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黑河市《爱辉区》(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华夏揽胜:走遍神州总攻略》最新章节。
(一)慈云寺
慈云寺是爱辉区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庙,位于爱辉区城区东部,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约1685年),原名“慈云庵”,最初为尼姑庵,后因战乱多次被毁,现存建筑为2005年在原址重建。寺庙占地面积约平方米,坐北朝南,采用传统中式寺庙建筑布局,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殿、藏经楼等,均为青砖灰瓦、飞檐翘角的传统风格,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佛、观音菩萨、地藏菩萨、四大天王等佛像,佛像均为铜质或木质,工艺精湛。
慈云寺的宗教活动较为频繁,每年农历正月初一(春节)、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初八(浴佛节)、九月十九(观音出家日)等佛教节日,寺庙会举办法会,吸引周边信众前来参拜,法会期间会有诵经、祈福、供灯等活动。寺庙内还设有居士林,供佛教信徒修行、交流,同时对普通游客开放,游客可参观寺庙建筑、聆听佛经讲解(需遵守寺庙礼仪,保持安静,不随意触碰佛像)。此外,寺庙内的庭院种植了松树、柏树、丁香等植物,环境清幽,是市民与游客静心祈福、休闲观光的场所。
(二)其他小型宗教场所
除慈云寺外,爱辉区还有少量小型佛教寺庙与道教道观,规模较小,多为民间筹资修建,主要服务于当地信众。例如,位于瑷珲镇的“瑷珲古寺”,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后毁于战乱,2010年由当地信众筹资修复,仅保留一间大雄宝殿与两间配殿,供奉释迦牟尼佛与观音菩萨,主要在佛教节日举办小型祈福活动,游客可顺路参观,但需提前联系管理人员;位于西岗子镇的“关帝庙”,是道教场所,始建于民国时期,供奉关羽神像,主要为当地民众祈求平安、财运,建筑为小型院落,仅有一间正殿,香火规模较小,多为当地居民参拜。
这些小型宗教场所虽规模有限,历史遗迹保留较少,但反映了爱辉区民间宗教信仰的多样性,也是当地宗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合对民间信仰感兴趣的游客前往了解(需尊重宗教习俗,遵守场所规定)。
六、民俗风情与特色美食:地域文化的鲜活体现
爱辉区的民俗风情融合了少数民族传统、中原习俗与俄罗斯文化,特色美食则兼具东北风味、少数民族特色与异域口感,是地域文化的鲜活载体。
(一)民俗风情:多元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爱辉区的民俗风情可分为少数民族民俗、中原传统民俗、中俄边境民俗三类,各类民俗相互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景观。
1. 少数民族民俗
