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主动让出市场(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全能超神》最新章节。
翌日清晨,秋风习习。
快嘀出行总部顶层的办公室内,阳光透过巨大的落地窗洒在陆鑫身上,他却感觉不到丝毫暖意。
昨天,已经将安达出行情报,告诉了快嘀所有高管,此刻战略总监李可和分析师赵明站在他的办公桌前,两人的表情异常严肃。
“陆总,我认为我们不应该直接下场与安达出行竞争。”李可推了推眼镜,语气坚定的提出自己的意见。
闻言,陆鑫微微挑眉,手指轻轻敲击桌面:“哦!那请你说说理由。”
而这时,左边的赵明提前上前一步,将一份厚厚的文件放在陆鑫面前:“陆总,这是我们分析政策研究部,连夜整理的分析报告。最近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连续发布了三份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风向已经非常明确。”
李可接过话头:“更重要的是,经过我们内部测算显示,快嘀在网约车市场的份额已经达到了78%,超过了《反垄断法》中关于市场支配地位推定的75%红线。”
“78%?”陆鑫眼神一凝,“这个数字准确吗?”
“只多不少。”赵明翻开报告中的一页,“根据我们的数据,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我们的市场份额甚至达到了83%。如果算上我们投资的共享单车、汽车租赁等衍生业务,在整个智慧出行生态中的占比更高。”
李可的语气变得更加沉重:“昨天晚上的内部会议结束后,我接到了几个消息。市场监管总局已经组建了专门的平台经济反垄断调查组,我们和另外几家头部互联网企业,都在重点关注名单上。”
陆鑫站起身,走到窗前,俯瞰着这座刚刚苏醒的城市。
街道上,无数辆贴着快嘀标志的车辆正在穿梭往来,构成了一张庞大的出行网络——这张网络,是他与快嘀员工辛苦工作心血的成果。
“所以你们的建议是?”
“退让。”李可清晰地说出这两个字,“不是战术性的退让,而是战略性的主动收缩。”
赵明补充道:“今早的新闻,一号首席在数字经济论坛上发表讲话,明确批评了‘某些企业利用市场支配地位限制竞争、阻碍创新’的行为。虽然没点名,但指向性非常明显。”
“如果不提前作出整改,那么可能快嘀整个集团都会陷入大麻烦之中。”
陆鑫转身,目光锐利:“那你们可有具体方案?”
李可深吸一口气:“我们建议,主动让出部分市场份额,特别是在安达重点布局的高端出行领域。同时,开放我们的平台接口,允许竞争对手接入我们的司机资源和调度系统。”
“这等于把我们建立的优势拱手让人。”陆鑫语气平静,但眼中闪过一丝波动。
“是的,短期内我们会承受阵痛。”赵明点头,“但从长远看,这是规避政策风险的最佳选择。而且,如果我们主动让出空间,让安达和其他小型出行公司成长起来,整个市场的竞争格局就会改变,我们的垄断嫌疑自然就会减轻。”
陆鑫沉默片刻,突然问道:“如果我们选择正面竞争呢?”
李可和赵明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忧虑。
“那么,我们面临的将不仅是商业竞争,还有政策的重拳。”李可的声音低沉,“根据我们的研判,最严重的情况下,公司可能面临巨额罚款、业务拆分,甚至强制开放核心技术和数据。”
办公室内陷入长时间的寂静。
陆鑫走回座位,重新翻开那份厚重的报告,目光在关键数据上停留。
“通知管理层,一小时后开会。”他终于开口,“同时,取消原定的‘御林军’计划。”
李可和赵明明显松了一口气:“明白,陆总。”
就在两人准备离开时,陆鑫又补充道:“准备两份材料:一份是快嘀出行‘开放平台战略’的初步方案;另一份是市场份额主动调整的三年规划。”
“老板您这是要...”赵明有些惊讶。
“既然要退,就退得漂亮。”陆鑫嘴角泛起一丝难以捉摸的笑意,“被动挨打不如主动出击。我们要在政策的重锤落下之前,自己先改变姿态。”
一小时后,快嘀高层会议室里气氛凝重。
当陆鑫提出主动让出市场份额的战略转向时,会议室里顿时炸开了锅。
“这等于向安达投降!”运营总监张强猛地拍桌而起,“陆总,我们花了多少精力,投入了多少资源才建立起今天的优势?现在就这么轻易让出去?”
