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回到大清(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清穿之灵泉娇娘逆袭记》最新章节。

蓝鼎元站在一旁,脸上也露出了难得的笑容:“是啊,这一路虽险,但收获颇丰。”

允禩点点头,目光扫过码头上的人群,又回头看了看船上满载的货物——西洋的火器、钟表、典籍,还有南洋的各色香料、宝石,堆成山的金银,每一样都价值连城。

他沉声下令:“所有人听令,船上贵重物品众多,不得擅自离岗。分批下船梳洗用膳,之后立刻回船值守,不得有误!”

水手和官兵们齐声应诺。他们虽归心似箭,但也明白船上货物的珍贵,容不得半点闪失。

允禩又对允?和蓝鼎元道:“十弟,蓝大人,我们三人先行回京,向皇上复命。”

允?摩拳擦掌:“早就等不及了!这一路上的见闻,定要让四哥大吃一惊!”

三人简单整理行装,换上干净的官服,便快马加鞭直奔京城。

半日后,京城高大的城墙终于映入眼帘。

允禩勒住缰绳,抬头望向巍峨的城门,心中涌起一股久违的亲切感。

三年了,他们终于回来了。

三人直奔紫禁城,递上腰牌请求觐见。

养心殿外,苏培盛匆匆迎上来,恭敬行礼:“八爷、十爷,皇上正在殿内等候,请随奴才来。”

踏入养心殿,熟悉的龙涎香气息扑面而来。

雍正端坐在御案后,目光如炬,见三人进来,微微抬手:“免礼。”

允禩上前一步,郑重行礼:“臣弟参见皇上。”

允?和蓝鼎元也紧随其后,齐声叩拜。

雍正的目光在三人身上扫过,见他们风尘仆仆却精神矍铄,眼中闪过一丝欣慰:“此行辛苦了,起来说话吧。此行如何?”

允禩上前一步,郑重道:“皇上,臣等此行收获颇丰,不仅带回了西洋的珍宝,更带回了重要的情报。”

他命人抬上几个箱子,打开后,里面装满了书籍、地图、钟表、火器等物。

这是他捡的顶顶重要的先带回来的。

允?迫不及待地补充:“皇上,西洋人的技艺远超我们!他们的船只全是铁铸的,还能喷火自行;他们的火器射程极远,精度极高;还有这自鸣钟,比咱们的漏刻精准百倍!”

雍正惊道:“铁船?”

允禩点头,从怀中取出一卷图纸,双手呈上:“皇上,这是臣等在鲁墨丝所得,西洋人称之为‘蒸汽船’,无需风帆,靠机关驱动,速度极快。”

雍正接过图纸,细细查看,越看越是心惊。

大明的宝船虽说也有蒸汽动力的,但毕竟是木船。西洋人能把铁船动起来,那要多大的动力。这里面怕是更高深的学问了。

他虽对西洋技艺有所耳闻,但亲眼见到如此精巧的设计,仍感到震撼。

蓝鼎元上前一步,补充道:“皇上,西洋诸国技艺远超我等想象,他们的火器射程远、精度高,若大清不早做打算,恐有后患。”

雍正沉默片刻,将图纸缓缓卷起,沉声道:“你们此行所见所闻,细细道来。”

允禩深吸一口气,从船队离开渤泥开始,一路上的经历娓娓道来——锡兰山的玻璃镜、古里的天方典籍、鲁墨丝的燧发枪,还有那位欧罗巴学者口中的世界地图。

雍正听得眉头紧锁,心中沉甸甸的。

允?气愤道:“四哥,那些西洋人嚣张得很,说咱们若固步自封,迟早要落后!咱们可不能让他们小瞧了!”

雍正冷哼一声:“朕倒要看看,谁敢小觑大清!”

雍正拿起一把燧发枪,仔细端详。

这把手枪没有芸儿设计的好,但是有了实物更好仿制,之前因为工艺达不到,制造不出来,特别是精铁精铜的冶炼,如今有了对照的,那就好办了。

蓝鼎元展开一幅世界地图,指着上面的欧罗巴各国说道:“皇上,西洋诸国已航行至世界各地,他们的势力范围远超我们想象。若大清再不奋起直追,恐有落后之虞。”

允禩深吸一口气,肃然道:“皇上,臣以为当务之急是仿制西洋火器,改良水师,同时派遣学子赴西洋学习。否则,数十年后,我大清危矣!”

雍正沉默良久,目光深邃。

他转身走向御案,提笔写下一道手谕,递给苏培盛:“命户部带人去船上清点财物,让船员都回去休息;工部即刻召集能工巧匠,仿制西洋火器与蒸汽船。理藩院设‘西洋技艺司’,专研西洋学问与应用,由八弟统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允禩心中一凛,郑重行礼:“臣弟定不负皇上所托!”

雍正又看向允?和蓝鼎元:“十弟协助八弟,回头叫上老九,至于蓝爱卿,等封赏吧。”

三人齐声应诺。

雍正的目光再次落在那卷图纸上,语气深沉:“西洋人既已走到我们前面,大清唯有迎头赶上。这一仗,不能输。”

……………

允禩走出宫门,望着满天繁星,长舒一口气。三年的远航,仿佛一场大梦。

允?伸了个懒腰,笑道:“八哥,咱们这一趟可算立了大功!四哥那脸色,你是没瞧见,精彩得很!”

蓝鼎元摇头苦笑:“十爷,此事关系重大,切莫掉以轻心。”

允禩拍了拍蓝鼎元的肩膀:“蓝大人所言极是。明日一早,我们便去工部,尽快将此事落实。”

三人相视一笑,默契地朝宫外走去。

三人告退后,雍正独自站在殿中,心潮澎湃。

他想起林芸曾提过的“西洋之患”,如今果然应验。

片刻后,他低声自语:“立后之事只能暂且延后,当以国事为重。”

雍正来到延禧宫。

林芸早已备好晚膳,见他神色凝重,轻声问道:“皇上,可是出了什么事?”

雍正叹了口气,将西洋诸国的情况一一告知。

林芸听完,握住他的手道:“皇上不必忧心,既然已知差距,奋起直追便是。臣妾相信,以皇上的英明,大清定能迎头赶上。”

雍正凝视着她,眼中闪过一丝柔和:“芸儿,朕本想立你为后,但如今国事当前,册封大典恐怕要推迟了。”

林芸微微一笑,摇头道:“臣妾在意的从来不是名分。皇上以江山社稷为重,臣妾只会更加敬重。”

雍正心中一暖,将她揽入怀中,芸儿总是这样识大体,自己愧疚更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