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品牌升级(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重生80:我靠投机倒把成了首富》最新章节。

陈志远望向窗外。青龙山在夕阳下呈现出黛紫色轮廓,半山腰的泉眼处,张建军正带着工人安装防护网。那里确实藏着故事——关于重生、关于复仇、关于四个年轻人白手起家的传奇。但有些真相,永远只能埋在心底。

"就说老中医发现的吧。"他轻声道,"秦医生父亲不是有本《本草纲目》手抄本吗?"

品牌升级的旋风席卷全厂。苏晓梅在会计室挂上了"财务中心"的铜牌;张建军的工作间升级为"技术研究院";连最偏僻的原料仓库都挂起了中英文对照的标识牌。只有秦雪坚持保留医疗站的白底红字招牌:"总得有人记得我们从哪来。"

变化最大的要数产品包装。楚明月从美院请来同学,把苏晓梅送辣椒酱的陶罐画成系列插画:少女在泉边汲水、老中医尝百草、知青们垦荒...这些充满年代感的画面,配上"始于1980"的烫金徽标,竟有种奇特的厚重感。

"怀旧是最高级的奢侈。"楚明月边调色边解释,"让消费者为记忆买单。"

她正指导工人在新厂房外墙上绘制巨幅壁画,颜料沾满了工装裤。陈志远递上毛巾时,少女突然问:"知道为什么Perrier能卖天价吗?"

"水质?"

"不,是1903年有个医生宣称它能治痛风。"她狡黠地眨眨眼,"下周省报会有篇《偏硅酸与长寿》的科普文章,作者是省医学院教授..."

陈志远这才注意到她桌上摊开的医学期刊——秦雪提供的资料上满是批注,有些专业术语旁还画了可爱的简笔画帮助理解。

品牌战略会议在新落成的玻璃会议室举行。当楚明月用投影仪展示VI系统时,连最老派的供销社主任都张大了嘴:从运输车辆的统一涂装到员工制服的设计,从信纸抬头到礼品袋,整套视觉体系严丝合缝。

"明年预算的15%要投在品牌建设。"陈志远话音刚落,会议室门被推开。

苏晓梅抱着一摞账本进来,发髻松散了几缕,却穿着挺括的藏蓝套装——楚明月帮她挑的"财务总监战袍"。少女将报表分发给众人,声音比一个月前沉稳许多:"按新定价测算,矿泉水毛利率将达到75%。"

这个数字让全场哗然。老会计们传阅着报表,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陈志远却注意到苏晓梅掌心未愈的茧——那是熬夜练习钢笔字磨出来的,现在她签名的字迹已颇有风骨。

争议在样品品鉴环节达到高潮。当楚明月端出嵌着金箔的限量版礼盒时,张建军直接拍了桌子:"这不资本主义吗?"

"德国人送礼都这么包装。"楚明月不慌不忙地拆开对比组——县酱菜厂模仿的"红太阳"矿泉水,塑料瓶上贴着粗劣的标签,"还是您想让我们被这样的产品打败?"

工程师盯着两个天壤之别的包装,突然抄起扳手走向生产线:"我得改进封口技术..."

品牌风暴甚至席卷了山村。当印着中英文的"青龙山"品牌广告牌立在村口时,老支书围着转了整整三圈:"这洋码子...真能招来外国人?"

答案第二天就揭晓了。法国客商的雪铁龙轿车陷在村口的泥坑里,白发苍苍的水质专家却执意步行上山。他在泉眼处取了整整二十瓶样本,临走前用生硬的中文对陈志远说:"你们的水,有土地的灵魂。"

这句话被楚明月做成广告语,配上老专家取水的照片,投放在省报中缝。谁也想不到,那个不起眼的版面位置,竟是周雅通过报社关系争取的"政策解读专栏"——在1982年,这是唯一能登商业广告的官方途径。

新品发布会定在元旦。楚明月别出心裁地把场地设在工地,未完工的厂房挂满彩灯,来宾们戴着安全帽品鉴产品。当省领导拧开第一瓶"青龙山泉"时,气泡涌出的声音通过扩音器传遍全场。

"像开香槟!"有记者惊呼。

闪光灯下,陈志远看见人群边缘的苏晓梅正笨拙地应付外国记者,秦雪在检查自助餐的卫生状况,张建军则偷偷调整着展示台的旋转机关。而楚明月——这场品牌魔术的总导演,此刻躲在灯光控制台后,对他比了个胜利手势。

煤油灯换成了台灯,但粮仓夜话的传统仍在继续。陈志远在新落成的总裁办公室写下:"品牌战略:1.讲好产品故事;2.构建视觉体系;3.抢占心智高地。"钢笔在"心智"二字上顿了顿,窗外传来楚明月教工人们念广告语的声音:

"青龙山泉——大地馈赠的天然香槟..."

生涩的普通话混着乡音,在崭新的厂区上空回荡。远处工地上的探照灯刺破夜空,像一把利剑指向省城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