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晓月的真空榫卯(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有了空间站肯定要登月造基地啊》最新章节。

晓月指着图纸上复杂的套筒结构,

“它们就像鲁班锁里最精密的嵌套榫卯,完美,但也脆弱。在月球真空环境下,任何微小扰动都可能成为阿喀琉斯之踵。”

她顿了顿,手指点回鲁班锁核心骨架中另一个不起眼的、带有弹性自补偿设计的楔形构件。

“或许,我们可以换一种思路。放弃追求绝对的、层层嵌套的局部刚性。借鉴这种分布式、网格化的整体韧性和自补偿结构。”

她将鲁班锁那个楔形构件轻轻推入核心骨架的一个凹槽——它立刻自适应地填充了微小的间隙,并传递了部分应力。

“就像这个,利用网格化拓扑优化设计,将主要应力分散到整个支架的开放式空间骨架中。关节处采用更简单的铰接,但通过整体结构形变来吸收微扰动能,牺牲一点点绝对静态刚度,换来对真空环境波动的鲁棒性!星璇,立刻建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她的指令清晰而快速,带着不容置疑的自信。

「建模启动。目标:基于S-07设计参数,应用网格化拓扑优化算法,重构承力结构。优化方向:牺牲局部绝对刚度(允许下降≤15%),提升结构整体韧性及对真空环境扰动的容忍度。计算中……」

星璇温和理性的声音立刻响应,屏幕上,报废支架的模型瞬间被星璇强大的算力分解、重构。

无数代表应力的线条在虚拟支架上流动、变化。

原本复杂的套筒关节结构被简化、打散,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由纤细但致密的合金梁构成的开放式空间网格。

应力分布图从原来的集中于几个点,变得均匀分散在整个网格结构中。

陈岩的身体微微前倾,双手撑在控制台边缘,镜片反射着屏幕上飞速变化的建模数据流。

他紧抿着唇,下颌线绷紧,那个熟悉的、如同拉满强弓般的专注姿态再次出现。

他没有说话,但那锐利的目光紧紧锁定着屏幕上网格支架的应力分布模拟,手指关节无意识地轻叩着冰冷的金属台面,发出极轻微的“哒、哒”声。

建模进度条飞速推进。

十几秒后,结果跳出。

「建模完成。优化方案:网格化开放式空间骨架结构。理论分析:静态刚度下降12.7%(在可接受范围内),整体韧性提升41.3%,对微米级真空波动引起的局部热应力/氧化畸变容忍度提升300%以上。动态工况下能量吸收效率提升显着。建议:关节采用自适应阻尼铰链设计,进一步增强鲁棒性。预计制造时间可缩短18%。」

“好!”

工坊主管忍不住低喝一声,打破了短暂的寂静。

他看着屏幕上那个结构简洁有力、充满几何美感的网格支架模型,眼中满是兴奋,

“分布式承力,网格化吸收扰动……这思路绝了!比原来那层层叠叠的‘套娃’结构聪明多了!”

陈岩紧绷的身体终于放松了一丝。

他缓缓直起身,那规律的“哒哒”声停止了。

镜片后的目光从屏幕移开,落在晓月脸上,锐利依旧,但深处那份审视的意味淡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纯粹的、对有效解决方案的认可——一种无需言表的工程师之间的默契。

“可行。”

陈岩的声音依旧简洁有力,如同确认一个实验结论,

“结构刚度损失在可控范围,鲁棒性提升显着。立刻调整图纸参数,优先排期,重打S-07支架。另外,”

他话锋一转,看向工坊主管,语速极快却条理清晰:

“泄漏点修复方案同步执行。星璇,重新计算大型舱段骨架受损打印层的后处理打磨参数。重点评估网格化方案对类似大型结构件的应用潜力,尤其是真空环境适应性。我要报告。”

「收到。大型结构件网格化拓扑优化可行性分析任务已建立,优先级:高。」

陈岩的目光最后扫过晓月手中那个已经重新拼合完整的钛合金鲁班锁,仿佛第一次真正注意到这个小巧却蕴含大智慧的物件。

他的视线在鲁班锁冷冽的金属光泽上停留了一瞬,又对上晓月明亮而沉静的眼眸。

“一个结构,”

他罕见地用了“物件”之外的词汇,声音比平时似乎低了一度,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探究意味,

“能让你想到拓扑优化?”

