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聋老太站台,管事大爷竞选(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重生四合院从悟性逆天开始》最新章节。

刘海忠扯着二大妈的胳膊往院里走,一路上脸都拧成了疙瘩。二大妈还在嘟囔:"凭啥啊?她陈娟一个乡下刚来的,论资历论人脉,哪点比得上我?这里面肯定有猫腻!"

"你少说两句!"刘海忠低吼一声,往四周扫了眼,见没人注意才压低声音,"现在嚷嚷有啥用?街道办都定了的事,你还能翻了天?"话虽这么说,他心里比谁都窝火——二大妈没选上倒在其次,关键是何大清家凭空多出这么个"靠山",往后在院里想压过何家一头,怕是更难了。

俩人刚进中院,就撞见贾张氏端着个豁口碗出来倒水。见着他俩,贾张氏眼睛一亮,凑上来就问:"老刘,二大妈,听说那街道办委员定了?有二大妈不?"

二大妈没好气地甩开她的手:"有啥有?让何大清那新媳妇占了去!"

"陈娟?"贾张氏眼珠子瞪得溜圆,"她?就她那土包子样,还能当委员?"她撇着嘴往何家方向瞟了眼,"我看啊,准是何雨柱那小子走了后门!仗着自己救过个人,就到处显摆,真是没天理了!"

这话像根引线,瞬间点燃了院里的议论。前院的王大爷蹲在墙根下抽旱烟,听见这话忍不住接了句:"话可不能这么说。人家街道办选人的规矩摆着呢,再说陈娟这阵子在院里,帮东家缝缝补补,帮西家看孩子,手脚勤快,心眼也好,当选也不算意外。"

"王大爷你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贾张氏梗着脖子,"她一个外来户,刚进门没几天就占了这么好的差事,我们这些老住户脸往哪搁?"

正吵着,阎埠贵揣着个算盘从屋里出来,听见这话嘿嘿一笑:"贾大妈这就不懂了。街道办选委员,不光看资历,更看成分和'代表性'。陈娟是苦出身,她继子何雨柱又是军管会表彰的少年英雄,这俩条件加起来,可比咱们院里谁都硬气。再说了,四个女委员名额,总得有个代表咱们这些普通人家的,总不能全让工厂干部家属占了去,你说是不?"

三大妈跟在后面出来,听见这话恍然大悟:"哦!我知道了!你上次跟我说'天机',就是指这个?"

阎埠贵得意地挑了挑眉,凑到三大妈耳边压低声音:"你想啊,街道办刚成立,最讲究'扎根群众'。梁大红是纺织厂工会委员,张小翠是识字班老师,王玉是烈士家属,这仨都是'有头有脸'的,最后一个名额,肯定得选个'纯草根',陈娟不正好对上了?再说何雨柱那面锦旗,往街道办一摆,谁不得给几分面子?"

三大妈听得连连点头,看着阎埠贵的眼神都带了点崇拜:"还是你心思细!"

院里的议论渐渐传开,有人觉得不公,有人觉得合理,更多的是好奇——陈娟当了委员,往后何家在院里的分量,怕是要不一样了。

"柱子回来了?"

中院何家屋里,陈娟正系着围裙在灶台忙活,听见敲门声赶紧擦了擦手去开门。何雨柱牵着何雨水站在门口,手里还拎着个布包,里面是厂里食堂剩下的两个白面馒头。

"陈姨,恭喜啊!"何雨柱把馒头递过去,笑着打趣,"以后咱院里谁要是想办点事,可得求您多帮忙了。"

陈娟红着脸接过馒头,嗔怪道:"你这孩子,就知道拿陈姨开玩笑。我这刚当选,啥都不懂呢,往后还得靠你多指点。"她往灶台那边努了努嘴,"今儿给你们做了红薯稀饭,还蒸了窝窝头,你爸说你爱吃这个。"

何大清从里屋走出来,手里正摩挲着个新做的烟袋锅,见着俩孩子回来,脸上的褶子都笑开了:"回来得正好,刚出锅的窝窝头,就着咸菜吃,香!"

何雨水放下书包,凑到灶台边闻了闻,拍手道:"真香!陈姨做的窝窝头比食堂的好吃!"

