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回归安静生活的陆鑫(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全能超神》最新章节。
他注意到,每天早晨七点十分,总会有一个穿灰色西装的男人匆匆走出小区,手里拿着公文包和一杯咖啡;八点左右,几个阿姨会准时出现在小区花园里聊天;下午三点,一个送报员会骑着电动车准时出现在小区门口……
这些规律性的生活细节,构成了一幅安宁的市井图卷,让陆鑫感到一种久违的平静。
然而,这种平静在第五天被打破了。
那天下午,陆鑫像往常一样从图书馆回家,突然听到一阵尖锐的刹车声和惊恐的尖叫他本能地闪到一根电线杆后,观察情况——不是冲他来的。
街道对面,一辆黑色轿车闯红灯,撞倒了一个骑自行车的女孩,然后加速逃逸。
女孩倒在血泊中,周围的人群迅速围了上来,但大多只是拿着手机拍摄,很少有人上前施救。
见此,陆鑫皱了皱眉,穿过马路,分开人群。
“请让一让,我是医生。”
众人虽然说觉得他太过年轻,但是已经习惯了冷漠的人们,除了会看好戏八卦之外,对此,并不会有什么人出来,多说其他东西。
检查完女孩的伤势后,陆鑫松了口气——左腿骨折,多处擦伤,但没有生命危险。
他一边用简单的按压法为女孩止血,一边指挥周围的人群:“你,打120!你,去路口引导救护车!其他人散开,保持空气流通!”
他冷静而权威的语气让人们不由自主地服从。
在等待救护车的过程中,陆鑫一直蹲在女孩身边,轻声安慰她,同时警惕地观察着四周。
一年来的危险生涯让他习惯性地怀疑这起“事故”是否真的偶然,但观察结果显示,这似乎确实是一场普通的交通肇事逃逸。
救护车很快赶到,医护人员对陆鑫的初步处理表示赞许。
当女孩被抬上救护车后,陆鑫悄然退出人群,准备离开。
“先生,请等等!”一个清脆的女声叫住了他。
陆鑫转身,看到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女子快步走来。她身穿简单的白色T恤和牛仔裤,长发束成马尾,脸上带着关切的表情。
“你好,我是《都市新闻》的记者林小雨,”她递上一张名片,“我刚才目睹了你救人的全过程,能采访一下你吗?”
陆鑫迅速打量了一下对方——身高约165cm,体重50公斤左右,无武器,威胁系数低。但他仍然保持了距离:“不必了,我只是做了任何人都会做的事。”
“但现在很少有人会像你这样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了,”林小雨坚持道,“尤其是那个司机还逃逸了。能告诉我你的名字吗?”
“我姓陆。”陆鑫简短地回答,然后礼貌但坚定地补充道,“抱歉,我还有事,先走了。”
不等林小雨再说什么,陆鑫已经转身离开。
作为一个想要平静安稳生活的人,他深知与媒体打交道的风险——即使是最无意的曝光,也可能破坏他努力维持的低调生活。
然而,他没想到的是,这次短暂的接触会带来后续的麻烦。
---
第二天早晨,陆鑫照常去“老街坊”买早餐。他一进门,老板娘就认出了他:“哎呀,你不是昨天救那个女孩的好心人吗?上报纸了!”
陆鑫心里一沉,顺着老板娘指的方向看去,今天的《都市新闻》第三版果然刊登了一篇报道,标题是《肇事逃逸,陌生男子挺身相救》,旁边还配了一张模糊的照片,显然是围观者用手机拍摄的。
所幸照片中他的侧脸不太清晰,但熟悉的人仍可能认出。
“小帅哥真是好样的!”买早餐的队伍中有人认出了陆鑫,竖起大拇指。
“现在这种见义勇为的人不多了。”另一位老太太感慨道。
闻言,陆鑫勉强笑了笑,快速买了早餐离开。
这种公众关注对他而言是潜在的威胁。
回到这这一间老公寓,他立即打开电脑,仔细阅读了那篇报道。
幸好,记者林小雨没有获得他的全名和联系方式,报道内容也仅限于救人事件本身,没有深挖他的背景。
但谨慎起见,陆鑫还是运行了一套自己编写的网络监控程序,设置了对“救人男子”“陆先生”等关键词的预警。
同时,他决定未来几天减少外出,避免引起更多关注。
然而,事情的发展出乎他的意料。
当天下午,他接到一个陌生电话。
“请问是陆鑫先生吗?”电话那头的男声礼貌而正式。
“你是?”陆鑫警惕地问,同时追踪着来电的位置——上海本地,固定电话。
“我是浦东公安分局的警官李振国。我们正在调查昨天的交通肇事逃逸案,希望能向您了解一些情况。”
陆鑫稍作思考,同意了见面请求。
拒绝反而会引起更多怀疑。
一小时后,两位警官准时来到他的公寓。
简单的寒暄后,李警官直入主题:“陆先生,感谢您昨天的善举。根据我们的调查,这起事故可能不是简单的交通肇事。”
陆鑫眉头微挑:“什么意思?”
“肇事车辆是套牌车,而且。”李警官停顿了一下,仔细观察着陆鑫的反应,“事故发生前,这辆车在附近街区绕行了三圈,似乎是在寻找目标。”
闻言,陆鑫的咯噔了一下,表情依然平静,但内心已经警惕起来。
如果这不是意外,那么目标是谁?
女孩还是……自己?
“被撞的女孩情况怎么样?”他问道。
“小腿骨折,轻微脑震荡,但没有生命危险。”李警官回答,“她叫陈梦,是复旦大学的学生。据她说,最近没有与人结怨,家庭背景也很简单。”
陆鑫点点头,没有发表意见。
警官又询问了一些事故细节,他谨慎地一一回答,没有透露任何超出常人认知的信息。
送走警察后,陆鑫站在窗前沉思。
这一段时间,参与情报方面工作让他对“巧合”持有天然的怀疑。
如果这确实是一场有预谋的行动,那么是谁策划的?
目的何在?是针对自己,还是那个女孩?
他调出昨天事故地点的地图,仔细研究周边环境。
忽然,他注意到一个细节——从他每天去图书馆的路线来看,事故发生时他比平常晚了大约十分钟,因为他当天在图书馆多待了一会儿查阅资料。
也就是说,如果肇事车辆确实在寻找目标,而且绕行了三圈,那么原本的计划时间点应该与他平时的行程吻合。
一个令人不安的结论浮现在脑海:他很可能才是真正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