眼里满是怀念,“今天咱们就教孩子们做荠菜豆腐羹,让他们也尝尝家乡的春天味。”
乌镇小学的孩子们早就搬着小板凳坐在操场上,看到软桃,都兴奋地挥手:“苏老师!苏老师!” 其中一个穿蓝布衫的小男孩,叫乌镇,是校长的孙子,平时最爱跟着爷爷在河边钓鱼,听说今天要学做药膳,一早就来了。
软桃笑着走上前,举起手里的荠菜:“孩子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这是荠菜,咱们乌镇田间到处都是,春天采来做羹,鲜得很。今天咱们就用它做‘荠菜豆腐羹’,好不好?”
“好!” 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眼睛里满是期待。
首先是认荠菜环节,软桃带着孩子们到学校后面的田间,指着地里的荠菜说:“大家看,荠菜的叶子边缘有锯齿,根部是白色的,摸起来有点毛茸茸的,和杂草不一样哦。” 她还教孩子们 “掐尖辨鲜”:“掐一下荠菜尖,有汁水流出来,就是新鲜的,适合做羹。”
乌镇蹲在地里,认真地掐着荠菜尖,还把掐好的荠菜放进小篮子里:“老师,我采了好多,够做一碗羹了!”
软桃笑着点头:“乌镇真厉害,以后可以帮爷爷采荠菜做羹了。”
回到学校,软桃开始教孩子们做荠菜豆腐羹。她先教孩子们处理荠菜:“把荠菜洗干净,放进开水里焯一分钟,捞出来挤干水分,这样能去苦味。” 孩子们轮流上手,有的孩子力气小,挤不干水分,王小丫就过来帮忙,手把手教他们 “双手握住荠菜,轻轻用力挤”。
然后是切豆腐,软桃给孩子们准备了嫩豆腐,教他们 “切成小块,煮的时候不容易碎”。乌镇切豆腐时,不小心把豆腐切得大小不一,有点着急,软桃走过去,握着他的手说:“慢慢来,不用切得很整齐,自己做的,怎么都好吃。”
煮羹的时候,软桃让孩子们轮流搅拌:“锅开了以后,把荠菜和豆腐放进去,加少许盐和香油,轻轻搅拌,别把豆腐搅碎了。” 孩子们围着灶台,小心翼翼地搅拌着,脸上满是认真,操场上飘满了荠菜和豆腐的清香。
羹做好后,孩子们都端着自己做的羹,有的送给老师,有的送给校长,还有的想带回家给爸妈。乌镇端着羹,跑到河边找爷爷:“爷爷,您尝尝我做的荠菜豆腐羹!是苏老师教我的!”
爷爷尝了一口,笑着说:“真鲜!俺娃长大了,会做家乡的羹了!”
当天下午,软桃还带着孩子们去了乌镇的敬老院,给老人们送荠菜豆腐羹。老人们喝着孩子们亲手做的羹,脸上满是笑容,一位老奶奶拉着软桃的手说:“这羹和我年轻时吃的味道一样,谢谢你啊,苏老师,还想着我们这些老人。”
软桃笑着说:“这是孩子们的心意,能让您开心,我们就满足了。”
离开乌镇小学时,校长送给软桃一本 “乌镇小学药膳作品集”,里面贴着孩子们做药膳的照片,还有他们写的 “药膳日记”。乌镇在日记里写道:“今天学做了荠菜豆腐羹,爷爷说好吃,我以后要经常做给爷爷吃,还要教同学们做,让大家都尝尝家乡的味道。”
软桃看着日记,心里满是欣慰。她知道,这次乌镇之行,不仅教会了孩子们做药膳,更让他们记住了家乡的味道,懂得了 “用膳暖人” 的心意 —— 这就是她回到家乡送教的初心,也是江南药膳传承最珍贵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