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朝堂涟漪(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锦凰深宫谋》最新章节。

经过这番交锋,殿内气氛微妙了许多。后续的议事,几位大臣言辞间明显多了几分谨慎,对沈清辞也愈发恭敬。

议事毕,众臣告退。萧景琰走到沈清辞身边,握住她的手,低笑道:“朕的皇后,今日可是让那些老臣刮目相看了。周文正那张老脸,可是难得吃瘪。”

沈清辞微微松了口气,靠入他怀中,带着些许疲惫:“臣妾只是据理力争,希望能真正帮到陛下,惠及百姓。只是……如此一来,怕是更要惹人非议了。”

“怕什么?”萧景琰揽着她,语气坚定,“有朕在,看谁敢多言!你的才能,困于后宫才是可惜。日后,但凡涉及民生、医药、教化等方面,你尽可建言。朕需要你这样的贤内助。”

帝后一同议政的消息,很快如同长了翅膀般传遍朝野。正如沈清辞所料,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一部分官员,尤其是经历过南海之战、深知沈清辞功劳的将领和新晋官员,对此持支持或乐见其成态度。他们认为皇后有见识、有能力,其建议也确实有益,陛下广纳谏言是明君之举。

而另一部分,以周文正为代表的守旧派文官,则对此深感忧虑。他们聚集在茶楼、府邸,私下议论纷纷。

“牝鸡司晨,惟家之索!古训岂可忘?”一位御史摇头叹息。 “皇后虽有功,然终是后宫妇人,涉足朝政,恐非国家之福啊!” “今日可议医药农桑,他日是否便要过问吏治军事?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这些议论,自然也传到了萧景琰和沈清辞耳中。

“陛下,是否……”沈清辞有些担忧,她不愿因自己而让萧景琰为难,更不愿引起朝局动荡。

萧景琰却摆了摆手,神色冷峻:“些许迂腐之见,何足挂齿?朕明日便叫他们闭嘴。”

次日,萧景琰在听取完各部例行汇报后,并未立刻宣布散朝,而是目光扫过殿中百官,缓缓开口:“朕闻近日朝野上下,对皇后参与议政一事,颇多议论。”

殿内顿时鸦雀无声,许多官员都低下了头。

萧景琰声音不高,却带着帝王的威严,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朕今日便与诸位爱卿,论一论这‘后宫不得干政’。”

“此训诫,旨在防止外戚擅权、后宫乱政,其心可鉴。然,凡事不可一概而论!皇后楚氏,于社稷危难之际,不避斧钺,救太子于垂危,助朕平定南海,其功赫赫,岂是寻常后宫女子可比?此其一。”

“其二,皇后所学,乃济世救人之术,所建言,乃富民强国之策。昨日所议‘以药补农’,诸位皆已听闻,可是无稽之谈?可是祸国之论?非但不是,反而是老成谋国之言!若因拘泥于虚礼,而堵塞如此良言善策,岂非因噎废食?”

他站起身,目光如炬,扫过下方:“朕用人,唯才是举,唯贤是用!无论前朝后宫,只要于国有利,于民有益,朕皆虚己以听!皇后乃朕之正妻,与朕一体同心,她之才智,亦是朕之臂助!日后,凡皇后就其所长,于民生、医药、宫廷教化等事有所建言,各部需认真研议,酌情采纳!若有再敢以‘后宫干政’为由,非议皇后、阻塞言路者……”

他停顿了一下,声音冰冷如铁:“以谤君之罪论处!”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萧景琰此言一出,如同惊雷炸响在乾元殿内。所有官员,包括之前持反对意见的周文正等人,皆骇然失色,齐齐跪倒在地:“臣等不敢!陛下息怒!”

萧景琰这番明确而强硬的态度,彻底奠定了沈清辞参与朝政的基础。虽然守旧派心中或许仍有芥蒂,但至少在明面上,再也无人敢轻易非议。

然而,就在沈清辞开始更深入地阅读奏章,了解各地民情,为下一次可能参与议政做准备时,檀云带来的一个消息,却让她刚刚稍缓的心情又凝重起来。

“娘娘,之前司计司查到的那批辽东人参的账目问题,似乎……牵扯到了宫外。”檀云压低声音,“经手那批人参的皇商,与……与周文正周大人家中的管家,似乎有些远亲关系,而且,那皇商近日与诚王府旧人,也有所接触。”

沈清辞执笔的手微微一顿,一滴墨汁落在雪白的宣纸上,缓缓晕开。

周文正……是巧合,还是……?

她放下笔,目光透过窗棂,望向宫墙之外那片广阔而复杂的天地。这朝堂之水,果然深不见底。她这条试图泛起涟漪的小舟,前方等待她的,恐怕不只是风和日丽,更有暗流与漩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