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龙窑被炸(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蒸汽机轰碎诸侯这个战国我承包了》最新章节。
清晨的风裹着味——陶土的湿腥混着草木灰的干呛,钻进肺里,带着晨露的凉,激得曹复打了个轻颤。
他深吸一口,昏沉的头清明了些——来曲阜做工正,满打满算刚过一月。
半月前他去安城一趟,曹云、萧山虽把人安置妥了,麻烦却堆成了山。
安城实际只有两千一百人,大半是走不动路的老弱,能干活的后生没几个。
旧堡早塌了,只剩圈断墙,地基里长着半人高的茅草。
没办法,只能雇逃荒的宋地流民,先夯土筑矮墙,陶窑就着陶丘土坯临时搭。
耕地更棘手——一半荒得结了硬壳,垦荒得等来年才收粟。
粮不够,从泗水粮商手里高价购粮,可安城连个粮仓都没有,粮袋只能堆在草棚里,怕下雨还得盖着桑皮纸。
鲁公赏的黄金百镒,已用了大半,丝绸百匹早当了换粮。
再这样下去,他都想把曲阜这府邸押给粮商,换些救命的粟米。
工正署表面算整肃了,可三桓势力太深。
鲁国内官营工坊一半被三桓族人安插的工师把持,就连曲阜,他能直管的只剩城西那几座老窑,逼得他只能另起新窑新工坊。
孟家私窑占了曲阜三成陶土矿,叔家私窑专造木具,大半卖给自家佃户,根本不听调度。
普通匠人见了他虽客气,眼神里却少了几分真心归附,像隔着层没干透的陶衣。
正站在工坊门口想这些,身后传来轻脆的脚步声。
“安国君,您来了!”墨轩像只狸猫窜出来,鼻尖沾着陶灰,睫毛上还挂着点白絮。
手里攥着块陶片——边缘带着昨夜窑火的余热,烫得他指尖轻轻摩挲,上面刻了半截螺旋纹。
“您看!按您教的刻的,昨夜练到子时!”少年献宝似的递过来,手还有点抖,是熬夜熬的。
曹复接过陶片,入手粗粝。
纹路歪歪扭扭,深浅不一,可核心的螺旋结构没坏。
他伸出指尖——长期捏陶土磨出的薄茧蹭过少年鼻尖,把灰蹭掉,留下道浅痕。
“不错,手稳了些。”曹复笑了笑,“再练几天,自己烧个陶瓮试试。”
墨轩立刻笑,露出缺门牙,眼睛亮得像刚燃的窑火:“真的?杨工丞教我认火了!青焰稳、红焰燥,橘焰烧坯最刚好!我记着呢!”
话音刚落,工丞杨明从窑房走出来。
四十岁的人,左手尾指缺了半截,伤口结的老茧比周围硬三分——是十年前窑崩留的疤。
他手里攥着把细陶土,捏成团,松开手,土团不散,只掉了点细渣:“安国君,孟家今早送的柴薪有问题。”
声音压得低,像怕被人听见:“硬木里掺着没晒干的柳枝,一掰就渗出水,烧不出稳焰。”
“怕他个鸟!”洪亮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刚啃完麦饼的含糊。
石砚扛着长矛过来,矛尖沾着晨露,在日头下晃眼。
他咧着嘴笑,缺角的门牙露出来,带着股莽撞劲:“刚去领物料,见着孟家那几个狗腿子——脸拉得比冷透的陶坯还长,青沉沉的像要滴出水来!”
他把长矛往地上一顿,震得脚边陶片轻晃:“孟家就会搞这些下三滥!有本事光明正大比技艺啊!”
曹复没接话,捏了捏手里的细陶土,土上留着清晰的指印。
“仿纹易,悟神难。”他看着杨明,语气平静,“他们偷学了螺旋槽的样,却不知道每圈要三十度斜角——差半度,聚声弱三成。”
他指了指角落的陶塞——统一刻着细槽,是控窑火的关键:“柴薪陶土没用,关键在这。”
杨明顺着看过去,松了口气,却仍带着忧色:“可孟家在鲁根深蒂固,工正之位原是他们盯着的……怕他们不罢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