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冰窟谜影(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锦凰深宫谋》最新章节。

众人凝目望去,只见在清澈的泉水底部,隐约可见一些细碎的、闪烁着微弱蓝光的晶体,随着水波的荡漾而轻轻晃动。

"是...冰魄石?"邢风不确定地说道。他们之前截获的北狄情报中提到过这种石头。

萧景琰的心猛地一跳。冰魄石...北狄搜集它,是为了所谓的"祭祀"。而这里,就在通往龙渊的路上,出现了冰魄石,还有一个神秘的、似乎与古老守护者有关的遗迹...

所有的线索,似乎都在这里交织了。

"收集一些水底的晶体样本。"萧景琰下令,"仔细搜索这个冰窟,看看还有没有其他发现!我们可能...找对地方了。"

绝境之中,他们似乎终于窥见了一线曙光。然而,萧景琰心中清楚,找到线索只是第一步,真正的龙渊,真正的燃灯古木,以及那隐藏在幕后的守灯人和北狄的阴谋,都还在前方等待着他们。

就在萧景琰于冰川绝境中发现转机之时,京城的局势,却急转直下。

沈清辞封锁太子病危消息的举措,虽然暂时稳住了朝局表面上的平静,但那份恶毒的弹劾奏章所引发的流言,却如同瘟疫般在暗地里疯狂传播。内容越发不堪入耳,甚至开始有人"回忆"起沈清辞刚入宫时的一些"异常"举动,牵强附会地与她"巫蛊惑主"联系起来。

更雪上加霜的是,被软禁在府中的礼部侍郎杜文渊,不知通过何种渠道,竟然向外界传递出了一封"血书",内容依旧是喊冤,并隐晦地暗示自己是因为不愿同流合污,抵制"某些人"祸乱朝纲,才遭此迫害。这封血书虽未明指沈清辞,但在当前流言四起的背景下,其指向性不言而喻。

一时间,朝野上下暗流汹涌,许多原本持中立观望态度的官员也开始动摇,看向永寿宫的目光充满了怀疑与疏离。

"娘娘!他们...他们这是要逼死您啊!"云苓听着小太监打听来的外界风言风语,气得浑身发抖,眼泪直流。

沈清辞坐在窗边,望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有放在膝上、紧紧交握的、指节泛白的双手,泄露了她内心的波澜。

她不怕政敌的明枪,也不怕那些迂腐御史的弹劾,但这种利用人心阴暗面、编织莫须有罪名的暗箭,却最难防备。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尤其是在陛下不在,太子垂危的这个关口,这种流言的破坏力是致命的。

"杜文渊的血书..."她低声自语,"看来,本宫还是小看了他们。能在影卫看守下传递消息,这京城里,他们的手伸得比本宫想的还要长。"

她站起身,走到书案前,铺开一张宣纸,却没有提笔。

"云苓,去请内阁首辅杨大人,还有...都察院左都御史周大人,入宫一趟。"她的声音平静得出奇。

"娘娘,您这是..."云苓不解。

"他们不是要证据吗?不是要说法吗?"沈清辞的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本宫就给他们一个证据,一个说法。"

当内阁首辅杨廷和与以刚正不阿着称的左都御史周正被传入永寿宫时,两人心中都充满了疑虑与不安。他们自然也听到了那些流言。

沈清辞没有绕圈子,直接让云苓将一叠卷宗放在了他们面前。

"杨大人,周大人,这是影卫这些时日查到的,关于已故逆阉李德全及其党羽,在江南织造局以及朝中部分官员之间,暗中勾结、贪墨国帑、散布谣言的部分证据。"沈清辞的声音清晰而冷静,"其中,也包含了杜文渊杜大人,与李德全余党秘密往来的一些书信副本。至于内容,二位大人一看便知。"

杨廷和与周正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他们连忙拿起卷宗翻阅,越看脸色越是凝重。上面的证据虽然不算十分完整,但链条清晰,指向明确,尤其是几封杜文渊亲笔信件的摹本,其内容虽隐晦,但结合上下文,其与逆党勾结、试图扰乱朝纲的意图昭然若揭!

"这...这..."杨廷和手都有些颤抖。他万万没想到,一向以清流自居的杜文渊,背地里竟是如此面目!

"至于所谓的'巫蛊惑主'..."沈清辞站起身,走到窗边,背对着他们,声音里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疲惫与嘲讽,"本宫若真有那般通天彻地之能,又何须在此忍受病痛折磨,又何须让太子殿下至今昏迷不醒,命悬一线?"

她转过身,目光平静地看着两位重臣:"陛下离京前,将太子与本宫托付于诸位。如今太子危在旦夕,本宫一介女流,临危受命,不敢说殚精竭虑,却也自问无愧于心。所求不过稳定朝局,以待陛下凯旋,救回太子。却不想,竟招致如此恶毒诽谤..."

她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泪光,却倔强地没有让它落下:"二位大人皆是朝廷肱骨,世受国恩。如今外有北狄犯境,内有奸佞作乱,太子性命垂危...值此危难之际,难道我等臣工,不该同心协力,共度时艰吗?为何还要将精力耗费在此等无稽之谈、构陷内耗之上?!"

这一番话,情真意切,又带着不容置疑的道理与一丝悲愤,让杨廷和与周正这两位老臣不禁动容,心生惭愧。

"娘娘息怒!是老臣等失察,致使流言肆虐,让娘娘受委屈了!"杨廷和率先躬身行礼。

周正也肃然道:"娘娘放心!此事臣必严查到底!绝不容此等构陷忠良、动摇国本之徒逍遥法外!"

沈清辞微微欠身:"有劳二位大人了。本宫相信,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只是如今局势,还需二位大人多多费心,稳定朝野人心。"

送走两位重臣,沈清辞才缓缓坐回椅子上,仿佛耗尽了所有力气。这一招釜底抽薪,虽然暂时压制了流言,但也将她推到了更前沿的位置,与那些隐藏的敌人彻底对立。

她不怕对立,她只怕...时间不够。

她望向北方,心中默默祈祷:陛下,您一定要成功啊...

而她也并不知道,萧景琰此刻,正站在那个神秘冰窟的尽头,面对着一个更加令人震惊的发现——在冰窟的另一侧,有一条明显是人工开凿的、向更深处延伸的阶梯,阶梯的墙壁上,刻画着更多那种古老的符文,而在阶梯的入口处,静静地放着一盏...早已熄灭的、样式古拙的青铜油灯。

油灯的灯盏里,残留着些许凝固的、暗红色的物质,仿佛干涸的血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