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约束微型聚变粒子(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有了空间站肯定要登月造基地啊》最新章节。

巨大的球形实验舱内部,空气仿佛被抽干,只剩下一种近乎绝对的寂静和低温设备运行发出的极细微嗡鸣。

舱壁由特殊的吸波材料构成,吞噬了绝大部分杂散光和声音,使得中央那座结构精密的装置,新型聚变反应器的核心

“共鸣环”

——成为绝对的主角。

它悬浮在超导磁力场中,由多层交错、闪烁着金属寒光的支撑结构轻轻托举,环体本身流淌着因深度冷却而泛出的幽幽蓝光,像是沉睡的巨兽血管中流动的极寒血液。

李擎风站在呈弧形包围着主观察窗的主控台前。

他的身影在无数跳动着参数的光屏映照下,显得格外挺拔,也格外凝重。

他的目光缓缓扫过身边最亲密的战友:

身旁是全息投影形式参与的怀特教授,影像边缘因数据传输而有细微的粒子扰动,但教授眼中睿智而严峻的光芒却无比清晰;

父亲林淼站在稍侧后方,双手背在身后,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脸上是历经风浪后的沉静,但微微抿紧的嘴唇泄露了他内心的波澜。

核心团队的每一位成员都各就各位。

王猛像一尊铁塔,守在最关键的能量输运监控席,粗壮的手指却异常灵活地在虚拟键盘上跳跃,进行着最后一遍校验;

赵青紧盯着粒子流频谱分析界面,眼镜片上反射着流动的数据瀑布,神情专注得仿佛要将自己融入其中;

孙启明不断调整着环绕共鸣环的数十个高精度传感器的参数,确保数据采集的万无一失;

周薇则负责整个系统的协同与冗余安全模块,她的位置能看到全场,冷静的目光不断巡弋,如同最警惕的哨兵。

而在稍远一些的安全观察区内,苏小茜紧握着记录仪,镜头牢牢对准了实验舱中心,她身边站着安保队长高强,他身躯紧绷,如同蓄势待发的猎豹,警惕地注视着任何可能出现的意外。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了低温冷凝剂的微腥、臭氧的独特气味,以及某种高压电器特有的焦灼感。

这是一种属于尖端实验室的、临界点的味道。

“各位,”

李擎风的声音在这片蓄势待发的寂静中响起,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甚至带着一丝金属般的共振,压下了所有细微的杂音,

“从理论推演,到无数次失败的模拟,再到材料科学的极限攻关……

我们跨越了无数看似不可能的障碍,付出了难以想象的努力。”

他顿了顿,目光再次扫过每一张熟悉的面孔,看到的是同样的坚毅和期待。

“今天,我们站在这里,不仅仅是为了验证一个公式,一项技术。

我们是在尝试叩响一扇新的大门,探索人类能否以自身之力,主动去契合宇宙的古老韵律。”

他的声音逐渐带上了一种近乎仪式感的庄重,

“一切已准备就绪。

现在,就是验证我们猜想的第一步,点燃那颗指引我们前往深空的‘星火’。”

他的右手抬起,食指沉稳而坚定地按下了主控界面上那个最为醒目、也最为危险的、散发着暗红色光芒的虚拟按钮——

【初级点火启动】。

“嗡————”

一声低沉得仿佛来自地心深处的轰鸣瞬间充斥了整个空间。

这不是声音,更像是一种直接作用于骨骼和内脏的震动。

实验舱侧壁,数十组多层高能光子电容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亮起,从暗红色到橙黄,再到刺眼的白炽,发出令人心悸的、如同亿万只蜜蜂同时振翅的能量聚集声。

强大的能量流沿着超导管线奔腾,使得周围的空气都出现了细微的折射扭曲。

紧接着,一道无法用言语形容其辉煌与凝聚度的光束,从电容阵列的中心端口激射而出!

它并非散乱的光柱,而是凝练如实体、边界清晰如刀锋的能量洪流,精准得没有一丝偏差地注入到悬浮在真空舱中央的“共鸣环”预设的入射口。

没有预想中震耳欲聋的爆炸,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令人灵魂战栗的声响——

一种仿佛无形的空间结构本身被强行撕裂、拉伸时发出的、持续不断的高频嘶鸣!

这声音穿透了厚厚的防护层,直接钻入每个人的脑髓。

光束射入磁环的刹那,环内被超强磁场约束在绝对真空中的氦-3燃料球,被那极致的光压和能量瞬间激发、击穿!

肉眼可见地,磁环的中心点,一个比任何恒星都要刺眼、无法用颜色去定义的光点骤然诞生!

它并非温和地点亮,而是以一种霸道无比的姿态,撕裂了那片人造的虚空。

光点在亿万分之一秒内急剧膨胀,仿佛一个真正微缩的、正处于狂暴青年期的太阳,在直径数米的环内被强行创造出来!

聚变反应释放出的、足以轻易汽化任何已知物质的巨大能量,在“共鸣环”产生的、强度超乎想象的动态磁场约束下,并未向外肆意爆发毁灭一切。

相反,那强大的、方向时刻变化的洛伦兹力,像无数只无形的神之手,死死地将这团拥有恒星内核温度的等离子体火球挤压向环的几何中心。

同时,初始光子轰击赋予它的巨大矢量动能,驱使着这团被强行束缚的微型太阳,在这特制的环形磁场轨道内,开始了疯狂的、接近光速的圆周运动!

正如李擎风此前用最形象的比喻向团队解释的那样:

它不像需要持续外部供电才能悬浮运行的磁悬浮列车。

它更像是一节被赋予了近乎无限的初始动能后,在完美环形轨道上,依靠着自身的惯性(以及聚变反应持续但受控的衰变过程所提供的微弱能量补充),近乎永不停歇地疯狂飞驰的“光之车厢”!

一个被禁锢在有限空间内,却散发着无穷光和热,蕴含着宇宙本源力量的、温顺而又暴戾的奇迹!

在那一刻,时间仿佛真的凝固了。

实验舱内,包括通过超光速量子通讯维持着临场感的怀特教授,所有人都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

他们的眼球不受控制地跟随着那道在幽蓝磁环内化作一道璀璨光弧、以恐怖速度循环飞驰的能量体。

刺目欲盲的光芒在每个人脸上投下飞速流转的光影,将震撼、茫然、乃至一丝恐惧的表情定格。

个体渺小的存在感,在这人造的、却触及宇宙规则的伟力面前,仿佛被彻底湮灭,只剩下一种源自生命本能的、对创造与毁灭这两种极端力量同时展现的原始敬畏。

万幸,实验室的每一个传感器、每一道数据流,都通过最高优先级的保密信道,实时与远在亿万公里之外、位于林氏深空集团总部地心深处的超级人工智能——

“星璇”的核心服务器阵列相连。

就在那微型太阳达到稳定运行状态,光弧轨迹变得清晰规律的瞬间,海量的以每秒艾字节(EB)为单位实时数据,如同决堤的星河,汹涌地冲入“星璇”的无垠计算海洋。

能量输出曲线的每一个微妙抖动,磁场稳定度的纳米级波动,超高能粒子流的瞬时密度分布,全频段辐射强度的频谱分析,以及最为关键、关乎整个“基石计划”成败的……

那抹试图与弥漫宇宙的古老背景辐射中特定频点(T-9区)产生共振的、“环流频率”的细微特征谱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