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铜墙铁壁(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四合院之饮食男女》最新章节。

丁志臣感觉自己被玩了。

第一次来见李学武,他说羚羊汽车随便谈,但白羊座和宏运不能谈。

他当然好奇了,宏运是面包车,这不在首汽的考虑范围内,白羊座为什么不能言谈啊?

结果他告诉自己,红星钢铁集团准备自己搞出租车运营,白羊座是留给集团出租汽车公司的。

狗屁,这话他能信吗?

国内就没见过几台白羊座汽车,且不说他们一个月能生产几台,就算生产出来了不得搁库房里长毛啊。

结果呢?

钢汽吕厂长亲自带他去车间参观,日产两百台汽车的规模照着他的脸就来了一巴掌,直接把他打蒙了。

敢情人家真没吹牛哔,白羊座确实很好卖,当然不是在内地,是海外。

据吕厂长没根据的表述,这款车在国外到店就没,几乎是抢爆了的存在。

为什么说没根据的表述,这话不是他讲的,而是吕厂长自己讲的。

红星钢铁集团从去年开始实施组织架构变革,单独组建了销售总公司。

集团所有销售工作都归集到对应的销售公司来负责,虽然生产单位这边还有业务联系的权利,但也只对接大单。

零售和渠道已经不做了,所以国内外的渠道市场情况他只知道大概。

这个大概的数据还是从出库量来判断的,他只知道这款车的销量非常好。

同这款汽车销售数据一样优秀的还有双子座汽车,库房根本没有存货。

京城的马路上虽然少见,但不是没有,有一些年轻女性喜欢这款汽车。

当然了,你想吧,在这个年代,能开得起汽车的人又有几个,况且还是女司机,这就更稀缺了。

丁志臣看不上双子座,两座车型不适合首汽,不过两种汽车在海外市场的反馈倒是愈发的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李学武并没怎么热情地招待他,只一味地安排钢汽吕厂长带着他出去玩。

红星羚羊、双子座、白羊座他都乘坐过,也亲自上手路试过了。

甚至连钢汽的实验车型,也就是坦途和坦途的城市版陆地巡洋舰他都试驾过了,不得不说,钢汽真特么牛哔。

短短三年时间啊,其所掌握的车型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了最大汽车一七厂。

这还没说摩托车、面包车、大客车以及特种车辆等系列车型呢。

他也不是闭眼睛来的,早就做了功课,尤其是红星羚羊。

首汽针对钢汽在国内销售的几款车型做过调查,红星羚羊二代已经有能力硬扛京汽的王牌产品212了。

从今年机关以及企事业单位的采购数据来看,城市应用更喜欢红星羚羊。

如果让丁志臣来说,他觉得钢汽最成功的不是造出来的汽车有多么的优秀,而是汽车研发能力、零部件产业布局以及生产能力和营销渠道更优秀。

这是个系统性的工程,现如今没人敢轻视钢汽,更没人敢否认红星钢铁集团在汽车领域的话语权。

首汽为什么在新一轮的车辆更新中首先选择了红星钢铁集团?

