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孤影西行,京城暗涌(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锦凰深宫谋》最新章节。
良久,她才直起身,用丝帕轻轻拭去眼泪,眼神重新变得坚定而冰冷。悲伤无用,她必须撑下去。
回到偏殿,她立刻召见了太医院院正。
“院正大人,太子病情反复,树泪之效似乎不及预期,你如实告诉本宫,太子…究竟还能支撑多久?” 沈清辞的目光锐利如刀,直直刺向年迈的太医。
院正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冷汗涔涔:“娘娘恕罪!殿下体内寒毒之诡异,老臣行医数十年从未见过…树泪乃天地奇珍,本有祛除寒毒、焕发生机之效,按理说…按理说即便不能根治,也应大有缓解才是。如今这般…老臣推测,若非树泪需与另一味引药同用,便是…便是这下毒之人,用了极其特殊的手法,非其独门解药不可…”
独门解药…守灯人!果然是他!沈清辞的心彻底沉入谷底。这意味着,唯一的希望,似乎都系于那个神秘而危险的守灯人身上!而陛下,正在北境与那个恶魔周旋!
“本宫知道了。” 沈清辞的声音听不出喜怒,“你下去吧,继续想办法,用最好的药,吊住太子的性命!若有任何变化,立刻来报!”
“老臣…遵旨。” 院正战战兢兢地退了下去。
殿内再次只剩下沈清辞一人。她走到窗边,推开一丝缝隙,冰冷的夜风瞬间涌入,吹得她衣袂翻飞。窗外,夜色深沉,乌云蔽月,整个京城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扼住了咽喉,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北狄即将南侵的消息,她已通过特殊渠道严密封锁,尚未在朝堂公开,以免引起更大的恐慌和动荡。但纸包不住火,边境的异动迟早会传开。届时,内忧外患一齐爆发…
靖安王余党尚未肃清,朝中仍有暗流涌动…北狄铁骑磨刀霍霍…陛下音讯全无…翊儿命悬一线…郭啸天率军前来,是忠是奸?每一个问题都如同千钧重担,压得她几乎直不起腰。萧景琰,你到底在哪里?你可知,我…我和翊儿,还有这大靖江山,都需要你…
她深吸一口冰冷的空气,强迫自己冷静。她不能倒下,她是太子目前唯一的依靠,是陛下托付江山的人。
“云苓!”
“奴婢在。”
“传本宫密令,让‘玄夜’动用一切力量,不惜代价,查探北境最新消息,尤其是…陛下的下落。同时,严密监视镇西军动向,郭啸天每日行军路线,扎营情况,与何人接触,本宫都要知道!”
“是!” 云苓领命,悄然退下。玄夜,是萧景琰离京前交给沈清辞的一支秘密力量,负责监察百官,刺探情报,直接对皇帝负责。
沈清辞关紧窗户,回到案前。她摊开一张空白的奏折,提起朱笔,开始批阅。笔尖划过纸张,发出沙沙的轻响,在寂静的殿内格外清晰。她的字迹依旧清秀,却比往日多了几分沉郁顿挫的力道。
朝局如棋,众生为子。如今,执棋者暂缺,我便替他执起这棋子!无论是北狄豺狼,还是朝中蠹虫,亦或是…心怀叵测的边将,谁想趁乱动摇国本,便先从我的尸身上踏过去!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一阵极其轻微,却富有节奏的叩门声。这是玄夜密使求见的暗号。
沈清辞心中一紧,立刻道:“进来。”
一个如同影子般的身影悄无声息地滑入殿内,跪倒在地,双手呈上一封密信:“娘娘,北境急报!”
沈清辞几乎是抢过密信,迅速展开。信上的内容让她瞳孔骤缩!
信是邢风在遭遇北狄巡逻队后,冒险派出的另一路信使送回的,比之前那份暗桩密报更为详细!上面不仅再次确认了北狄大军集结、守灯人与兀术勾结的消息,更提到了关键的一点——邢风他们遭遇雪崩,陛下将一半人手(包括熟悉地形的阿蓝)派往南下送信,而陛下本人,则带着剩余伤员,向西而行,意图引开追兵!
陛下还活着!至少在雪崩后,在与邢风分别时还活着!但他身受重伤,身边仅有寥寥数名影卫,正向西进入那片更加荒凉、危险的区域!
希望与更大的忧虑同时攫住了沈清辞的心脏。
“向西…” 沈清辞快步走到悬挂的巨幅地图前,目光落在北境西南那片标示着复杂山脉和废弃矿区的区域。“那里人迹罕至,环境恶劣,但确实易于藏匿…可是,追兵…”
她猛地转身,看向玄夜密使:“可能确定陛下西行的大致路线?”
密使低头:“无法完全确定,雪崩掩盖了大量痕迹。但根据邢风将军提供的最后分别地点和西向的地形判断,陛下很可能进入了‘葬雪谷’一带。”
葬雪谷!光是听名字就知道绝非善地!
沈清辞的心揪紧了。她必须做点什么!不能眼睁睁看着陛下在绝境中挣扎!
“传令给北境沿线我们所能联系到的所有暗桩和边军斥候,重点向西,向葬雪谷方向渗透,搜寻陛下踪迹!但切记,不可暴露意图,一切以隐蔽为主!若有发现,不惜一切代价保护陛下安全,并立刻回报!”
“是!”
密使离去后,沈清辞独自站在地图前,久久凝视着那片代表着死亡与未知的西部区域。
景琰,你一定要活着…等你回来…无论付出什么代价,我都会守住这里,等你和翊儿…父子平安…
她攥紧了拳头,指甲深深陷入掌心。
然而,祸不单行。第二天清晨,一封来自北境军镇的正式八百里加急军报,被送到了沈清辞的案头。军报证实了北狄前锋部队已开始频繁骚扰边境数个重要关隘,规模远超以往的小股袭扰!边境,已然告急!
朝堂之上,尽管沈清辞极力稳定,但军报的内容依旧引起了不小的骚动。要求立刻调派援军、明确主帅的呼声越来越高。
而与此同时,关于镇西大都督郭啸天率五万精锐已出玉门关、不日即将抵达京畿地区的消息,也不知通过什么渠道,悄然在部分官员中流传开来。
这位手握重兵、远离朝堂多年的老将,在这个敏感的时刻突然率军前来,他的到来,究竟是稳固江山的定海神针,还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沈清辞端坐在珠帘之后,听着下面大臣们或激昂、或忧虑、或试探的奏报,面色平静无波,唯有宽大袖袍中微微颤抖的手指,泄露了她内心的波澜云诡。
就在朝会进行到最关键的时刻,一名内侍匆匆上殿,高声禀报: “启禀娘娘,镇西大都督、忠勇侯郭啸天,已率亲卫抵京,现于宫门外递牌请见!”
他来得太快了!远远超出了正常的行军速度!
满朝文武,哗然一片。所有人的目光,瞬间都聚焦到了珠帘之后那个单薄而坚定的身影上。
沈清辞的心猛地一跳,她缓缓抬起头,目光似乎穿透了珠帘,望向了宫门的方向。
郭啸天,他此刻前来,意欲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