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五章 婆罗门军团:刹那芳华!(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最新章节。

邯郸。

随着九洲一统,秩序重建。

文武大臣觉得‘王’的称号已经配不上赵括如今的功绩,于是共同上书,商讨尊号。

最后以‘德兼三皇,功盖五帝’为理由,将新的称号定为‘皇帝。’

赵括正式登基,称皇帝。

封长子赵破奴为太子。

封赵牧为商国公,乐毅为镇国公,李牧为武国公,魏无忌为信国公,田单为安国公,蔺相如为靖国公,廉颇为护国公,赵胜为原国公,田建为齐国公。

虞信,荀子,许历,赵豹,庞煖,蔡泽,蒙骜,贲,刘平,魏齐,乐乘,墨风封郡公。

县侯就更多了,乐乘、袁华、墨风、贾偃、炎熊,蒙武……

所有郡公、郡侯皆有封地,所有国公皆有封国!

按照胙土分茅的仪式,分封诸侯。

所有封国国君全部在刑法上签字,承认诸夏一体,承认赵国为唯一宗主国。

承认语言、文字、度量衡、货币、刑法统一。

各国可以在刑法的基础上制定各国法律,但不得违背刑法,不得私筑货币。

刑法的修改,需朝廷召集所有诸侯商议之后,皇帝及三分之二以上的大臣和诸侯国代表同意,才能修改。

同时下放军权,允许封国招募军队。

但数量最多五千,且必须服从赵国的调派,必要的时候,需要跟随赵国作战。

所有受封的大臣与赵括一同在郊外祭祀天地,祭祀先祖,祭祀死去的士卒。

除此之外,医家、农家、墨家、儒家、法家、杨朱、黄老……也都获得了一块更大的封地,可以自由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为了让诸子百家更好的竞争,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所以这些封地是挨在一起的……

接着,朝廷下令,迁韩魏贵族到西南,迁齐国贵族到东北,秦国贵族到西域,收回原有的土地,只保留祖地。

至于他们能够在边境开发出多少土地,赵国并未限制。

只要你有能力,开发多少赵国都会承认。

听话的,赵国会给予支持。

毕竟赵国也不想这些人死在那里。

虽然大家打了那么多年,但到了中原以外,还是自己人。

至于不听话的,那就没办法了。

天下刚刚统一,出现个匪徒强盗啥的,杀人抢劫也很正常。

治理天下需要一个过程,谁也不能让这么大的赵国一下子安定下来,剿匪也是需要时间的。

至于贵族被逼到绝路,造反啥的,赵国还真不怕。

老百姓只要有饭吃,谁会跟着贵族造反?

没有百姓作为根基,光靠贵族,什么都不是。

况且赵国的根基是河北,只要赵国故地的贵族和百姓不站出来造反,不“赳赳老秦,喜迎沛公”,即便是天下所有贵族联合起来都没用。

至于赵国故地的贵族……赵括刚给他们封了一大块的土地,他们脑子有坑才会站出来的造反。

虽然这些土地大部分都是未开发的蛮荒之地,距离中原遥远,野兽比人还多。

让他们去当官,大部分人肯定是不愿意的。

毕竟去这些地方是要死人的。

为赵国百年大计付出性命?

不好意思,这样的人虽然有,但绝大多数人都不是。

但是建国那就不一样了。

当官就算治理的再好,那也是赵国的地盘,自己就拿点死工资。

封国治理好了以后,那可就是自己的地盘。

能够世袭,留给子子孙孙的。

就算把整个家族一代人、两代人……全部砸进去,那都是值得的。

蛮荒?

当年赵国、秦国、楚国、燕国……的先祖,哪个不是暴霜露,斩荆棘,才有了尺寸之地?

他们一开始就能有这么大的地盘,蛮荒一点怎么了?

不对,不是它们蛮荒。

而是我们来晚了。

我们以后要好好补偿它。

接着,赵国又制定计划,准备从中原移民百万到西域,移民百万到西南。

有了百姓,能够种地,有了固定产出,西域和西南才真正算作是赵国的疆土,而不只是名义上的。

与此同时,乐毅、荀子等人准备以上古九州大阵为蓝板,重新构建中原大阵。

上古时期,大禹治水,走遍天下,以华夏九州为阵图,城池为交点,山川为脉络,九鼎为阵眼,构建一种囊括华夏九州的大阵。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节风雨,降低自然灾害。

只要是华夏人在这片土地上,天然得到天地自然的加护,一切与之为敌的对手,都会遭遇到排斥,甚至连天赋都会被压制。

但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阵损坏。

九鼎失去了作用,只是被当做国家的象征,只有偶尔会借助国运才能激发出部分效果。

十几年前,赵括刚刚得到九鼎的时候,进行祭天,引起的天象变化,便是这个原因,不过当时激发的只是少部分效果,且持续时间极短。

如今赵国终于一统天下,自然要重新构建大阵,囊括现在的各大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同时还要给大阵留有余地,为将来扩张做准备,总不能打下来一块地盘,就重新布置一遍。

“陛下,西域急报,我军前不久和孔雀帝国交战了。”刘平从殿外快速走了进来。

“又交战了?”赵括接过战报,打开一看,松了一口气,“打赢了就好。”

不过接连和孔雀帝国发生战争,也意味着赵国的边境扩张快要达到了极限。

想要继续扩张下去,面对的就不是弹丸小国了,而是孔雀王朝这样的庞然大物。

“传令田单和蒙武,接下来以防守为主,尽量减少和孔雀帝国的摩擦。”赵括沉思片刻,还是决定以安稳为主。

中原刚刚统一,百姓好不容易安定下来,正是恢复生产力和人口的最佳时期,不宜大规模挑起战争。

而且朝廷刚刚免除了五年农税和徭役,同时取消了口赋,财政收入缩减,也没有足够的钱粮去支撑战争。

打赢了还好,能抢敌人的,弥补亏空。

要是打输了,可就得不偿失了,甚至会引发财政危机。

同时,南方的开发,封国的建设,也需要赵国投入大量的资源。

因此,朝廷上一直认为,接下来几年赵国应该由扩张转为治理。

至少在五年,甚至十年以后,才能发动战争。

然而,有时候,事情的发展并不是赵国能决定的。

随着孔雀王朝派出使者出使塞琉古帝国,加上大夏残部以及流亡的王子保证大夏会重回塞琉古帝国的怀抱。

塞琉古帝国国君大喜,一拍脑袋,便决定与孔雀帝国结盟,并出兵五万攻打赵国,帮助大夏收复失地,其中还包括一支军魂军团。

同时,孔雀帝国兵分两路。

一路出兵五万,与塞琉古帝国一道,借此机会一雪前耻,遏制赵国扩张的野心。

另一路则东征,攻打赵国西南方向。

最初看到孔雀帝国和塞琉古帝国的援军,蒙武并没有放在心上。

一方面,之前不断的胜利确实让蒙武生出骄傲之心,以为孔雀帝国也不过如此。

另一方面,麾下的士卒又多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