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苏家有女 偶遇救之(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退婚夜,我被公主捡尸了》最新章节。

自称苏挽波的女子轻声道:“若非几位,今日恐难脱身,看几位风尘仆仆,似是远道而来?若是暂无急事,可否容挽波略尽地主之谊,以报援手之恩?我家就在前方不远的流云城,虽非通都大邑,却也颇为清静雅致,可供几位歇脚整顿。”

陈九心中微动,他们此行南下,虽有大方向,但具体路径和地脉污染的确切影响范围,文墟老人也需要沿途勘测。

这流云城名字陌生,似乎不在主要官道上,或许能借此机会,从另一个角度观察江南地脉的细微情况,同时也算是暂时远离可能存在的耳目,更利于隐藏行踪。

他看了一眼文墟老人,见老人微微点头,示意并无不可,便对苏挽波道:“苏姑娘盛情,却之不恭,只是我等行程匆忙,恐不能久留。”

苏挽波闻言,帷帽下的唇角似乎微弯:“无妨,流云城距此不过半日路程,绝不会耽误诸位正事,请随我来,我家中有快船,比陆路便捷许多。”

于是,陈九一行人便跟着苏挽波,离开了栖水镇,来到运河码头,登上一艘早已等候在此的、装饰颇为雅致的画舫。

画舫破开平滑如镜的水面,向着暮色深处,那座名为“流云”的城池驶去。

月色下的运河,别有一番静谧风情。

两岸灯火倒映水中,随波光碎成点点金星。

苏挽波已取下帷帽,露出真容。她约莫双十年华,眉目如画,肌肤胜雪,气质清冷中带着一丝书卷气,不似江湖儿女,倒更像书香门第的闺秀,只是眉宇间那份隐隐的坚韧,又显示出她并非柔弱可欺之辈。

她与陈九对坐船头,煮水烹茶,言谈举止落落大方。

她自称是流云城中一中等丝绸商贾之女,自幼喜好读书习武,此次是独自去邻镇访友归来,没想到遇上纨绔纠缠。

陈九并未透露真实身份,只言是北地行商,南下处理一些家族事务。

苏挽波也识趣地没有多问,只是热情地介绍着流云城的风物人情,言谈间对自家城池充满了自豪。

“流云城虽小,却以织造和藏书闻名,城中有一座云锦阁,织出的云锦曾是贡品;还有一座揽秀书院,藏有不少孤本典籍。家父与书院山长相熟,几位若有兴趣,明日我可引荐一二。”

苏挽波微笑着说道,眼眸在月色下显得格外明亮。

陈九心中一动,“揽秀书院”?藏书?这倒是意外之喜。文墟老人或许能从中找到一些关于江南地脉的古籍记载。

他面上不动声色,只是客气道:“那便有劳苏姑娘了。”

画舫夜行,月色如水。

运河两岸的村镇灯火渐次稀疏,最终融入一片朦胧的田野夜色中。

唯有船头悬挂的风灯,在平滑如墨的水面上投下一圈晃动的光晕。

苏挽波谈吐文雅,见识不凡,不仅对江南风物如数家珍,偶尔提及经史子集,亦能言之有物,与文墟老人竟也能聊上几句古籍考据,令老人颇感意外,捻须微笑。

陈九大多时候只是静静听着,偶尔插言一二,他气质沉稳,虽刻意收敛,但那久居上位的从容与历经生死的淡然,依旧让苏挽波暗自猜测这位“北地行商”的真实身份绝不简单。

约莫子夜时分,前方水湾处,一片依水而建的城池轮廓在月光下显现。

城墙不算高大,却颇具古意,城内虽已宵禁,但仍有零星灯火,尤其是临水的一片建筑,亭台楼阁掩映在垂柳之间,显得静谧而雅致。这便是流云城。

画舫并未在主码头停靠,而是绕到城西一处僻静的私家水埠。

早有仆役提着灯笼在此等候。

苏挽波引着陈九等人下船,穿过一道月洞门,便进入了一处精巧的园林宅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白墙黛瓦,曲径通幽,虽已是深夜,仍能感受到其主人不俗的品味。

“寒舍简陋,委屈几位在此歇息。家父近日外出料理生意,不在城中,招待不周之处,还望海涵。”

苏挽波将众人引至一处名为“听雨轩”的独立客院,安排得十分周到。

众人连日赶路,也确实乏了,各自安顿下来,很快便歇下。

翌日清晨,陈九推开轩窗,只见院中假山玲珑,池水清澈,几尾锦鲤悠游其间,空气清新湿润,带着江南特有的草木芬芳,果然是一处清幽所在。

用过早膳,苏挽波便如约前来。她换了一身鹅黄色的家常衣裙,少了昨夜那份清冷,多了几分邻家女子的温婉。

“陈先生,几位前辈,昨夜休息可好?”

苏挽波笑吟吟地问道,

“若各位不急赶路,今日挽波便先带诸位去揽秀书’一观如何?书院清晨最为清净,正是读书的好时候。”

陈九看向文墟老人,老人眼中露出感兴趣的神色,显然对那藏书丰富的书院颇为期待。

陈九便点头应允:“有劳苏姑娘。”

流云城不大,但布局精巧,街道干净整洁,沿街商铺多以售卖文房四宝、书籍字画、丝绸刺绣为主,行人步履从容,颇有文雅之气。苏挽波边走边介绍,言谈间对流云城的文化底蕴颇为自豪。

揽秀书院位于城东一座小丘之上,白墙环绕,古木参天。

踏入书院,朗朗读书声便传入耳中。书院山长是一位须发皆白、精神矍铄的老者,姓陶,与苏挽波果然相熟,听闻是苏小姐带来的北地文人雅士,十分热情地接待了他们。

文墟老人与陶山长一见如故,两人很快便钻进了书院的藏书楼,探讨那些发黄古籍中的奥妙去了。

石晏清对书院里陈列的一些古代器械模型产生了浓厚兴趣,阿措姆则对庭院中种植的几株少见药草颇感好奇。

萧冉和影老等人则习惯性地分散开来,看似随意游览,实则警惕地观察着四周。

陈九与苏挽波在书院回廊中漫步。

“苏姑娘似乎对此地极为熟稔。”陈九随口说道。

苏挽波微微一笑,目光扫过庭院中苦读的学子,语气带着一丝怀念:“不瞒先生,挽波幼时体弱,不喜女红,反而最爱缠着家父来书院听讲,陶山长见我有些悟性,也曾破例指点过我几年诗文,说起来,也算半个书院弟子。”

正说着,前方传来一阵争执声,打破了书院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