财务总监林薇也皱眉反对:“资本市场会怎么看待这个决定?我们的估值会大幅缩水。而且,让出的市场空间,安达跟其它网约出行平台肯定会迅速填补。这是在培养我们自己的掘墓人。”
技术负责人周峰则担忧道:“开放平台接口,意味着我们要把核心的调度算法和数据资源与竞争对手共享。这不仅是商业风险,还可能引发数据安全问题。”
面对众人的反对,陆鑫异常平静。他等所有人都发表完意见后,才缓缓站起身。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各位的担忧,我都理解。”他的目光扫过全场,“但我想请大家思考几个问题。”
“第一,当我们的市场份额已经触及反垄断红线时,是等着监管来强制拆分我们,还是我们自己掌握主动权?”
“第二,在目前的政治经济环境下,是做一个吃独食、被各方围剿的霸王,还是做一个推动行业共同发展、获得政策支持的领导者更有利?”
“第三,”陆鑫停顿了一下,声音变得更加深沉,“当我们已经占据近80%的市场时,继续扩张带来的边际效益,与可能引发的政策风险相比,哪个更划算?”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
陆鑫打开投影仪,屏幕上显示出今早一号首席讲话的关键段落:“请大家仔细读读这段话——‘要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促进平台经济共享发展、包容发展’。什么是无序扩张?就是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什么是共享发展、包容发展?就是我们要转向的方向。”
李可适时补充了数据和政策分析,进一步佐证了战略转向的必要性。
经过两个小时的激烈讨论,管理层最终达成了共识——主动让出部分市场,既是政治正确,也是商业智慧的选择。
散会后,陆鑫独自留在会议室,拨通了一个电话。
“刘司长,我是快嘀的小陆...对,看到首席的讲话了,我们深受启发...实际上,我们正在制定一个开放平台战略,希望能够促进行业共同发展...是的,我们愿意主动调整市场份额...希望能得到主管部门的指导...”
电话那头,市场监管总局的刘司长语气从一开始的公事公办,逐渐变得热情起来。
挂断电话后,陆鑫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轻松。这一步,走对了。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快嘀出行展开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操作。
首先,公司宣布启动“阳光平台”计划,向符合条件的第三方出行服务商开放调度系统和数据平台。首批接入的就有三家区域性网约车企业。
其次,快嘀主动收缩了在高端专车领域的补贴和营销投入,同时提高了司机端的抽成比例——这一度引发了内部的不解和反对。
最让人意外的是,快嘀宣布将核心算法中的“智能调度模块”独立运营,成立合资公司,欢迎行业内的参与者共同投资入股。
这些举措在资本市场引发了剧烈震荡。快嘀的股价在三天内下跌了15%,分析师报告纷纷调低公司评级。媒体上更是充满了“快嘀认输”、“安达逆袭”的论调。
魔都高新区,翰巧科创,陆翰文看着屏幕上关于快嘀一系列动作的报道,忍不住大笑起来。
“我以为陆鑫是个多么厉害的对手,没想到政策一收紧就怂了!”他转身对陈巧巧说,脸上写满了得意。
陈巧巧却眉头微蹙:“我觉得没那么简单。陆鑫不是轻易认输的人。”
“但是数据不会说谎。”陆翰文指着后台运营报表,“这几天,我们在高端市场的订单量增长了40%,司机注册数翻了一番。很多快嘀的核心司机都开始同时接我们的单子,甚至有些直接转投我们平台。”
他走到窗前,意气风发:“照这个速度,三个月内,我们就能在一线高端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半年,就能实现全面盈利!”
陈巧巧仍然有些疑虑:“但是快嘀的这一系列动作,太不符合陆鑫的风格了。我总感觉有什么我们没看透的东西。”
“你想太多了。”陆翰文不以为然,“在政策大势面前,任何个人都是渺小的。陆鑫再强,也不敢跟国家政策对着干。”
他按下内部通话键:“通知各部门负责人,一小时后开会。我们要抓住这个机会,全面扩大战果!”
就在安达出行大举进攻的同时,陆鑫正在接待一位特殊的客人——市场监管总局的刘司长。
“陆总的远见和格局,令人钦佩。”刘司长品尝着手中的茶,微笑道,“首席讲话后,你们是第一批主动响应、付诸实践的平台企业。”
陆鑫谦逊地回应:“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企业的发展必须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过去我们可能过于注重规模扩张,现在更应该思考如何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
刘司长赞赏地点头:“不瞒你说,调查组原本已经准备对你们启动正式调查。但你们近期的举措,让局势发生了转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