说钢汽的车型多、服务好都是次要的,首汽更看重红星钢铁集团在汽车制造和销售以及国内外市场日益增长的影响力。

首汽可谓是京城对外服务的一张名片,毕竟这年月能用得起出租车的又有几个。

前面提到的这些因素还都是选车时第一眼看到的,更深层次的考虑是售后服务,这是红星钢铁集团首先提出来的。

在此前国内的汽车销售市场从未有过这种服务,车坏了都是自己修。

哪个单位没有修车厂,就算单位小没能力,也是挂在大单位修车厂下。

可从红星羚羊面市的那天起,就在京城汽车销售公司下属品牌旗舰店里,京城人第一次见到了售后服务这个词。

其后,全国范围内,只要是红星钢铁集团办事处,必有汽车销售店,有汽车销售店,就一定有售后服务。

售后服务包括汽车维修、保养和零部件更换,还有软装修复和改装等等。

小单位不用再花钱找关系挂靠大单位修车厂,大单位也不用自营修车厂。

你就想吧,212能在城市汽车市场坚持三年都算前期底子打得好了。

可从去年开始,京汽便慌张地投入到了汽车行业的内卷行动当中。

钢汽已经实现了零部件供应链支持组装体系,可京汽还在大包大揽。

京汽打出的第一张牌就是实验性地甩包袱,接触供应链体系,寻求零部件供应和保障服务。

毕竟是肩负着重要职责的车企,不能与钢汽这种三产工业相比。

可实实在在的,再这么下去京汽的212真的就要退出城市用车市场了。

你觉得212退出城市用车市场就能活了吗?

没试驾过坦途汽车,丁志臣还认为红星羚羊工程版和山地版依旧有可提升的空间,212依旧是最能打的。

但当他驾驶着坦途汽车在钢城群山中翻山越岭,涉水过河时他才深深地体验到了京汽今年所表现出来的危机感。

这哪里是竞品关系啊,明明是吉普车颠覆性的革命设计啊。

汽车功能被重新定义,柴油机环境适应能力更强,动力更强劲。

关键是模块化组装,研发工程师安排技术工人快速地在他眼前给这款汽车换了四种地形适应性装备。

包括轮胎、伪装、武器挂架以及车身防护装置。

整个过程并不复杂,两名士兵就能完成功能性改变,如果是四名士兵,那这台车就是一台移动的火力点。

坦克装甲能力强,可坦克跑不过它,更适应不了它能去的地形。

如果这样看,你是不是觉得它很轻,装载能力很差劲?

大错特错,丁志臣亲眼所见,八名士兵所需的全套装备放上去,再乘坐对应的人数,这台车在山地路面行走顺畅,不见一点卡顿。

怪不得造车圈子里都在说狼来了,京汽更是一言不发,满头大汗地增加科研经费,调整生产布局。

见识了钢汽的底蕴,再回头来看白羊座,他一点都不好奇钢汽是怎么做到的,将高级轿车价格平民化。

双子座,国内售价三千元,白羊座,国内售价八千六百元。

在来钢城之前,公司召开工作会议,研究新一轮出租汽车采购方案,有班子成员就提到了钢汽产品的价格。

怎么说呢,当时研究的是红星羚羊,首汽决定采购城市版本,按基础报价也才7980元,这还是没优惠的价格。

即便是配置拉满,也才9980元,与售价三万五的212相比,性价比完胜。

关键是羚羊有的内部软装条件212是做不到的,除非自己改装。

那这个价格就不是三万五能解决的了,所以会议的结果是一边倒的。

那丁志臣为什么又变卦了呢?

他将白羊座的生产情况和在钢城所获得的销售数据信息传回了京城,首汽再一次进行了讨论研究。

京城不是找不到白羊座,东城就有钢汽的品牌店,买一台看看就知道了。

红星羚羊城市版满配不到一万,基础班不到八千,而白羊座八千六。

给钢汽产品定价的人真特么是个天才,根本不给你价格比较的空间。

首汽虽然不造车,但他们对汽车的了解并不少,知道轿车更好生产。

但是,白羊座的配置更优秀。

目前钢汽所生产的白羊座只有一种版本,收音机、冷暖风、真皮座椅、塑料内饰通通都能给到,当真是诚意十足。

而且白羊座是三厢轿车,舒适度更好,流线型的设计更符合大众审美。

所以首汽没什么好纠结的,价格上没有比较的余地,那就比品质。

出租车嘛,轿车更适合,所以丁志臣收到的讨论结果就是改选白羊座。

可这一次见面李学武又玩新花样,根本不接他的套路,提出要做平民出租车,从车辆成本到运营费用,再到油料供给等方面着手,要砸现有的城市出租基本盘,彻底改变城市用车的现状。

