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辞堡入漩涡(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蒸汽机轰碎诸侯这个战国我承包了》最新章节。

曹复喉结动了动,没说话。

指尖蹭到李岩头发上的草屑,掌心突然发紧,像攥着块湿陶片。

现代带侄子去公园的画面突然冒出来:侄子也是这样抱着他的腿,手里攥着蒲公英,说“叔叔早点回,给你留糖”。

眼下李岩手里的桑绳,倒和那蒲公英一样,全是盼头,暖得他鼻子发酸。

曹复转身时,墨铁正拎着长矛走过来。

甲胄上的血痂没掉,蹭得粗布衫发暗,矛尖却磨得发亮,能照见人影。

“现在局势还没稳,别放松警惕。”

曹复递过去个陶瓮——底儿钻了三个细孔,是按现代声学改的听声瓮,比之前的听得更远。

“宋兵残部可能还在附近,每天让弟兄们在粮堆旁听两回。”

墨铁接过陶瓮,瓮壁凉得像冰,贴在掌心能激得人一哆嗦。

他拍了拍曹复的肩,甲胄的铜片蹭得曹复胳膊发疼:“放心,有我在,鹅山堡绝对没问题。”

风刮过石墙,带起些碎陶末,迷了眼。

墨铁顿了顿,又说:“百姓我会安顿好,粟米按人头分,省着吃,够撑到回卞邑。”

“曹哥!我跟你去!”

石砚突然喊着跑过来,长矛扛在肩上,戈头沾着泥——是刚才清残兵时蹭的。

他没等曹复开口,就把长矛往马车上绑。

绳结绕了三圈,最后扯了扯——没松,是战场练出的死结。

“我练过几年武,力气也够,曲阜乱,你得有人护着。”

身后几个士卒跟着起哄,有的拍石砚的肩,有的喊“曹哥你就带上他吧,相互有个照应”。

石墙下的笑声混着风飘远,倒冲淡了些离别的沉郁。

曹复笑了,石砚这股不吭声的实在劲,比什么都可靠。

他瞥见石砚腰间的箭囊,插着两支箭,箭杆上的水纹刻得潦草——是去年击退叔家探子时缴的。

“箭囊别露在外面,曲阜城里眼杂,叔家的人见了会生疑。”

“曹公子!”

周仓拎着布包跑过来,包上沾着粟米碎粒,蹭了曹复手背一下。

“刚烤的麦饼,硬了点但顶饿,路上就着桑芽水吃,别饿着。”

曹复接过布包,麦饼的焦糊味混着新粮香飘过来,硬得硌手,却暖得烧心。

他刚要道谢,孟姝端着陶碗跑过来,碗沿沾着粥粒——是刚才给孩子们盛粥时蹭的。

“这个带着,润嗓子。”

孟姝把陶碗递过来,指尖刚碰到他的手就缩回去,耳尖红得像灶里的火星。

“曲阜那边人多眼杂,三桓的人肯定会找你麻烦,凡事多留个心眼。”

“放心。”曹复接过陶碗,桑芽的清苦味钻进鼻腔,倒醒神。

“你们也照顾好自己,孩子们的粥,多煮会儿,煮稠点。”

老陶蹲在石墙根,正往马车上搬陶片。

是改良过的尖陶片,边缘磨得比刀还利,拿在手里得小心别割着。

他抬头喊:“这些带着,防身用!比长矛轻便,遇着人能往脚边扔!”

曹复点头,目光扫过眼前的人:李岩攥着桑绳站在最前,墨铁扛着长矛守在石屋旁,周仓抱着粮袋往车上递,孟姝和妇人们站在石墙下,眼里的不舍像化不开的雾。

心里像被桑皮浆粘住似的,又沉又暖,堵得慌。

“该走了。”

季良扶着车辕走过来,脸色比之前好点,却还得扶着车杆才站得稳。

咳嗽时肩膀都抖:“再晚,赶不上曲阜的城门,夜里走山道不安全。”

曹复深吸一口气,最后摸了摸李岩的头:“等着我。”

转身往马车走,脚踩在碎陶片上,“咯吱”响着,每一步都沉,却没回头。

日头沉得更快了,曲阜方向的天暗了一角——像被墨汁染过,没个好兆头。

他攥紧腰间的桑绳,忽然想起李岩指尖的红痕,心里紧了紧:这趟曲阜之行,怕是比守鹅山堡,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