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5章 上映初期的口碑监测(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重生追爱:笔尖撩动白月光》最新章节。
小陈冲进休息室时,手里还攥着手机,额角带着汗。他张了张嘴,声音压得很低:“洛姐,周爷爷到了,刚进三号厅,工作人员正扶他坐下。”
洛倾颜正低头整理访谈记录,闻言指尖一顿。她抬眼,目光扫过顾逸尘,又落回纸上那句“我想让我妈知道,我没怪她”。她轻轻合上本子,说:“先别声张,让他安静看。”
顾逸尘点头,顺手把桌上的平板转向自己,刷新了实时弹幕页面。满屏的“破防了”“立刻给爸爸发了消息”还在滚动,一条新评论跳出来:“原来沉默不是不爱,是太爱了不敢说。”
林薇推门进来,手里抱着几份打印稿。“第一批观众访谈做完了一半,情绪都很重,有人采访到一半哭得说不出话。”她把纸放在桌上,“但大家都说,值得。”
洛倾颜伸手接过,翻了两页,忽然问:“有没有人觉得……太慢?”
林薇一愣,“有,但不多。有个年轻男生说,前二十分钟差点睡着,后来看着看着就坐直了。”
“不是节奏的问题。”顾逸尘开口,“是期待的问题。他们以为会看到一个‘逆袭’故事,结果我们给的是‘回望’。”
洛倾颜没接话,而是从包里取出那支钢笔。笔身温润,水晶泛着微光。她拧开笔帽,在随身带的笔记本上写下:“观众最动情的瞬间。”
笔尖轻触纸面,光芒一闪,纸上浮现出几个词:**读信、沉默的拥抱、未寄出的信、父亲叠纸的动作、女儿说‘我懂了’**。
她盯着那行字看了两秒,抬眼看向林薇:“把所有提到‘读信’和‘没来得及说的话’的反馈挑出来,单独归类。”
“你现在就要分析口碑?”林薇有些意外,“大家还在退场,媒体那边都等着采访。”
“越早越好。”洛倾颜把笔轻轻放在桌角,“感动会过去,但声音不会。我们现在不听,等热度一过,就只能听见回音了。”
顾逸尘已经调出数据分析模板。“分三块走:社交媒体情绪、专业平台短评、现场访谈归因。小陈盯微博和短视频,林薇负责豆瓣、知乎和媒体短评,洛倾颜主理访谈深挖,我来做交叉比对。”
小陈立刻打开电脑,后台数据显示,#见字如面首映#话题阅读量已破三亿,相关短视频播放量超八百万。但评论区开始出现分歧。
“有人说‘演技在线但节奏拖沓’。”小陈念出来,“还有人说‘老年主线占比太高,年轻人没共鸣’。”
林薇翻着豆瓣短评,眉头微皱:“这边更直接,‘叙事平缓,缺乏戏剧张力’‘像纪录片,不像电影’。不过高分评价也多,‘看完给父母打了四十分钟电话’‘十年没和父亲说话,今晚加回了微信’。”
洛倾颜一页页翻着访谈记录。有个女孩说:“我妈妈三年前走了,片子里那个没寄出的信,像在替我说话。”还有一个中年男人写道:“我父亲临终前攥着一张纸,我一直不知道写的是什么。现在我知道了,他只是不知道怎么开口。”
她停下笔,抬头问顾逸尘:“你觉得,我们拍的是一个关于‘信’的故事吗?”
他摇头:“是关于‘说’的故事。信只是出口。”
“可有些人,等的就是这个出口。”她轻声说,“他们不是嫌慢,是还没准备好听见。”
顾逸尘沉默片刻,调出弹幕热词图谱。前排高频词全是“哭”“泪崩”“打电话”,后排却渐渐浮出“平淡”“冗长”“适合爸妈看”。
“两极已经开始分化。”他说,“喜欢的觉得直击心底,不喜欢的觉得缺乏刺激。”
林薇放下手里的文件,“要不要在宣传上弱化老年线?突出年轻角色的情感?现在年轻人更吃‘成长’‘自我和解’这套。”
洛倾颜摇头,“不能改。这不是包装问题,是作品本质。我们不能因为有人嫌慢,就把心跳调快。”
她拿起笔,在本子上写下:“节奏争议源于期待错位。观众想看冲突,但我们给的是沉淀。”
顾逸尘看着那行字,忽然笑了下,“你说得对。有人嫌饭太淡,是因为他习惯了重口味。但我们不能因此往汤里倒辣椒。”
小陈插话:“可负面声音已经在扩散。豆瓣短评里,‘节奏慢’成了标签,再这么下去,可能影响后续排片。”
“那就让人知道,慢不是缺陷,是选择。”洛倾颜合上本子,“我们不做‘爽片’,我们做‘醒片’。有人看完睡着,说明他还没到醒的时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