晓月握着冰凉的鲁班锁,指腹感受着金属光滑表面下细微的加工纹理。

她看着陈岩镜片后那双专注得近乎偏执的眼睛,那里面似乎只有数据和逻辑的冰冷河流在奔涌。

“它不只是一个结构,”

晓月的声音很平静,将手中的鲁班锁轻轻放在控制台边缘冰凉的金属台面上,发出一声轻微的“嗒”响,

“它是我祖父留下的。他常说,真正的巧思,不在于榫卯咬得多紧,而在于结构本身能‘呼吸’,能‘容错’。再精密的咬合,也怕死力。”

她的话像一颗投入静水的石子。

陈岩的目光在她脸上停留了片刻,那锐利的审视感似乎被一种更深沉的东西替代了——一种对“传承”本身的短暂思考,一种对“容错”理念的潜在认同。

他沉默了几秒,然后极其轻微地点了下头,仿佛瞬间衡量了所有风险与收益,目光重新投向打印平台。

“准备重启打印作业。优先新支架。”

他没再追问鲁班锁或她的祖父。

工程师的思维再次占据了绝对主导,精准而高效地推动着任务。

工坊里再次响起设备启动的低沉嗡鸣。

巨型机械臂重新校准位置,激光发射器预热,真空罩内重新弥漫起均匀的银色月尘光雾。

那台负责精密打印的小型机械臂也开始了动作,按照星璇提供的全新网格支架图纸,在纯净的真空环境中,开始“编织”一个更简洁、更具韧性的空间骨架。

晓月看着平台上重新亮起的激光光点,心中紧绷的弦终于稍稍放松。

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对未知压力的释放。

这不仅仅是挽救了一个支架,更是为“望舒”区那个迫在眉睫的任务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她拿起控制台上的鲁班锁,准备收回包里。

就在这时,手腕上的星璇手环传来一阵独特的震动模式,伴随着一道柔和的蓝色加密通讯提示光纹在金属表面亮起:

「林风董事长的私人加密通讯请求,优先级:高。环境评估:当前非核心操作节点,通讯时延可接受。建议接入。」

父亲。

晓月看了一眼仍在全神贯注监控打印重启数据的陈岩和工坊主管,快步走到控制室角落一个相对安静的备用终端前。

「接入。」

眼前光影凝聚、稳定。

林风沉稳的全息影像出现在晓月面前。

他身处林氏深空集团总部顶楼那间标志性的办公室,背景是巨大的弧形星图,地球、月球和星港空间站的光点清晰可见。

他的神情带着长途通讯特有的极轻微延迟感,但眼神依旧锐利如鹰。

“晓月,‘冰泉计划’的联调测试进展如何?星璇同步了初步数据,钻头表现似乎不错。”

林风开口,声音沉稳有力,没有过多寒暄,直接切入核心关切。

“正在进行首次全系统联调,爸。”

晓月的声音清晰,带着一丝汇报工作的正式感,

“钻头在模拟环境中表现稳定,刚刚优化处理了一次硬质碎屑干扰。我们正在评估加装微型主动探地雷达的方案,以提升实际作业的预判和适应能力。”

她快速将关键进展和思路做了简述。

“主动探测……不错的想法,能增加在未知环境下的鲁棒性。”

林风微微颔首,表示认可,随即话锋一转,语气中多了一份深沉的凝重,

“不过,晓月,技术突破固然重要,但‘冰泉’的意义远不止于此。你知道地球轨道上,关于月球资源开发国际框架的谈判僵持多久了吗?”

晓月眼神微凝。

她通过星璇的保密信息通道了解过相关简报:

“知道。地球派坚持月球资源应优先用于地球发展需求,强调‘人类共同遗产’原则;月球自治派则认为我们付出了巨大代价进行开发,理应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和收益分配比例。焦点在于氦-3、水冰等战略资源的配额和管辖权。”

“没错。”

林风的声音低沉下来,

“僵局的核心是成本。从月球大规模运回资源,尤其是推进剂原料,成本高昂得让地球上的许多国家望而却步。他们质疑:付出这么多,收益在哪里?这种质疑正在削弱支持‘星火纪元’开放战略的政治基础。”

他停顿了一下,加重了语气,

“特别是在现在这个节点,‘望舒’区的发现虽然被严格保密,但其潜在的颠覆性一旦泄露,必然会引发更大的震荡和猜疑。地球上的眼睛,会盯得更紧!”

