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铸矛退敌探(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蒸汽机轰碎诸侯这个战国我承包了》最新章节。

“曹哥,这木柄太硬了,削半天都没尖。”

李岩拎着陶碗跑过来,碗里盛着温乎的果蜜粥,小脸上沾着块陶灰,正好落在鼻尖旁。

“孟姝姐让你歇会儿,喝碗粥再干。”

曹复接过碗,手指刚碰到碗沿就滑了下,赶紧攥紧。

粥溅了点在手上,温乎的触感顺着皮肤散开。

粥里飘着几块野果丁,甜香混着暖意滑进喉咙,总算压下了胃里的空荡。

后背的疼稍轻了点——昨夜守哨灌了风,伤口隐隐作痛,像有根细针在反复扎着肉。

他刚想说话,老秦举着根刚做好的长矛过来,眉头皱得能夹死蚊子:“这戈头不行,绑木柄上晃得厉害,刚才试了,连旧甲胄都戳不破。”

长矛的戈头是从宋兵哨探那缴的,边缘卷了刃,跟钝刀子似的。

用桑绳绑在槐木柄上,松松垮垮的,稍一用力就晃荡,看着就不结实。

曹复摸了摸戈头,指尖蹭过卷刃的地方,糙得硌手,心里顿时犯了难——没有铁匠炉,戈头磨不锋利,绑得再紧也白搭。

“我来试试!”

一个粗哑的声音响起,众人循声望去。

穿补丁粗布衫的汉子从百姓堆里站起来,手里拎着个发黑的铁砧子,砧子边缘满是深浅不一的凹痕,是常年打铁的旧印子。

汉子约莫五十岁,头发半白,脸上皱纹深得像老槐木纹。

手上老茧厚得发硬,指关节粗得像槐木节,攥着铁砧子的手稳得很。

身后跟着个扎蓝布头巾的小姑娘,七八岁模样,手里攥着个陶娃娃,怯生生躲在他身后,眼睛却好奇地瞅着那根晃荡的长矛。

“这是李叔,”孟姝走过来低声说,“从卞邑逃出来的铁匠,闺女叫丫丫。”

“前天到的鹅山堡,一直没好意思说话,怕给大伙添麻烦。”

李铁匠走到长矛旁,蹲下身摸了摸戈头,又用指节敲了敲木柄,沉声道:“戈头得淬火,木柄要开槽,把戈头嵌进去抹桑皮浆,比光用绳绑结实十倍。”

他扬了扬手里的铁砧子:“我这有家伙,找几块硬木炭,就能开工。”

曹复眼睛一亮,赶紧点头:“李叔,需要什么尽管说!”

转头喊老陶:“老陶,你那有粗陶管吗?找几根来,当风箱用!”

老陶立刻抱来几根粗陶管——之前补暗渠剩下的,管口还沾着湿泥。

李铁匠接过陶管,一端对着火塘,另一端让两个士卒对着吹。

陶管里的风灌进火塘,桑木炭“噌”地窜起半尺高火苗,红得晃眼,烤得周围人脸颊发烫。

“曹公子,帮我烧壶冷水。”

李铁匠把戈头扔进火塘,火苗瞬间裹住戈头,发出“滋滋”的声响。

铁屑随火星飘起,落在地上烫出一个个小黑坑,很快又灭了。

曹复拎来陶壶,灌满暗渠的水,放在火塘边温着。

他心里暗忖:这淬火流程,跟现代金属热处理原理差不多。

就是工具太简陋,没电风箱用陶管凑,没专业冷却液用冷水顶,没想到还真能行。

没一会儿,戈头烧得通红,像块烧透的炭火。

李铁匠用粗铁钳夹出来,铁钳没夹稳,戈头晃了晃,差点掉回火塘里。

他赶紧调整姿势,手腕猛地发力,迅速把戈头往冷水里一浸——“滋啦”一声巨响,白雾瞬间炸开,带着刺鼻的铁腥味,呛得人直皱眉。

戈头从通红瞬间变青黑,边缘也锋利了不少,泛着冷光。

“这是‘水淬’,能让铁更硬更利。”

李铁匠用石片打磨戈头边缘,火星溅在他手背上,他浑然不觉,只是专注地磨着。

“再把木柄开槽,嵌进去抹上稠浆,晾透了就结实了。”

曹复蹲在旁边开槽,石片在槐木柄上刻凹槽,手劲没掌握好,刻歪了点,赶紧用石片修正,直到戈头能稳稳卡进去。

老秦调了碗稠桑皮浆,特意掺了点石灰水,指尖沾着浆体,能扯出细白的丝,比普通浆黏多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