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星际招聘(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有了空间站肯定要登月造基地啊》最新章节。
三号干船坞的租赁协议正式签署,初步的改造方案也获得了港务管理局的原则性批准。
蓝图已然铺开,但林淼和李擎风父子面临的第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问题,并非如何安装那些精密的探测设备,而是——人。
原先那个维修店,加上临时帮忙的星海大学实习生,还能勉强运转。
但如今,要将一个废弃的巨大干船坞以及相邻的附属空间改造成一个具备多种环境模拟能力、能接待从小型穿梭机到潜在主力舰的综合性维护与研究中心,所需的人手是几何级数增长的。
工程师、技术员、安全员、调度员、后勤保障……林淼粗略一算,至少需要组建一支五十人以上的核心团队,这还不包括外围的施工和供应商。
“这人手缺口太大了,”
林淼看着空荡荡的干船坞初步规划图,挠了挠头,
“靠熟人介绍和常规招聘渠道,怕是半年都凑不齐,更别说还要可靠、嘴严。”
正当父子二人为此发愁时,林淼无意中瞥了一眼店外的监控画面,那个几乎天天来蹲守、试图捕捉“神秘维修店”日常的网红主播“小星探”,正举着直播设备,对着店里比划着。
林淼脑中灵光一闪,猛地拍了下大腿:
“小子!现成的宣传渠道不用,傻等着干嘛?”
李擎风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父亲的意思。
他向来不喜张扬,但眼下形势所迫,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
“爸,你的意思是……通过直播招聘?”
“对!”
林淼眼中闪着精明的光,
“这丫头天天在这儿晃,粉丝不少。咱们就借她的场子,搞个突然袭击式的招聘直播!
直接、高效,还能顺便给咱们新扩张的‘林氏精工土星宇航服务站’造造势!”
说干就干。
林淼直接出门,和那位名叫洛小萌的网红主播简短沟通了几句。
洛小萌起初有些惊讶和犹豫,但听到是“林氏精工”官方首次公开亮相并招聘,而且是在她的直播间进行,巨大的流量诱惑让她立刻兴奋地答应下来。
几分钟后,一场临时起意、毫无预兆的招聘直播,就在“林氏精工”店铺门口开始了。
背景是略显杂乱但充满工业感的维修平台,主角是刚刚脱下沾满油污工作服、换上一件干净工装,但头发还有些凌乱的李擎风。
洛小萌的直播间标题立刻改成了:
“爆火神秘维修店老板直播招聘!
直面学霸男神李擎风!”
直播一开始,流量就如预料般暴涨。
弹幕飞快滚动,各种问题层出不穷。
“老板你们真的要扩大成综合维护中心了吗?”
“招什么人?修船需要啥学历?”
“小哥哥有女朋友吗?”
“听说你们技术超牛,是不是有军方背景啊?”
李擎风起初有些拘谨,但一旦谈到技术和发展规划,他立刻进入了状态,眼神专注,语气沉稳而清晰:
“我们确实在进行重大扩张,目标是建立一个太阳系外环舰船维护与前沿技术验证的综合平台站点。
目前急需各类航天工程师,特别是能源系统、结构力学、环境控制以及有大型项目管理经验的人才。
学历不是唯一标准,我们更看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对新技术的探索欲。”
他避开了敏感背景问题,重点描绘了新平台的愿景和技术挑战,言语间透露出对技术的热爱和雄心,那种发自内心的专注和自信,极具感染力。
这时,连线嘉宾中一位知名的星际猎头顾问,以半开玩笑的语气调侃道:
“李老板,光说可不行啊,听说理工学霸身材都很好,能不能让我们看看传说中的‘标准理工学弟’身材,增加点岗位吸引力啊?”
这略带戏谑的提问,瞬间让弹幕沸腾起来。
洛小萌也在一旁捂嘴笑,等着看李擎风如何应对。
出乎所有人意料,李擎风并没有尴尬或生气,他只是淡淡一笑,对着镜头说:
“身材好不好,得看实不实用。”
说完,他竟真的原地利落地脱掉了工装外套,露出里面穿着的紧身黑色训练背心,勾勒出匀称而结实的肌肉线条。
紧接着,他毫不含糊地打了两套虎虎生风的军体拳,动作标准,发力迅猛,充满了力量感。
打完收功,他气息平稳地重新穿上外套,对着镜头平静地说:
“强健的体魄是应对高强度工作和突发状况的基础。
我们未来的工作环境,可能需要在零重力、高辐射等多种条件下作业,身体素质至关重要。”
这一手,彻底引爆了直播间。
弹幕从“哈哈哈”变成了
“卧槽!牛逼!”
“这老板能处!”
“技术好还能打!爱了爱了!”。
李擎风用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将一场可能的尴尬调侃,变成了展示团队务实、硬核风格的绝佳机会。
他的幽默(虽然是冷幽默)、谦和(建立在强大实力基础上的)、礼貌(即使被调侃也保持风度)和瞬间展现的行动力,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人格魅力,瞬间征服了屏幕前无数观众,尤其是那些同样对技术充满热情的年轻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而原本的主角洛小萌,看着自己直播间人数指数级飙升,在线人数突破了她职业生涯的最高纪录,惊讶得嘴巴张成了O型,脸上是抑制不住的狂喜和难以置信。
她这副表情,迅速被网友截图,做成了“小星星惊呆了”的表情包,在网络上病毒式传播。
招聘直播的热度远超预期,李擎风果断改变了策略。
与其在海量简历中盲目筛选,不如趁热打铁,利用直播平台进行一场“云端面试”,重点锁定几个核心团队的负责人。
“感谢大家的热情,”
李擎风对着镜头,语气沉稳,
“由于岗位和简历众多,我们将优先进行几个关键技术负责人的线上交流。
请以下几位应聘者如果在线,可以申请连线:
申请‘结构改装与大型平台维护’首席工程师的王猛先生;
申请‘物理力学与材料分析’主管的赵青博士;
申请‘电磁与引力场环境控制’首席工程师的孙启明先生;
以及申请‘宇航动力与新能源系统’首席工程师的周薇女士。”
话音刚落,连线申请提示音便接连响起。
第一位:王猛——结构改装首席工程师
全息投影中出现一个穿着老旧航天服、面容粗犷、眼神锐利的中年人,背景似乎是某个大型船坞的内部。
“李老板,我是王猛。”
他声音洪亮,开门见山,
“废话不多说,看我作品。”
他直接共享了一段全息视频:
画面中,一艘严重损毁的中型货船在他的指挥下,团队利用预制模块和现场3D打印技术,在48小时内完成了主结构的重建和强化,效率惊人。
“我干这行三十年,从木星采矿船到柯伊伯带勘探平台,没有我啃不下来的硬骨头。
你那干船坞的改造方案我看了,保守了!
给我足够的资源和权限,我能把它打造成太阳系外围最坚固灵活的维护堡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