他的目光灼灼地看着晓月,仿佛要穿透这三十八万公里的距离:

“你的‘冰泉计划’,如果能成功在月球极地原位、大规模、低成本地制取液氢液氧,其意义在于——它直接切断了地球对月球推进剂原料的高度依赖链条!这不仅能大幅降低地月运输成本,更能从根本上改变资源博弈的格局。月球生产的推进剂可以用于支持月球自身的扩张、火星探索,甚至直接供应给轨道上的空间站和飞船。月球,将从一个资源输出地,逐步转变为拥有完整太空后勤保障能力的战略枢纽。”

林风的阐述清晰而深刻,将一项技术革新直接提升到了重塑地月经济生态和权力结构的高度。

晓月感到肩上的分量骤然加重。

三天前那场钻探事故揭示的谜团,其潜在影响,父亲看得比她更远、更透。

它不再仅仅是一个科学难题,更成了悬在月球未来之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所以,‘冰泉’不仅是技术验证,”

林风加重了语气,

“它更是一个战略支点。一个撬动僵局、证明月球自主发展潜力与互惠价值的支点。它的成功,将为月球争取更大的话语权,为‘星火纪元’注入新的活力,也是我们应对未来可能因‘望舒’发现而引发的风暴的重要基石。”

他刻意强调了“望舒”的关联,将两条线在战略层面紧紧拧在一起,

“这,比你埋头钻透月壳里的那个硬疙瘩,在某些人眼里,可能更具现实意义。”

晓月深吸一口气。

父亲的目光总是如此深远,将技术与文明发展的宏大图景紧密相连。

这与陈岩专注解决具体技术难题的“工程师思维”形成了鲜明对比,却又相辅相成。

震撼,此刻化作了推动“冰泉”前进的更强动力。

“我明白了,爸。”

晓月的声音更加沉稳,

“‘冰泉’的价值不仅在于产出推进剂,更在于它证明了月球利用原位资源、实现自我维持和对外服务的能力。这是月球从前哨站’迈向‘支点’的关键一步。我会确保它成功。这是应对‘望舒’挑战的战略准备。”

“好。”

林风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

“具体实施上,不必追求一步到位的大型化。先期可以中等规模验证,快速产出实际产品,哪怕数量有限,只要证明技术可行、成本可控,就能在谈判桌上成为有力的筹码。记住,技术是钥匙,但用钥匙开门的是人,门后是责任和复杂的抉择。”

他再次强调了传承的理念。

“是。”

「林学士,‘望舒’区报告:冲击测试高压实验室设备改装清单已初步审核完毕,需您电子签批。」

星璇的声音适时在晓月脑中响起,提醒着她另一个紧迫的任务。

“爸,星璇有‘望舒’区的签批任务,我得处理一下。”

“去吧。注意安全,别熬太晚。”

林风叮嘱一句,影像随即消失。

晓月回到主控台前。

星璇已将一份详细的设备改装清单和初步风险评估报告投射到屏幕上。

她快速浏览,重点确认了几处关键部件的抗压等级和冗余设计是否符合冲击测试的极端要求。

纤细但指关节分明的手指在虚拟键盘上飞舞,熟练地输入授权密码,电子签名在文档末尾清晰显现。

签批完成,她下意识地抬头望向打印平台。

那个网格化的传感器支架骨架,在激光束精准的“雕刻”下,结构已清晰可见。

开放式空间骨架的线条简洁流畅,充满了几何的力量感。

星璇实时显示着打印参数:激光功率稳定,焦点位置偏差小于2微米,烧结密度99.1%……一切顺利。

陈岩依旧站在主控台前,目光锐利地扫视着所有数据流。

他仿佛一座沉默的山岩,与这冰冷、高效、充满机械力量的月面工坊融为一体。

手腕上的星璇再次震动:

「提示:您预约的与基地工程规划部张工关于‘冰泉’验证单元初步选址的会议,将于1小时15分钟后开始。建议预留时间整理电解环节方案思路。」

“收到。”

晓月在心中回应。

她最后看了一眼平台上稳定“生长”的网格支架,又看了一眼全神贯注的陈岩。

他没有回头,但晓月知道,那个报废的支架危机已经过去,新的任务就在眼前。

她拿起自己的平板终端和那个冰凉的钛合金鲁班锁,小心地收进帆布包。

帆布粗糙的纹理摩擦着她的指尖,包里那个沉重的登月舱模型依旧沉默地待在角落。

晓月转身,步履稳定地走向工坊出口。

身后,激光束无声闪烁,巨型机械臂沉稳舞动,钢铁的低鸣与真空的寂静交织。

她不再是初踏月壤的新人,而是这片银色疆域中,用智慧与坚韧铸造未来钥匙的工程师。

脚下的月壤深处埋藏着颠覆认知的谜团,眼前的技术挑战如同冰冷的月岩,而“冰泉”的蓝图,则是通往战略支点的清晰足迹。

她推开工坊厚重的气密门,步入基地灯火通明的走廊,走向下一个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