他说的规模好大,大到首汽完全没有准备,丁志臣也弄不清楚他到底是在吹牛哔还是真的要这么做。

如果说李学武在诈他,可红星钢铁集团真有这方面的需要,也有运营出租车的基本条件和能力。

需要安置转岗职工,从事司机工作,自有车辆生产能力,拥有能源供应能力,你就说首汽敢不敢赌吧。

真错过了这一次,以红星钢铁集团以往跨界整活的骚操作,还真有可能让首汽成为下一个京汽。

首汽只要不想成为行业里的背景墙,不想被对方拿来当垫脚石,就得仔细考虑红星钢铁集团所带来的威胁与机遇。

特么的,明明都说好了要合作,怪不得李怀德把他支到了钢城,原来是打了埋伏,不好意思跟他谈了。

现在怎么办,一个轧钢工业企业不仅抢了造车的工作,现在还要抢出租车业务,这行没什么利润啊!至于嘛!

首汽目前还指着拨款生存,出租车盈利根本不够企业经营成本的。

把出租车市场普及化就能赚钱了?

-----------------

“刚刚那两位是首汽的丁副总经理和京城二汽的古副厂长吧?”

刘红梅终于坐到了李学武对面的沙发上,这是一个很微妙的位置。

一般领导办公室的沙发都是按L型摆放,短的那一端一般是单人沙发。

而领导就喜欢坐在这个位置同侧面来访的同志谈话,这样心理上更舒服。

李学武在京城担任秘书长时办公室的沙发就是这样的摆法。

但他在钢城的办公室面积更大,这个时候还没有明确规定办公室的面积,安排给他的自然是最好的。

面积大了,相应的接待工作也就多了,除了日常谈话还有应付访客。

所以李学武这一办公室的沙发是按U型摆放的,他一般会坐在三人位沙发上,这样来客为单人数时就让对方坐在单人沙发上,来客为双人时他就坐在中间位置,让对方做两个单人位。

如何安排座位也是一门学问,轻易不能对坐,这样太对立了。

原本按照李学武的习惯和想法,来的是位女同志,他便请对方在单人沙发位上就座,自己坐在靠近她一边的长条沙发上,这样也好沟通和交流。

没想到,这位刘记者竟不按常理出牌,拿了她刚刚坐的椅子摆在了李学武的对面,两人中间隔了道茶几。

因为皮质沙发较软,李学武坐下去以后身子是向后倾斜的,凭白低了对方一截,即便是他身材高大,两人之间的视线也拉平齐了。

现在刘红梅叠着腿坐在椅子上,颇有种居高临下审视他的意味。

再让外人看见,还以为他招待不周,让她坐了“冷板凳”呢。

当然了,刘红梅弃沙发不坐,偏偏坐了这扶手椅,也有发泄刚刚被冷落的意思。

到底是记者,在意识上的竞争就是比一般人更在意,也更强势。

李学武却没在意这一点,只是微微眯起眼睛打量了她。

刘红梅怡然不惧,看着他淡淡地问道:“我能问问刚刚两位京城企业的领导来钢城是跟您具体谈什么业务吗?”

“抱歉,这是商业机密。”

李学武回答的非常干脆,即便对方在办公室里已经听了不少内容。

张恩远端着茶水摆在了茶几上,能感受到剑拔弩张的意味,他是不敢乱开口说话的,连摆茶都是抬手做的示意。

“如果是机密的话,那我就不问了,咱们聊聊红星钢铁集团在辽东的工业企业吧,顺便也聊聊您的工作。”

咚咚——

她的话音刚落,门口便传来了敲门声。

“秘书长,您找我。”

“王台长,来,给你介绍一下。”

李学武很自然地招了招手,示意了坐在他对面的记者刘红梅介绍道:“这是北方工业报的刘红梅刘记者。”

说完,他又给刘红梅介绍道:“这是我们集团广播电台辽东分台的台长王亚娟同志。”

王亚娟走进办公室,同回头望向她的刘红梅对视一眼,两人齐齐皱起眉头。

“你好,刘记者,欢迎。”

