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谁在敲打檐角的铃(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呆萌萝莉总裁的隐婚虐恋》最新章节。
一条清晰的行走轨迹浮现,反复出现,高峰集中在下午三点十五分。
那是苏悦生前习惯的时间:她总在这个时候回到店铺,给放学的孩子发糖,听他们讲一天的故事。
程远发起“踩印对话”活动:若你思念她,就在这同一时间,走这条路线。
首日响应者三百余人。
当晚,系统自动生成一段全新旋律。
经AI比对,《小熊》曲谱缺失的尾声章节,终于补全。
音乐响起那一刻,整座城市的路灯忽然同步闪烁三下,像是某种遥远的回应。
而在青溪小学的教学楼顶层,苏怜站在空荡的教室中央,手中握着一支染了糖浆的毛笔。
窗外,风铃轻响,余音缭绕。
她望着黑板,轻声呢喃:
“接下来……该让寂静也成为一种语言了。”第380章 谁在敲打檐角的铃?
(续)
风未起,铃已响。
青溪小学顶层那间曾被称作“空白课堂”的教室,如今挂满了流动的糖丝画。
苏怜站在讲台前,指尖轻蘸一滴凝固的琥珀色糖浆,在黑板上缓缓勾出一道弧线——没有言语,没有粉笔,只有光影与甜味交织成的语言。
从今日起,“回声实验班”正式启用。
全班师生签署《静默契约》:课堂全程禁言,知识不再靠声音传递,而是通过肢体动作、视觉符号、以及苏悦遗留下来的“糖艺语码”系统进行交互。
这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实验,也是一种情感共振的仪式。
孩子们用彩糖拉丝编织成语故事,《守株待兔》化作跳跃的糖兔轨迹,《刻舟求剑》则以沉入水纹的糖片层层叠现。
知识不再是死记硬背的文字,而是一场场可触摸、可品尝的记忆之旅。
就在语文课接近尾声时,阳光斜照进窗棂,空气中浮游着细密的糖粉尘。
忽然,所有孩子同时停下手,齐刷刷抬头——
窗外,数十只麻雀振翅而来,羽翼间闪烁着微光。
它们口中衔着极小的糖纸碎片,像是经过精密编排般在教室上空盘旋、重组,最终拼出一行歪歪扭扭却清晰可见的字:
“你们比我想象得更勇敢。”
教室里一片寂静。
有孩子眼眶泛红,悄悄伸手去接飘落的糖屑;有的跪坐在地,仿佛承受不住这份突如其来的温柔。
苏怜怔立原地,指尖仍沾着未干的糖浆,心口像被什么重重撞了一下。
不是幻觉。
每一枚糖纸碎片,都来自城市各处新设的“心声亭”——那些供人倾诉思念的小型装置亭,底部设有自动投放的彩色糖果作为回应。
而这些麻雀,常年栖息于亭周,啄食残留糖渣,竟不知不觉成了情感数据的载体。
生物学家赶来检测后震惊不已:“它们的大脑中存在异常神经突触活跃区,像是……接收并重组了某种高频情绪信号。”
没人能解释清楚,但孩子们坚定地说:“是苏阿姨派来的助教。”
与此同时,陆寒正伫立在深山古井旁,手中托着一枚铜制齿轮。
它静静躺在石碑之下,覆满泥土,编号“NO.7”在月光下泛着冷光。
他带回实验室,翻遍苏悦遗留的所有手稿,终于在一本边缘焦黑的笔记本夹层里找到一页潦草字迹:
“七座城 / 七口井 / 七种糖 / 七个谜——
解开的人,会听见世界吞咽悲伤的声音。”
指尖抚过那行字,心脏骤然收紧。
这不是遗言,是预言。
他连夜将齿轮嵌入一辆特制的流动糖果车发条核心。
这辆车由程远设计,搭载记忆共振模块,本意是巡展纪念苏悦的公益行动。
可当启动按钮按下的一瞬——
喇叭毫无征兆地响起。
一段从未录入系统的女声缓缓流淌而出,温柔、熟悉,带着笑意,却又像隔着千山万水:
“谢谢你们,继续替我说话。”
全场动容。
陆寒僵立原地,喉结滚动,眼中掠过一丝近乎痛楚的亮光。
那是她的声音,绝不会有错。
不是录音,不是AI合成,而是某种……被唤醒的存在。
七辆糖果车陆续发动,分别驶向七个不同方向的城市角落。
车尾扬起的糖粉尘在晨光中飞舞,如星屑织就的轨迹,短暂凝聚成一道横跨天际的彩虹。
那一刻,整座城市仿佛屏住了呼吸。
而在远方,第一缕异象悄然浮现——某地久旱无雨的天空边缘,云层突然裂开缝隙,一道单色虹光无声升起。
只是……还没人知道这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