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树洞密信 太医署暗流(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锦凰深宫谋》最新章节。

沈清辞心中一阵激动,暂时忘却了宫廷的烦恼,如同鱼儿入了大海,沉浸在这知识的宝库之中。她目标明确,直接寻找与疑难杂症、特别是久咳虚损相关的典籍。

春桃百无聊赖地跟在后面,哈欠连天。

沈清辞很快找到几本相关的医案合集,专心翻阅起来。她阅读速度极快,目光扫过,便能抓住关键药方和辨证思路,与自己所学相互印证。

时间悄然流逝。

不知过了多久,阁外传来一阵脚步声和谈话声,似乎是几位医官结束了晨间的诊务,前来藏书阁查阅资料或讨论病例。

“……唉,那位主子的病,真是棘手……” “是啊,痰湿壅盛,本应温化,可又兼阴虚火旺,用药稍温便咳血,用凉则痰凝更甚……” “御医们换了多少方子了?成效甚微啊……” “听说昨夜又咳了半宿,今早连参汤都进不去了……” “慎言!此事不可外传!”

声音渐近,那几位医官已走进了藏书阁,骤然看到阁内竟有一位面生的年轻女子在翻阅典籍,顿时噤声,面露讶异和警惕。

为首的一位中年医官皱眉问道:“你是何人?怎会在此?”

春桃忙上前解释:“这位是北苑沈采女,奉陛下特旨,前来查阅医书。”

“采女?”几位医官面面相觑,眼神更加古怪。一个低等妃嫔,跑来太医署藏书阁?真是闻所未闻。

沈清辞放下书卷,从容行礼:“奴婢沈氏,见过各位大人。确是陛下恩准,允奴婢在此研学。”

那中年医官打量了她几眼,似乎想起什么:“沈采女?莫非便是昨日在绛雪轩……”

看来她昨日之事,已在一定范围内传开了。

沈清辞微微颔首:“不敢当。奴婢才疏学浅,正是因此才来研读典籍,以期精进。”

她态度谦逊,言辞得体,几位医官脸色稍霁,但依旧带着疏离和审视。

其中一位年轻些的医官忍不住好奇,问道:“不知沈采女方才在看何书?莫非也对疑难杂症有所研习?”

沈清辞心中一动,这正是打探消息的良机!她面上却不动声色,指着刚才翻阅的一本《杂症心要》道:“随手翻翻罢了。方才偶见书中提及一例‘肺痿’之症,痰粘难出,遇寒加重,夜咳尤甚,甚为顽固,与……与奴婢家中一位长辈旧疾略有相似,故多看了几眼。”

她刻意将症状说得与那夜半咳嗽声极为吻合,语气带着恰到好处的关切和疑惑:“书中云此症需攻补兼施,颇为棘手。不知各位大人见多识广,可有良策?”

几位医官闻言,脸色皆是微微一变,相互交换了一个眼神。

那中年医官咳嗽一声,语气严肃了许多:“沈采女,医道精深,病症万千,岂能对号入座?若无确切诊断,不可妄自揣测用药。宫中贵人玉体,更非我等可以随意议论。”

这便是封口了。但他们的反应,已然印证了沈清辞的猜测——那位夜半咳嗽的主人,身份尊贵,且病情沉重,连太医署都深感棘手!

沈清辞立刻低下头,一副受教的模样:“大人教训的是,是奴婢冒失了。”

那中年医官见她如此,语气稍缓:“沈采女既有心向学,便多看些基础经典为好。《本草纲目》、《伤寒论》皆是入门正道。”这话看似指点,实则是警告她不要好高骛远,打探不该打探的东西。

“是,多谢大人指点。”沈清辞恭顺应道。

几位医官不再多言,各自去书架间查找所需,但气氛明显比刚才凝重了许多,也不再交谈病例之事。

沈清辞知道今日只能到此为止。她又随意借阅了两本基础的药草图谱,便带着春桃告辞离开。

走出济世阁,春桃似乎松了口气,小声嘀咕:“那些医官老爷们,架子可真大……”

沈清辞却没有说话。她心中反复回想着方才医官们透露的只言片语——“那位主子”、“痰湿壅盛兼阴虚火旺”、“用药两难”、“参汤不进”……

病情比她想象的更严重!已是危殆之象!

若能治好此人……念头再次不受控制地冒出来,诱惑极大,风险也极大。

正思忖间,迎面走来一位抱着药箱的小药童,步履匆匆,似乎没看路,差点撞上沈清辞。

“哎哟!对不住对不住!”小药童慌忙道歉,抬头看见沈清辞和春桃,愣了一下, 多看了春桃一眼,眼神有些奇怪,随即又低下头匆匆跑了。

春桃被看得有些不自在,嘟囔道:“毛毛躁躁的……”

沈清辞却心中一动。那小药童的眼神……不像是无意冲撞,倒像是故意凑近确认什么?他看春桃那一眼,尤为可疑。

难道……

一个念头划过脑海:昨夜那个往树洞里塞东西的娇小身影,莫非不是春桃,而是有人故意扮作宫女模样?或者,是与春桃有关联之人,前来确认东西是否被取走?

她不动声色地瞥了一眼身旁懵懂无知的春桃。

这太医署,看来也并非清净之地,暗流涌动,丝毫不逊于后宫。

她握紧了袖中那本刚刚借出的《本草纲目》,目光投向层层宫阙深处。

钥匙、密信、重症的贵人、诡异的药童……无数线索碎片在脑中盘旋,却难以拼凑出完整的图案。

而最大的疑问依旧盘旋在心间——那“西偏殿旧书箧,癸字号”,究竟藏在皇宫的哪个角落?那里面,又到底锁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