“你好,谢谢。”

两人的对话言不由衷,彼此警惕却还是礼貌地打了招呼。

什么叫话不投机半句多,两人只简单地打了个招呼,随即齐齐看向李学武。

李学武则是抬了抬眉毛介绍道:“刘记者想要给我做个采访,正好你也不忙,借这个机会向刘记者学习学习。”

这就算话里有话了,话里的意味不要太明显。

可这句话就是李学武故意说给她听的,同时也在提醒王亚娟。

王亚娟同他配合自然默契,转头看向刘红梅微微点头,道:“我们只是集团所属单位,确实应该向优秀的同行多学习学习。”

这两人是故意的吧?

什么特么集团所属单位,论红星文艺出版社的规模和影响力不比北方工业报大啊,怎么还羡慕自己了?

这是说反话嘲讽自己呢吧!

刘红梅扫了两人一眼,嘴里说着虚伪的客气话,可心里在想这一唱一和的是把自己当恶人防备了?

也好,倒也省的自己兜圈子了。

“我只是好奇贵集团在辽东的工业企业运营情况,没想到让您如此警惕和防备。”

她自信又骄傲地一笑,微微抬起下巴看着李学武讲道:“如果您不方便,那咱们可以取消这一次采访工作。”

“我想您是误会了。”

李学武淡淡地一笑,很坦然地直视她的眼睛问道:“您觉得拥有近十万名职工的企业意味着什么?”

不等略微错愕表情的刘红梅回答,李学武已经讲道:“意味着集团内部要执行严格的工作程序,所有人都一样,也包括我在内。”

他提了提眉毛,强调道:“否则我们如何引领这近十万名职工不忘初心,向着现代化工业企业变革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呢?”

刘红梅微微眯起眼睛,看着他没有说话,因为她没想到李学武这么不要脸。

“集团有规定,凡是对外接受采访,必须征得集团管委会的同意。”

他摊了摊右手,强调道:“你来的实在是太突然了,我都没时间同集团汇报,只能请王站长来作陪了。”

“希望你不要误会。”

误会不了,刘红梅转头看了一眼淡定的王亚娟,她确定李学武早有准备。

是,她不否认红星钢铁集团可能会有这样严苛的管理规定,但也得分对谁。

如果是集团负责工业企业和管委会协调工作的秘书长,这还需要向管委会请示吗?那红星钢铁集团的管委会得多忙,一整天都不用干别的了,开会吧。

可是,李学武这么一说她还得认,因为她没法确定红星钢铁集团到底有没有这条规定,或者确定李学武用不用遵守这条规定。

向谁求证?

别闹了,李学武的反应足够快,她被对方扳回一城。

“原来是这样啊,我还以为堂堂的李秘书长竟然会怕我一个小女子呢。”

她微笑着,用极尽揶揄的语气调侃道:“那咱们就开始今天的采访?”

李学武没说答应她的采访,可她已经将这个工作敲定下来了,有种咄咄逼人的架势。

“刘记者可不是小女子。”

李学武没急着接她那一茬,而是笑着讲道:“记者可是无冕之王,是执行媒体监督的最一线工作者。”

他抬手示意了王亚娟的方向讲道:“尤其是独立经营的报社记者,可比我们集团所属报社厉害多了。”

“我想您不需要我用华美的文字空泛地恭维你在辽东的工作吧。”

刘红梅已经不耐烦跟他兜圈子,开始直视他的眼睛用了威胁的口吻。

李学武则微微昂起头,看着她讲道:“红星钢铁集团对待宣传工作永远都是一个态度,笔在你手里,但法律的公平和行业的规矩在你和我的心里。”

这还是刘红梅从业以来第一个遇到的敢硬扛她的企业干部。

“您好像对记者有着天然的防备,您是在警惕和畏惧什么吗?”

“怎么能说是警惕和防备呢,您毕竟是我的同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