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 精准的预警(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重生六零:原始森林任我行》最新章节。

夜幕降临时,雨势终于停歇。

周工程师瘫坐在堤岸上,望着远处平静的河面,喉咙干得发疼。

李老汉递过来一个玉米饼,饼上还带着余温。“周工,你看那水……”赵老汉指着河面,声音里带着后怕。

浑浊的河水依旧在堤岸下翻滚,但终究没能越过高出半米的新堤。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欢呼。

原来是子牙河的抢险队传来消息,管涌被堵住了,坍塌的堤岸也用沙袋加固好了。

周工程师咬了一口玉米饼,粗糙的饼渣剌得嗓子生疼,眼眶却突然热了。

他想起石碑上的预言,想起那些日夜赶工的日子,突然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第二天清晨,雨过天晴。

太阳从云层里钻出来,照在湿漉漉的堤岸上,泛着泥泞的光泽。

周工程师带着队员们巡查堤岸,发现虽然多处受损,但终究守住了防线。

赵老汉蹲在河边,看着退去的水位露出的淤泥,突然笑了——他看到淤泥里有几尾小鱼苗在挣扎,赶紧用手捧起来,小心翼翼地放进带来的水桶里。

“爷爷,鱼!”小孙子跑过来,指着水桶欢呼。

赵老汉摸着孙子的头,望向远处的田野。

虽然有些低洼的田地被淹了,但时间短,应该还能够成活,而且大部分庄稼都还立着,绿油油的叶片上挂着水珠,在阳光下闪着光。

“活下来了……都活下来了……”他喃喃自语,眼眶湿了。

海河流域的洪灾最终只造成了很小的损失,比起石碑预言中“三百万亩良田被毁”的惨状,完全是天壤之别。

政府统计数据显示,由于提前加固堤坝、转移群众,加上这场“突如其来的退水”,粮食减产仅为五万多公斤,更没有出现人员伤亡。

而在遥远的西南和高原,石碑的预言同样在守护着生灵。

早在2月5日深夜,云南东川的村民们便早已按照石碑上的警示,搬到了山巅的临时棚屋。

当6.5级的地震来临时,山下的土搁梁房屋成片倒塌,烟尘弥漫,山巅的人们却安然无恙。

2月13日的6.2级强余震中,小江两岸山崩地裂,尘土弥天,但提前撤离的村民们只是远远望着,眼中虽有后怕,却无伤亡的悲戚。

西藏札达的牧民们也同样幸运。

石碑上关于“五月地动山摇”的警示,让他们在地震来临前赶着牛羊离开了山谷。

当6.6级地震引发山体滑坡时,曾经的家园被厚厚的土石掩埋,而牧民们却在开阔的草原上,围着篝火祈祷,帐篷外的经幡在风中猎猎作响。

这些“零伤亡”的奇迹,在悄无声息中影响着更多人。

东川的一位老木匠,在震后重建时特意在房梁上刻下“铭记石语”四个字;

札达的牧民们把石碑的故事编成歌谣,在草原上代代传唱。

他们或许不懂什么是“科学”,却牢牢记住了一点——敬畏自然,听从警示,才能守住生命。

海河流域的秋天,华北平原迎来了丰收。

邢台地区的村民们在重建的家园里收割玉米,海河沿岸的田野里,晚稻长势喜人。

王二柱的媳妇把新收的玉米串成串,挂在草棚的梁上,金灿灿的一片。

赵老汉的鱼塘里,新放的鱼苗长大了不少,他捞起一尾放进水桶,要给小孙子炖汤喝。

九块石碑依旧矗立在华北大地,碑上的朱砂字迹在风雨侵蚀下依旧鲜红。

常有老人带着孩子来看,指着碑上的字,讲述着那年春天的地震和夏天的洪水,讲述着那些守护家园的故事。

阳光照在石碑上,暗红的字迹仿佛活了过来,在风里轻轻低语,像在说:只要心存敬畏,团结一心,就没有过不去的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