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冒烟的都不是人(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呆萌萝莉总裁的隐婚虐恋》最新章节。
梅雨季的雨水连绵不绝,像一张湿透的网罩住整座城市。
街道上积水成洼,空气里弥漫着铁锈与泥土混合的气息。
地下管网在潮湿中不堪重负,故障频发,抢修队接连几夜都没合眼。
凌晨三点,第三区电缆井突发异常——监控画面里,井口边缘持续渗出白雾,如同地底有火在无声燃烧。
值班队长皱眉:“又漏气?这可是高压电区!”可气体检测仪毫无反应,温度却一路攀升。
几个队员穿戴防护装备下井勘察,手电光扫过幽暗角落时,所有人愣住了。
一群流浪猫蜷缩在井底中央,围着半截锈迹斑斑的铁管取暖。
那管子斜插在砖缝间,底部残留着未燃尽的炭灰,四周石缝里密密麻麻插着细竹筒,每个筒口都微微朝上,像是某种微型灶台阵列。
更令人震惊的是,其中一只竹筒内还残存半碗粥,米粒泛着温润光泽,显然刚送不久。
“不是泄漏……是有人在这儿生火?”年轻队员喃喃。
调取周边监控后真相浮现:每晚十一点零七分,三个穿着校服的孩子准时出现。
他们提着保温桶,将热粥倒入竹筒,再轻轻盖上小木片防雨。
动作熟练得像已重复千遍。
而每次离开前,总有一个女孩蹲下来,对着铁管低声说一句什么,然后才挥手跑开。
新闻播出后,楚逸尘正坐在书房翻看旧照片。
手机推送弹出标题《电缆井惊现“地下灶群”,流浪猫竟享定时热餐》。
他点开视频,看到那排歪歪扭扭却整齐排列的竹筒,嘴角忽然抽动了一下,随即低笑出声。
“连猫都学会等三滚了。”
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却带着一丝酸涩的暖意。
窗外雷声滚过,雨势更大。
几天后,一则名为《城市烟火地图》的学生项目登上本地热搜。
发起人是山区支教归来的王老师,她带着一群初中生走街串巷,记录那些无人知晓却真实存在的“共享炊事点”。
桥洞下,一位拾荒老人每天傍晚架起折叠灶,为夜归的外卖骑手免费煮面;公园长椅旁,流浪汉用捡来的便携炉熬姜茶,杯子旁贴着手写纸条:“趁热喝,别感冒”;地铁口的保温箱里,恒温餐盒日日更新,标签写着“给值夜班的人”。
最让全城动容的,是一处盲道边缘的小托盘。
每天清晨六点十五分准时出现一碗小米粥,热气尚存,碗底刻着一个极小的符号——两道交叉弧线,形似双耳锅沿相扣。
那是若雪手札中独有的“安心纹”。
她曾说,吃到这道纹的人,就不会再怕冷。
环卫工人清扫时总会绕开它,仿佛那不是一碗粥,而是一份不能打扰的仪式。
楚逸尘站在那个托盘前站了很久。
雨水顺着伞沿滴落,砸在托盘边沿,溅起细小水花。
他没有伸手碰那碗粥,只是静静看着蒸汽在湿冷空气中缓缓升腾,像某种无声的回应。
那天回家,他开始整理若雪留下的遗物。
箱子打开时,一股淡淡的檀香飘出。
旧围裙、药碾、一本边角磨破的《千金方》抄本……最后,是他曾在她床头见过无数次的沙漏计时器——玻璃碎了一角,流沙只剩一半,早已无法准确计时。
他本想将它收进保险柜,作为唯一私藏。
可手指抚过沙漏粗糙的边缘时,忽然想起她说过的话:“时间不是用来锁住的,是用来传递的。”
于是三天后,它出现在社区二手交换角的木架上,旁边贴着一行字:“能控火的人,自然懂它。”
当天傍晚,一位戴着耳机的聋哑少年驻足良久。
他小心翼翼取下沙漏,倒置,同时拍打桌面。
震动通过掌心传导,成为他唯一的节拍器。
当最后一粒沙落下,他迅速做出调小火力的手势,脸上露出笑容。
这时,楚逸尘恰好路过。
两人目光相遇。
少年认出了他——这座城市家喻户晓的楚氏总裁,也曾是电视里和白若雪并肩而立的男人。
但他没有上前,只比出手语:“谢谢,这比手机安静。”
楚逸尘怔住。
那一刻他忽然明白,有些东西从未消失,只是换了形态,悄然流淌进城市的血脉。
他没说话,只是抬起右手,握拳,拇指上翘——那是若雪教过的“火苗向上”礼。
少年笑了,用力回了一个同样的手势。
风穿巷而来,卷起几张湿报纸,掠过墙角一幅褪色涂鸦——画中女人背影纤瘦,手持长勺,身前百灶齐燃。
而在北方千里之外,某片尚未融雪的林区边缘,一辆破旧皮卡缓缓停下。
车门打开,一个背着行囊的身影跳下,抬头望向茫茫雪岭。
她拍掉肩头积雪,呼出一口白气,轻声道:“原来你们也难烧火啊。”(续)
北方的雪,从不下得温柔。
它裹挟着风,像刀子一样刮过山脊,把整片林区封进一片银白死寂之中。
白归踩着齐膝深的积雪前行,皮卡早已抛锚在十公里外的岔道口。
她背着一个褪色帆布包,里面装着半本手抄《千金食鉴》、一包药盐、三根自制竹引火条——这是她在城市里最后留下的东西。
如今它们随她一同漂到了这片无人问津的林缘,像是命运一次无声的交接。
夜幕降临前,她找到了护林站。
那是一间低矮木屋,烟囱冒着断续黑烟,门缝里飘出一股湿柴闷烧的呛味。
推门进去时,两个护林员正围着铁炉搓手跺脚,脸色发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