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玉髓溯源 凤隐龙霄(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锦凰深宫谋》最新章节。
沈峰带来的消息,如同在暗夜里投入一块巨石,激起千层浪。兰心不仅活着,还可能怀有身孕,出现在通往北疆的官道上!这完全推翻了之前的所有推测。
殿内烛火“噼啪”一声爆了个灯花,映得萧景琰的脸色明明灭灭。他负手而立,良久才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身怀六甲……通往北疆……好,真是好得很!” 每一个字都带着彻骨的寒意。一个失踪的宫女,怀有不知来源的身孕,出现在敏感的地界,这背后隐藏的信息,足以撼动朝堂。
沈清辞亦是心潮翻涌。兰心若真有孕,这孩子是谁的?是宫内某人的?还是……北疆方面的?她突然想起祭月台上,镜先生展示的、污蔑萧景琰与北疆勾结的伪造画面,一个更可怕的念头浮现:难道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人刻意将真实的线索混入诬陷之中,真假难辨?
“沈峰,”萧景琰的声音恢复了帝王的冷静,却更显压迫,“确认那村妇就是兰心,不惜一切代价,但要活的,毫发无伤地带回来!朕要亲自问她!” 他强调“毫发无伤”,意味着兰心和她腹中的胎儿,已成为至关重要的活口。
“臣明白!已加派最精干的暗卫循踪追去,定尽全力将她带回。”沈峰领命,又道,“还有一事,暗卫发现兰心踪迹时,她并非独行,身旁有一老妪相伴,看似照顾,实似监视。那老妪身手警惕,暗卫不敢靠得太近。”
“监视?”萧景琰眼中厉色一闪,“看来,兰心或许并非自愿,而是被人控制。这潭水,比朕想的更深。去查那老妪的来历!”
“是!”沈峰躬身退下,脚步匆匆,消失在夜色中。
殿内再次剩下萧景琰与沈清辞二人。空气凝重得几乎要滴出水来。萧景琰走到案前,拿起那枚莲花发簪的图样,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兰心失踪,发簪出现;兰心怀孕,现身北疆道……这一切,绝非巧合。皇后……坤宁宫……北疆……他们之间,到底有一条怎样的线?”
沈清辞上前,轻声道:“陛下,若这发簪真是暖玉,又关乎寒毒,那它或许不仅是信物或武器,更可能是……药引,或是某种仪式所需的关键之物。母亲笔记中提及‘藏于某处’,或许并非简单收藏,而是封印或镇压。”
萧景琰猛地看向她:“你的意思是,这簪子本身,或许就与‘镜先生’追求的邪术或力量有关?”
“臣妾只是猜测。”沈清辞谨慎道,“但兰心此事表明,对方布局深远,牵扯极广。我们或许需要换个思路,不能只盯着眼前,更需追溯源头。这支簪子的来历,恐怕至关重要。”
萧景琰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决断:“来人!”
李德全应声而入。
“传朕旨意,明日巳时,朕要查阅内务府所有关于玉器、尤其是暖玉制品的入库记录,特别是……先帝在位时的旧档。另,密宣内务府几位历经三朝、熟知贡品往来的老掌司,朕要亲自问话。” 他要从这根簪子的源头查起。
“老奴遵旨。”李德全领命而去。
萧景琰又对沈清辞道:“清辞,你心思缜密,对玉石亦有见识。明日你随朕一同查阅档案。至于你母亲笔记上被污损的字迹……”他顿了顿,“朕会让暗卫去寻访民间修复古籍的能人异士,双管齐下。”
“臣妾明白。”沈清辞点头。她知道,这将是一场在故纸堆中进行的较量,或许能从尘封的记录里,找到打破僵局的钥匙。
这一夜,注定短暂。天刚蒙蒙亮,萧景琰便去上朝,而沈清辞则先回永寿宫照料太子。孩子经过一夜安睡,气色又好了一些,缠着沈清辞讲了会儿故事,便由赵婉如带着去用早膳。
辰时末,沈清辞接到旨意,前往内务府档案库。库房深邃幽暗,高大的架子上堆满了落满灰尘的册籍,空气中弥漫着陈年纸墨和淡淡霉味。萧景琰已换下朝服,穿着一身玄色常服,正坐在临时搬来的紫檀木大案后,面前堆着几大摞厚厚的账册。几位白发苍苍的老掌司垂手恭立在一旁,神色紧张。
“清辞,你来了。”萧景琰示意她坐在身旁,“朕刚问了这几位老掌司,宫内暖玉藏品寥寥,皆有明确记录,并无制成发簪赏赐后妃的先例。”
一位年纪最大的掌司颤巍巍补充道:“陛下圣明。暖玉乃世间奇珍,稀罕无比。先帝在位时,唯有北疆进贡过一批品质极佳的暖玉料,当时……当时大多用于制作祭祀礼器,少数几件小料,先帝曾赏赐给几位有功之臣,并未流入后宫。”
北疆!又是北疆!萧景琰与沈清辞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凝重。
“赏赐给哪些功臣?可有记录?”萧景琰追问。
“回陛下,时间久远,具体名册需细查赏赐档案。老奴依稀记得,似乎……有当时的镇北将军楚大将军,还有……还有几位宗室亲王。”老掌司努力回忆着。
楚大将军!沈清辞的心猛地一跳,那是她的祖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萧景琰显然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他不动声色:“仔细翻查!所有与那批北疆暖玉相关的记录,无论是入库、制作、赏赐,一页都不许漏过!”
“是!”几位老掌司和负责查找档案的小太监们立刻忙碌起来,库房内只听见翻动书页的沙沙声。
时间一点点过去,阳光透过高窗的缝隙,在布满灰尘的空气里投下道道光柱。萧景琰耐心极好,一页页仔细翻阅着送来的档案。沈清辞也拿起一本赏赐记录,细心查看。她指尖划过那些陌生的名字和冰冷的数字,试图从中找到与“莲花”、“发簪”相关的蛛丝马迹。
突然,一个熟悉的名字映入她的眼帘——楚怀远!正是她的祖父!记录显示,光化元年,先帝确曾赏赐楚怀远将军“北疆暖玉料一块,重三两三钱,以彰其功。”
三两三钱,不大不小,正好足够制作一支发簪!
沈清辞强压住心中的激动,将记录指给萧景琰看。萧景琰眸光一凝,立刻道:“查!这块玉料后续如何?楚府可有将其制成器物?尤其是发簪!”
然而,后续的记录却是一片空白。赏赐之后,这块暖玉料便如同石沉大海,再无记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