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密室重议 前路漫漫(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锦凰深宫谋》最新章节。

养心殿深处的密室中,烛火将两人的身影投在墙壁上,随着火光摇曳不定。御案上摊开着那些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证据,每一件都沉重得让人窒息。

沈清辞小心翼翼地展开那卷素绢血书,父亲的字迹在烛光下如同泣血:"...臣自知性命难保,唯望此血书能见天日。玉玺为饵,通敌为实,实为构陷忠良,排除异己..."

萧景琰的目光久久停留在"玉玺为饵,通敌为实"八个字上,指尖无意识地轻叩桌面:"楚将军分明知道玉玺是伪造的诱饵,为何不直接说明?"

"清辞以为,父亲可能未能拿到确凿证据。"沈清辞轻声道,"血书中提到,他是在巡边时偶然截获密信,可能时间仓促,来不及收集更多证据。"

皇帝拿起那个空置的紫檀木匣,仔细端详:"这个匣子做工精美,大小与传国玉玺完全吻合。但为何是空的?真玉玺究竟在何处?"

他忽然想起什么,取出那份从虎头印鉴中发现的名单:"你们看这个'丙辰位'的标记,是否与紫檀木匣暗格中的编号相似?"

沈清辞凑近细看,果然发现名单上的特殊符号与木匣暗格中的刻印如出一辙:"陛下圣明!这莫非是指示玉玺下落的暗号?"

"但为何最终放在这里的只有这些证据,而没有玉玺本身?"萧景琰陷入沉思,"除非...楚将军根本没能拿到玉玺,或者...玉玺早已被转移。"

李德全悄声呈上一份卷宗:"陛下,老臣查过内务府记录。光化二年至今,宫中共有三次大规模物品转移记录,其中两次涉及前朝旧物。"

"可查到与玉玺相关的记载?"

"有一项记录颇为可疑:光化三年春,一批'破损礼器'从旧内库移至北苑仓库。但当时经手的太监后来都陆续...意外身亡。"

沈清辞心中一动:"陛下,清辞记得父亲血书中提到'利用废弃宫苑密道往来'。北苑仓库附近是否有密道?"

萧景琰立即命人取来宫苑布局图。果然,在北苑仓库下方,标注着一条前朝修建的密道,直通宫外!

"好个瞒天过海!"皇帝眼神锐利,"他们将玉玺混在破损礼器中运出宫外!"

但新的疑问随之而来:楚将军为何不将更直接的证据放在密室中?那个被调包的"旧砚/镇纸"又是什么?这间密室究竟是谁建造?父亲又是如何得知并使用?

"陛下,"沈清辞轻抚密室墙壁,"清辞发现这间密室的建造工艺颇为特殊,似是前朝皇家工匠的手笔。"

萧景琰仔细察看墙壁上的纹路:"确实。这种垒石工艺在前朝被称为'龙鳞砌',只有皇室建筑才能使用。"他忽然想起什么,"朕记得淳安郡主当年颇得先帝宠爱,特许使用皇家工匠修建私苑..."

两人对视一眼,同时想到一个可能:这间密室,或许是淳安郡主所建!

"如果真是这样,"沈清辞声音微颤,"那么父亲能够使用这间密室,是否说明他与淳安郡主..."

她不敢再说下去。楚家与淳安郡主的关系,似乎比想象中更加复杂。

萧景琰沉吟片刻:"李德全,去查光化元年至二年,楚将军与淳安郡主的往来记录。"

"这就去。"李德全躬身退下。

密室中重归寂静。沈清辞重新研究那些证据,忽然发现血书背面有些极淡的印记。就着烛光细看,竟是几处模糊的指纹和...泪痕?

"陛下请看,"她声音哽咽,"这些痕迹...似是父亲书写时滴落的血泪。"

萧景琰轻轻抚摸那些痕迹,眼神复杂:"楚将军...确实受了天大的冤屈。"他忽然郑重道,"清辞,朕向你保证,必为楚家洗刷冤屈,还楚将军一个清白。"

"清辞代楚家满门,谢陛下隆恩。"她跪地行礼,泪水再次滑落。

这时,陈靖在外求见:"陛下,已彻查北苑仓库,发现重大线索!"

原来在北苑仓库的一个暗格中,找到了当年转移礼器的记录册。上面清楚记载着:光化三年三月初七,转移"破损礼器三十七件",经手人签名却是一个熟悉的字迹——孙嬷嬷!

"又是她!"萧景琰面色一沉,"这个孙嬷嬷,究竟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

更令人震惊的是,记录册最后一页粘着一小片绢布,上面写着:"砚在镜中,玺在境外。"

"砚在镜中..."沈清辞喃喃道,"莫非指的是那个被调包的旧砚?"

皇帝眼神锐利:"'玺在境外'...看来玉玺确实被运出宫了。但'镜中'又是指什么?"

他立即下令:"彻底搜查镜殿!每一面铜镜都要仔细检查!"

"陛下,"沈清辞忽然道,"清辞以为,当务之急是双管齐下:一是继续追查'旧砚'和当年仓管小吏的线索;二是根据父亲对宫中暗道和据点的怀疑,秘密勘察相关区域。"

"有理。"萧景琰颔首,"朕已派人追查赵德顺之子的下落。至于宫中暗道..."他沉吟片刻,"清辞,你可从医药和冥苔角度,配合探查可能存在的邪术据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