以鄂伦春族、达斡尔族、满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民俗,是爱辉区民俗文化的核心。
- 鄂伦春族民俗:核心是“渔猎文化”与“萨满文化”。鄂伦春族在定居前以游猎为生,传统服饰以兽皮为主,冬季穿厚实的狍皮大衣,夏季穿轻便的鹿皮短衫,服饰上装饰有兽骨、羽毛等元素;传统居住场所为“撮罗子”,由桦树皮搭建,便于移动;传统技艺包括桦皮制作(桦皮船、桦皮盒)、兽皮加工(鞣制、缝制)、狩猎工具制作(弓箭、陷阱),其中桦皮制作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萨满文化是鄂伦春族的传统信仰,萨满被认为是“人与神灵的沟通者”,传统萨满活动包括祭祀、祈福、治病,仪式中萨满会穿着神衣、佩戴神帽、手持神鼓,吟唱萨满歌谣,目前萨满文化主要以表演、展示的形式传承,在新生鄂伦春族民俗村可观赏到相关表演。
- 达斡尔族民俗:核心是“农业与渔业文化”。达斡尔族以种植水稻、大豆为主,传统农具包括犁、耙、镰刀,部分地区保留了牛拉犁的耕作方式;渔业是重要的副业,传统捕鱼工具包括渔网、鱼叉、渔船,冬季会在黑龙江上凿冰捕鱼;传统节日以“抹黑节”最具特色,每年农历正月十六举行,节日当天人们会互相往脸上抹黑,认为可驱邪避灾,大人小孩都会参与,街头巷尾充满欢乐氛围;传统歌舞包括“哈肯麦舞”,舞者手拉手围成圆圈,边唱边跳,节奏明快,歌词多反映生产生活场景。
- 满族民俗:核心是“农耕与萨满文化”。满族传统服饰为“旗袍”(女性)与“马褂”(男性),女性旗袍注重收腰,装饰有盘扣,男性马褂短而宽松,便于活动;传统居住场所为“四合院”,房屋为青砖瓦房,室内设有火炕,冬季取暖;传统节日包括“春节”“元宵节”“端午节”,其中春节会举办“祭祖”活动,全家团聚,供奉祖先牌位,吃饺子、黏豆包;传统美食包括苏子叶饽饽(用苏子叶包裹黏米馅料)、酸汤子(玉米制成的面条),在四嘉子满族乡可品尝到这些美食。
2. 中原传统民俗
爱辉区的中原传统民俗主要由汉族移民传入,保留了大量北方汉族的习俗。春节时,家家户户贴春联、挂灯笼、包饺子,晚辈向长辈拜年,长辈给晚辈压岁钱;元宵节举办灯会,城区与乡镇会搭建灯展,展示各种造型的灯笼,同时举办猜灯谜、扭秧歌活动,秧歌队身着鲜艳服装,手持彩扇、手绢,伴随着锣鼓声表演,是元宵节最热闹的活动;中秋节时,人们赏月、吃月饼,亲友团聚,部分家庭会制作“团圆饼”(类似月饼但更大,全家分食);清明节扫墓祭祖,人们会到祖先墓地焚烧纸钱、摆放祭品,表达对先人的思念。
3. 中俄边境民俗
由于与俄罗斯接壤,爱辉区的民俗也融入了俄罗斯文化元素。每年夏季,爱辉区会举办“中俄文化大集”,中俄双方会展示传统手工艺品(俄罗斯套娃、中国剪纸)、表演民族歌舞(俄罗斯芭蕾舞、中国东北大秧歌),同时设置美食区,售卖中俄特色小吃,吸引大量游客参与;在建筑风格上,部分城区建筑采用俄罗斯式设计,如尖顶、拱窗、彩色墙面,尤其是大黑河岛与边境贸易区附近,俄罗斯风格建筑较为集中;在日常习俗上,部分市民会庆祝俄罗斯节日(如新年),食用俄罗斯食品(如列巴、格瓦斯),学习俄罗斯语言,中俄民间交流频繁,形成了“双语交流”“双俗并存”的边境特色。
(二)特色美食:多元风味的融合
爱辉区的特色美食融合了东北菜的醇厚、少数民族的天然、俄罗斯的异域风味,每一道美食都与当地的地理环境、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1. 东北风味美食
