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惠民典范”(1/1)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只想当富婆摆烂》最新章节。
听见二柱喊:“小小姐姐!张铁匠家的风箱坏了,咱去修不?”她直起身,看见莫大柱已经扛着工具箱往外走,身后跟着三个拎着刨子的小徒弟,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老长,工具箱上的铜锁晃着光,像极了太姥爷当年挂在腰间的铜铃铛。
莫小望着他们的背影,忽然想起太姥爷临终前的那封信:“惠民?就是让泥腿子有饭吃,让娃有学上,让手艺人能挺直腰杆,这比啥大道理都实在。”她低头笑了笑,把晒好的草药收进布袋,里面还飘着淡淡的艾香,像极了那些平平淡淡的日子,藏着说不尽的安稳。
胡玉嫣和廖靖渊来掖州府有一段时间了,抱着裹得像小粽子似的娃,和莫小在院里晒太阳,就见宫里的太监踩着小碎步来了,手里捧着个明黄的卷轴,见了莫小就躬身行礼:“福掖大长公主,陛下登基,特命老奴来传句话,想请您给新政提些建议。”
莫小正帮着胡玉嫣给孩子掖被角,闻言抬头笑了笑,让太监在石凳上坐,又让家里的丫鬟沏了壶新茶。“劳烦公公跑一趟了!”她擦了擦手上的水渍:“陛下刚登基就想着百姓,是好事。”
大太监笑着点头:“可不是嘛,陛下说了,当年跟着福掖大长公主您学了不少,知道您最懂民间疾苦。”
莫小没接这话,转身进房写了封信。信里没说啥大道理,就写了掖州府这几年的光景:哪些工坊的手艺快断了代,得给点补贴让老师傅带徒弟;农户种的杂粮没处卖,不如官府牵头办个集市卖场;还有那些短工,得立个规矩,不能让东家随便克扣工钱。末了加了句:轻徭薄赋不是少收钱就完了,得让百姓手里有活干,兜里有钱赚,日子才能踏实。
大太监拿着信回宫复命,没过半月,新政的条令就下来了,里头“扶持工坊”“兴办集市”几条,跟莫小写的差不离。莫大柱扛着锄头从地里回来,听见村口大喇叭喊新政的事,咧着嘴跑回家:“小小,你看你说的那些,咱弟真听了!”
莫小正在给院里的菜浇水,闻言直起腰,擦了把汗:“不能叫弟弟了,现在是陛下了!陛下才没有听我的呢!陛下心里一直装着百姓。”
转眼过了三年,掖州府的变化能瞅得明明白白。南头的老布坊招了十几个学徒,染出的花布往周边州府运,掌柜的见天儿笑得合不拢嘴;东市的集市扩了三倍,每逢集日,周边十里八乡的都来赶,卖菜的、说书的、捏糖人的,挤得水泄不通;就连码头边的修船厂,也新盖了几间厂房,听说要造能走远洋的大船。
这天,莫小带着莫大柱、莫大杵上了城楼。仨人靠着垛口往下瞅,街上的马车比以前多了一半,车轱辘碾过青石板路,轧出“咕噜~咕噜~”的响;路边的小摊子前围满了人,卖豆腐脑的武婶正麻利地往碗里撒香菜,吆喝声能传到街对面;几个穿得干干净净的学徒从工坊里跑出来,手里攥着刚发的月钱,正商量着去买新出的话本。
“你瞅那布坊的旗子,真好!”莫大柱指着街角那面绣着“锦绣”二字的幌子:“前儿我去打酒,听掌柜的说,他们家的布都卖到京城了。”
莫大杵性子闷,不爱说话,这时候却点了点头,指着码头的方向:“船也多了,上个月还来了艘外洋的船,装了满船的胡椒和香料。”
莫小望着底下涌动的人潮,嘴角带着点笑意。风从城墙外吹过来,带着集市上炸油条的香味,还有远处工坊里传来的叮当声,混在一起,是热热闹闹的烟火气。
莫小想起了,上一辈子临穿越前所看的《锦绣莫》,明白了可能自己是穿越到了那部电视剧的平行时空,当时电视剧里演的盛世画面,就是现在吧!虽然自己与电视剧里所演的女主长的不一样,而且也不是女主,但莫小自己也是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让身边的人,日子越过越好!
又过了几个月,宫里的人又来了,这次不是传信,是送牌匾的。明晃晃的黑漆底,烫着金字“惠民典范”,四个大字端端正正,看着就透着庄重。太监笑着说:“福掖长公主!陛下说了,这牌匾该给您,是您当年的建议,让咱这地方越来越兴旺。”
莫小把牌匾挂在了,‘惠民楼’的门楣上。有人来买东西时,都会指着牌匾打趣:“莫姑娘,这可是御赐的呢!您这下成名人了!”
莫小总是笑着摆摆手,另一个顾客说:“老板,您这儿的牌匾敞亮,您心底更亮堂。”
日子就这么过着,廖绮欢要嫁莫大柱的消息,跟长了翅膀似的,一上午就飞遍了掖州府的大街小巷。卖豆腐的王婶正吆喝着“热乎豆腐”,听见隔壁茶馆的伙计咋咋呼呼跑出来说这事儿,手里的铜勺“哐当~”掉在桶里,溅了自己一裤脚的豆浆也顾不上擦:“你说啥?三公主?就那个整天给莫家大小子送饭的姑娘是三公主?要嫁莫大柱?”
“可不是嘛!俺也是才知道那姑娘竟然是三公主!”
“俺瞅着悬。”修鞋的李叔叼着烟袋,往鞋底上抹浆糊:“公主那是金枝玉叶,莫大柱一个糙汉子。这日子咋过?”
“你懂个啥!”旁边嗑瓜子的刘奶奶不乐意了,吐掉瓜子皮怼他:“人家三公主上次去莫家村视察,蹲在田埂上跟咱说‘种麦子得选抗冻的种’,手里还攥着把土呢!那接地气劲儿,比咱们村二丫还实在!莫大柱那孩子,心眼好得能滴出水来,上次我家老头子摔了,还是他背着去的医馆,这俩人凑一块儿,保准合得来!”
这话还真没说错。廖绮欢的嫁妆单子报出来时,大伙又惊掉了一地眼镜。金银珠宝绸缎布匹自然不少,可最打眼的是最后一项:一箱兵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