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帮孤儿院脱困(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四合院:靠收情绪暴富》最新章节。
躺在新床上,枕着新枕头,李卫国倍感舒畅,只差一位新伴侣。
但他暂无结婚打算。
并非性取向问题或年龄不足,而是不想过早束缚于婚姻。
这里的麻烦指的不仅是日常琐事,更是保守秘密的复杂性。
作为重生者,他的生活方式与众不同,与常人难以兼容。
与妻子同居,意味着更多秘密需要隐藏,而他已做好独自承担的准备。
这一点毫无疑问,多少曾经海誓山盟的夫妻最终还是分道扬镳,甚至反目成仇。
李卫国不想夫妻一场,最后弄得彼此不愉快。
一旦发现妻子对自己有了二心,无论是选择放她自由还是采取极端手段,都不是明智之举。
所以,结婚需谨慎,选择伴侣更要深思熟虑。
至少那种太过精明的人,李卫国暂时不会考虑,因为这种人容易引发问题。
然而,世事无绝对,万一李卫国一时冲动,对某人一见钟情,非要不顾一切地将所有秘密分享出去,这种情况也不能完全排除。
……
王红霞虽不好意思再让李卫国捏肩,但承诺过的事绝不会食言。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她终于找到了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李卫国。
“卫国,我来过几次都没见到你,听院里人说你下班后总很晚才回家,老实交代,干吗去了?”
李卫国故作担忧:“王姨,这么着急找我,是不是小婉妹妹出什么事了?”
王红霞:“……”
看来自家男人说得没错,这小子确实对小婉有想法,绝对不能让他……
哎,不过这小子模样倒是俊朗,真要论起来,也不是完全不能接受!
有句俗话叫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满意。
而老丈人看女婿,却越看越生气。
这是因为男女在面对女婿时的态度往往不同,道理其实很简单。
不过是同性与异性之间的关系差异罢了。
对丈母娘而言,一个年轻帅气的女婿自然极具吸引力,看久了自然更喜欢。
但老丈人就不一样了,女婿若表现平平,会觉得配不上自家女儿。
若是女婿既有能力又长得好看,老丈人反而会生出羡慕嫉妒的情绪,甚至会心生怨恨。
毕竟,女婿不仅抢走了自己的女儿,还可能抢走自己的妻子的心,这谁能受得了!
想想看,老婆成天在他耳边夸另一个男人如何优秀,就算是老丈人也会吃醋的!
“李卫国,之前提到的孤儿院义诊,你准备好了吗?”
李卫国一听是这事,立刻来了精神。
自己能否快速找到可靠的助手,全靠这次了。
培养得越早,用得越快,时不我待啊!
“王姨,您就放心吧,我的办事能力您还不清楚?早已准备妥当,还跟院长打过招呼,得到特别许可,喏,这是陈院长给的介绍信!”
李卫国从兜里拿出一张纸递给了王红霞。
王红霞展开一看,是轧钢厂职工医院出具的介绍信,声称为了献爱心,医院派遣优秀医生李卫国前往东城区的养老院和孤儿院进行义诊。
“卫国,你年纪轻轻就这么周到,王姨没看错你啊!”
看着李卫国,王红霞越看越满意。
之前没觉得这个小伙子有多出色,经自家男人一提,现在反倒觉得这孩子挺不错的。
“卫国,既然院长都支持了,我们街道也不能落后。
走,我现在就给你开介绍信。”
李卫国一怔:“这么晚了,不太好吧,王姨?”
王红霞脸微红:“李卫国,你想什么呢?不过是开个介绍信而已,有什么不妥?”
李卫国也是一愣:“我什么都没想啊,只是觉得这么晚了让您加班,有些过意不去,您误会了。”
王红
“大王主任,总算把你给盼来了,这位就是你说的李大夫吧?”
李卫国微笑着点头,心里暗赞老王办事确实靠谱,想必早已提前安排妥当。
从李卫国的敏锐观察中,他能立刻察觉出这位年近六十的老院长绝非寻常人物。
据王红霞路上所言,刘院长的经历颇为特殊,家中多人因**不幸离世,但她却毅然投身孤儿院工作。
她每月仅靠微薄薪水维持生活,却始终倾尽全力帮助这些孩子。
进京后,她不仅将所有收入用于孤儿院,还常向熟人借钱补贴孩子们的生活。
这让一些经济拮据的家庭对她既尊敬又无奈,毕竟实在拿不出更多东西供她“救济”。
不得不说,当时的许多同志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与后来的时代截然不同。
“卫国,这位就是刘院长,为了这些孩子,她操了不少心啊!”
李卫国虽自认并非善类,但对真心付出的人总是心存敬意。
“刘大妈,时间紧迫,我就不绕弯子了,赶紧把孩子们叫出来吧,就说我要分发窝头给大家!”
说着,李卫国掏出随身携带的袋子,示意刘院长看看里面的东西。
刘院长顿时眼睛一亮,“李大夫果然如红霞所说,是个难得的好人!”
李卫国无语凝噎,怎么刚见面就收到好人卡?
听到有窝头吃,孩子们瞬间欢呼雀跃,争先恐后地跑了出来。
然而,李卫国的窝头可不是随意发放的:
“站好队,谁要是不守规矩,就别想吃窝头!”
孩子们排成队列,一个个瞪大了眼睛盯着那些形状各异的小窝头。
李卫国此行的目的并非讨好孩子,而是为了深入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咳咳,是为了给孩子们传递温暖!
孩子们的情绪波动会被系统自动记录,即使一时无法对应具体身份,也能后续逐步确认。
整顿好队伍后,李卫国开始讲述日常卫生常识:饭前便后要洗手、游戏时注意清洁等。
这不仅有益健康,也借此测试孩子们的性格。
若连这样的耐心指导都无法接受,反而产生负面情绪,那这类孩子显然不符合李卫国的要求。
总体而言,李卫国的做法既有助于孩子们成长,又能筛选出品行优良者,可谓一举两得。
当然,即便孩子品性再好,若不愿跟随学习技艺,他也绝不会强求。
毕竟,缘分需双方共筑,他不会一味迎合他人。
"来,现在开始体检,完成检查的小朋友就能拿到窝头吃。
"
李卫国手握笔记本,一边为孩子们诊脉,一边详细记录。
王红霞和刘院长注意到他紧锁的眉头,心中愈发忧虑。
"卫国,孩子们的情况如何?"
他叹息道:"不容乐观,不少孩子存在健康隐患,必须尽快治疗,否则会影响他们的成长发育……"
李卫国并非虚张声势,孩子们的身体状况确实堪忧,寄生虫、胃肠疾病以及营养不良等问题普遍存在。
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实际情况比想象中糟糕得多。
即便李卫国自认是个功利主义者,也不禁动了恻隐之心。
"刘大妈,请尽快按方抓药,及时给孩子们服用,拖得越久,对身体恢复就越不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