东北菜是爱辉区饮食的基础,以“量大、味浓、实惠”为特点。
- 小鸡炖蘑菇:选用当地散养的土鸡,肉质紧实,搭配大兴安岭的野生榛蘑,榛蘑吸收鸡肉的汤汁,鲜香浓郁,鸡肉炖至软烂,入口即化,是冬季暖身的佳品,几乎所有餐馆都有供应。
- 铁锅炖大鹅:将整只大鹅切块,用铁锅慢炖,加入土豆、玉米、粉条等配菜,大鹅肉经过长时间炖煮,软烂入味,配菜吸收了鹅肉的油脂与香味,口感丰富,适合多人分享。
- 杀猪菜:传统东北农村过年时的菜品,用新鲜的猪肉、猪血肠、酸菜一起炖煮,酸菜酸香可口,解腻开胃,猪肉与猪血肠鲜嫩,是冬季受欢迎的家常菜,在乡镇餐馆可品尝到地道口味。
- 地三鲜:由土豆、茄子、青椒炒制而成,三种蔬菜均经过油炸,外酥里嫩,再用酱油、醋、糖调味,咸甜适中,是常见的家常菜,口感软糯,适合下饭。
2. 少数民族特色美食
少数民族美食突出“天然、原味”,食材多取自当地的山林与江河。
- 手把肉:鄂伦春族与达斡尔族的传统美食,选用新鲜的牛羊肉(多为羊肉),不加过多调料,清水煮熟后蘸盐食用,最大程度保留了肉的鲜嫩,肉质紧实,口感纯正,在新生鄂伦春族民俗村可品尝到。
- 烤狍子肉:鄂伦春族的传统美食,现狍子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食用的为人工养殖品种,将狍子肉切成块,用树枝串起,炭火烤制,外焦里嫩,撒上盐、孜然等调料,香气扑鼻,肉质细腻,无膻味。
- 稷子米饭:达斡尔族的传统主食,用当地种植的稷子米煮制而成,米粒饱满,口感软糯,带有淡淡的米香,常搭配炖菜(如炖豆角、炖土豆)食用,营养丰富,在坤河达斡尔族满族乡可品尝到。
- 苏子叶饽饽:满族的传统美食,用黏米(糯米或黄米)做皮,包裹红豆沙、苏子馅等馅料,外面包上苏子叶,蒸熟后食用,苏子叶的清香与黏米的软糯、馅料的香甜结合,口感独特,是节日期间的特色食品。
3. 俄罗斯风味美食
俄罗斯风味美食在爱辉区十分流行,尤其是在边境贸易区与城区餐馆。
- 俄式红菜汤:经典俄罗斯菜品,用红菜头、牛肉、土豆、洋葱、胡萝卜等食材熬制,加入番茄膏、酸奶油调味,汤色鲜红,酸中带咸,口感丰富,牛肉软烂,蔬菜入味,是俄罗斯餐的代表菜品。
- 俄式煎牛排:选用优质牛肉(如西冷、眼肉),用黄油煎至外焦里嫩,表面撒上黑胡椒、盐调味,搭配土豆泥、煎蛋或蔬菜,肉质鲜嫩多汁,黄油的香气与牛肉的鲜味融合,口感厚重,是俄式西餐厅的招牌菜。
- 列巴:俄罗斯传统面包,用全麦粉或黑麦粉制作,发酵时间长,口感扎实有嚼劲,带有浓郁的麦香,可直接食用,也可搭配果酱、黄油或奶酪,部分列巴中会加入葡萄干、核桃等坚果果干,增加风味,在大黑河岛的中俄商品市场可购买到新鲜列巴。
- 格瓦斯:俄罗斯传统饮品,用面包干、麦芽、酵母发酵制成,颜色呈琥珀色,带有气泡,口感酸甜,带有面包的焦香,酒精含量极低(通常低于1%),适合各年龄段人群饮用,夏季冷藏后饮用,清凉解暑,是爱辉区街头常见的饮品。
- 俄式奶油蛋糕:以奶油、面粉、鸡蛋为主要原料,蛋糕体松软,夹层涂抹厚厚的奶油,表面装饰水果(如草莓、蓝莓)或巧克力,口感绵密香甜,奶油浓郁不腻,是俄式甜点的代表,在城区的俄式西餐厅或甜品店可品尝到。
七、旅游指南攻略:畅游爱辉区的实用建议
(一)最佳旅游时间
爱辉区的旅游季节分为夏季与冬季,季节特色差异显着。
- 夏季(6—8月):气候凉爽,平均气温15—25℃,无酷暑,是避暑度假的理想时段。此时黑龙江两岸植被茂密,绿意盎然,大黑河岛、黑龙江公园的江景秀丽,新生鄂伦春族民俗村的山野菜采摘、森林徒步等活动可正常开展;“中俄文化大集”通常在7—8月举办,能体验中俄文化交融的热闹氛围,适合偏好自然景观与文化体验的游客。
- 冬季(12月—次年2月):气候寒冷,平均气温-20—-15℃,降雪量大,银装素裹,是体验北国冰雪风情的最佳时间。可在黑龙江畔观赏冰封的江面与雾凇景观,参与滑雪(周边滑雪场)、滑冰、雪地摩托等冰雪活动;部分餐馆会推出冬季特色美食(如杀猪菜、铁锅炖),适合喜欢冰雪景观与冬季美食的游客。
春秋两季(3—5月、9—11月)气温波动较大,春季多风,秋季短暂,且部分景区(如胜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可能因天气原因限制进入,旅游体验相对有限,若非特殊偏好(如秋季观赏红叶),建议优先选择夏冬两季前往。
(二)交通方式
1. 外部交通:抵达爱辉区
- 飞机:黑河市瑷珲机场是抵达爱辉区最便捷的交通方式,机场位于爱辉区城区西南部,距城区约15公里,开通至北京、上海、哈尔滨、沈阳、大连等国内主要城市的航线,部分城市(如哈尔滨)每日有多个航班往返。机场外有出租车与机场大巴前往城区,出租车可直达酒店,机场大巴停靠城区主要街道(如中央街、王肃街),交通便利。
- 火车:黑河市火车站位于爱辉区城区南部,距城区中心约5公里,目前仅有北黑铁路(北安—黑河)通行,可乘坐火车从哈尔滨、齐齐哈尔、北安等城市抵达,火车多为普速列车,运行时间较长(如哈尔滨至黑河约10小时),但票价实惠,适合预算有限或偏好慢旅行的游客。火车站外有出租车与公交车前往城区,公交车可覆盖主要居民区与商业街区。
- 公路:多条国道与省道贯穿爱辉区,外部游客可通过自驾或长途汽车抵达。从哈尔滨自驾至爱辉区,走京加公路(G111),全程约500公里,车程6—7小时,沿途可欣赏东北平原与山地景观;长途汽车可从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等城市的汽车站出发,直达黑河市客运站(位于爱辉区城区),班次较多,车程与自驾相近,适合无自驾条件的游客。
2. 内部交通:爱辉区内出行
- 出租车:是爱辉区城区内最便捷的交通方式,随处可见,招手即停,覆盖城区所有街道与景点(如黑龙江公园、大黑河岛),起步价较低,城区内短途出行费用不高;若前往周边乡镇景点(如瑷珲古城、新生鄂伦春族民俗村),可与司机协商往返价格或包车,车程通常1—2小时。
- 公交车:爱辉区城区内有多条公交线路,连接主要居民区、商业街区与景点,如1路公交可直达黑龙江公园,3路公交可抵达大黑河岛,票价便宜,适合日常出行;但公交线路覆盖范围有限,部分乡镇景点(如新生鄂伦春族民俗村)无直达公交,需搭配其他交通方式。
- 旅游专线:旅游旺季(夏冬两季)会开通景区专线车,主要连接城区与瑷珲古城、五大连池(跨区县,需注意班次)等热门景点,专线车停靠城区主要酒店与景点入口,发车时间相对固定,可提前在酒店或景区官网查询班次信息,适合前往远郊景点的游客。
- 自驾:若计划前往多个乡镇景点(如瑷珲古城、新生鄂伦春族民俗村、胜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驾是最佳选择,可灵活安排行程,沿途欣赏乡村与自然景观。爱辉区境内的国道、省道路况良好,乡镇道路标识清晰,但冬季路面可能积雪结冰,需更换雪地胎,谨慎驾驶。
(三)住宿建议
爱辉区的住宿资源集中在城区,周边乡镇景点(如瑷珲古城、新生鄂伦春族民俗村)有少量民宿,可根据行程与需求选择。
- 城区住宿:城区住宿类型丰富,从高星级酒店到经济型酒店、民宿均有覆盖。中央街、王肃街周边是住宿核心区域,靠近商业街区与黑龙江公园,出行便利;高星级酒店设施完善,提供餐饮、会议、健身等配套服务,适合追求舒适体验的游客;经济型酒店分布广泛,价格亲民,房间整洁,适合预算有限的游客与背包客;部分民宿采用中俄风情装修风格,提供家庭式服务,可体验当地生活,适合家庭游客或偏好特色住宿的游客。
- 乡镇住宿:瑷珲古城内有多家民宿,多为清代风格建筑,房间布置古朴,部分民宿提供餐饮服务,可品尝当地家常菜,步行即可抵达瑷珲历史陈列馆,适合计划深度游览古城的游客;新生鄂伦春族民俗村内有少量民族特色民宿,采用“撮罗子”或传统木屋设计,可体验鄂伦春族生活方式,民宿主人会组织民俗活动(如桦皮制作体验),适合对少数民族文化感兴趣的游客;乡镇住宿设施相对简单,建议提前预订,确认热水、供暖等基础条件。
(四)注意事项
1. 气候适应:冬季前往需携带足够的保暖衣物,如羽绒服、雪地靴、帽子、围巾、手套(建议选择防水手套),避免冻伤;室内外温差大,进入室内前需清理鞋底积雪,避免滑倒,同时注意增减衣物,防止感冒;夏季昼夜温差大,需携带薄外套,避免夜间着凉,同时做好防晒,携带防晒霜、遮阳帽,防止紫外线晒伤。
2. 边境证件:若计划前往边境线附近(如黑龙江畔部分区域)或参与跨境旅游(如前往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市),需提前办理边境通行证或护照,边境通行证可在户籍所在地或黑河市公安局边境管理部门办理,办理时需携带身份证,预留足够办理时间;游览边境区域时,需遵守边防规定,不随意跨越边界线,不拍摄军事设施,听从工作人员指引。
3. 文化尊重:参观少数民族地区(如新生鄂伦春族民俗村)时,需尊重当地风俗习惯,不随意触碰萨满法器、祭祀物品,参与民俗活动(如抹黑节)时,尊重他人意愿,不强行涂抹;进入寺庙(如慈云寺)时,需保持安静,不喧哗,不随意触碰佛像与宗教器物,拍照前需征得工作人员同意。
4. 饮食安全:品尝当地美食时,选择正规餐馆,避免食用来源不明的野生食材(如野生菌类);夏季食用生冷食物(如凉拌菜)时,确认食材新鲜,防止肠胃不适;饮用矿泉水或瓶装水,不直接饮用生水;少数民族美食(如手把肉、烤狍子肉)多为肉类,消化功能较弱的游客需适量食用。
5. 景区游览:胜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生态景区需在指定线路内游览,不擅自进入未开发区域,避免迷路或遭遇野生动物;黑龙江畔游览时,注意安全,不靠近未冰封或冰层较薄的江面,冬季冰上活动需在指定区域进行,听从工作人员指导;部分景区(如瑷珲历史陈列馆)提供免费讲解服务,可提前咨询讲解时间,深入了解历史背景。
爱辉区,这座承载着边境历史、融合了多元文化的北国城区,既有瑷珲古城的历史厚重,又有黑龙江畔的自然秀丽,更有少数民族的独特风情与中俄交融的异域特色。无论是漫步古城街头,追溯边疆历史;还是走进民俗村落,体验少数民族文化;亦或是驻足黑龙江边,观赏两岸风光,都能感受到爱辉区的独特魅力。在这里,每一处景点、每一种习俗、每一道美食,都在诉说着这座边境城区的故事,等待着游客前来探寻与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