陈娟被夸得更不好意思了,赶紧盛了稀饭端上桌:"快吃吧,一会儿凉了。"

一家人围坐在小桌边,就着昏黄的煤油灯吃饭。何雨柱喝了口稀饭,忽然想起什么,问何大清:"爸,上回跟你说回轧钢厂上班的事,你琢磨得咋样了?"

何大清舀稀饭的勺子顿了顿,眉头皱了皱:"柱子,你说你认识娄厂长,这事儿真能成?我毕竟离开厂子快十年了,手艺怕是都生了......"

"爸你这就谦虚了。"何雨柱放下筷子,"你当年可是厂里最年轻的八级钳工,娄厂长说他还记得你呢。再说现在厂里缺技术工,你这手艺只要拾掇拾掇,肯定比那些年轻徒弟强。"他顿了顿,又补充道,"我上周去给娄厂长送过一回菜,顺便提了你的事,他说只要你愿意回去,先安排到机修车间当技术员,工资按七级算,往后干得好再往上提。"

"七级?"何大清眼睛亮了。他当年离开时就是七级,十年过去还能按七级算,这待遇可不低了。

陈娟也赶紧劝:"他爸,柱子这孩子靠谱,既然他都跟厂长说好了,你就去试试呗。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去厂里上班,不光能挣钱,脸上也有光不是?"

何雨水也跟着点头:"爸,去吧去吧!到时候我跟同学说我爸是轧钢厂的技术员,多神气!"

何大清看着仨人期盼的眼神,心里的犹豫渐渐散了。他吸了口烟,狠狠一点头:"行!听你们的!等过了这阵子,我就跟柱子去厂里找娄厂长谈谈!"

陈娟笑得眼睛都眯成了缝,赶紧又给何大清盛了碗稀饭:"这就对了!往后你上班挣钱,我在街道办做事,咱一家子好好过日子!"

煤油灯的光映着一家人的笑脸,屋里的热气混着红薯稀饭的甜香,暖得让人心里踏实。

晚饭过后,天刚擦黑,中院的空地上就渐渐热闹起来。

先是刘海忠拿着个铁皮喇叭在院里转悠:"都出来了啊!开全院大会了!讨论管事大爷的事,都来啊!"他嗓门大,加上铁皮喇叭的回音,前院后院都听得清清楚楚。

接着易中海慢悠悠地往后院走,手里还拎着个布包,里面是陈娟刚蒸的两个窝窝头。他走到聋老太门口,轻轻敲了敲门:"老太太,睡了没?院里开大会,讨论街道办说的管事大爷,您老得出面掌掌眼。"

聋老太耳朵背,听不清多少,可瞧见易中海手里的窝窝头,就知道是好事。她被易中海扶着慢慢往外走,嘴里嘟囔着:"啥事儿啊......这么晚了......"

"好事,好事。"易中海笑着应着,"选个能为大伙儿办事的人,往后您老有啥难处,也有人照应不是?"

没过十分钟,院里就聚了二十多号人。前院的王大爷带着孙子,中院的贾家、易家、何家,后院的许大茂两口子、刘家,连平时不爱凑热闹的秦淮茹,也抱着小当站在边上。大家要么搬着板凳,要么直接蹲在地上,借着各家窗户透出的灯光,眼神里都带着点期待和盘算。

何雨柱一家子也搬了仨板凳,坐在靠边的位置。何大清抽着烟,陈娟抱着何雨水,何雨柱则眯着眼瞧着中间的动静——他知道,这所谓的"全院大会",说白了就是易中海和刘海忠的"竞选舞台"。

刘海忠见人来得差不多了,清了清嗓子,走到院子中间。他特意穿了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褂子,袖口还扣得严严实实,瞧着比平时精神不少。

"各位街坊邻居,"他抬手往下压了压,学着干部讲话的样子,"今天把大伙儿叫出来,是受街道办的嘱托,开个全院大会。主要内容就一个——选咱院的管事大爷!"

他顿了顿,特意加重语气:"这管事大爷可不是虚职,是要帮着街道办盯着院里事的,谁家有矛盾了调解调解,谁家有难处了搭把手,还得防着坏分子搞破坏。这是组织信任咱,咱可不能辜负了!"

人群里有人小声议论:"说得倒好听,不就是想当官吗?"

刘海忠听见了,却装没听见,继续道:"街道办说了,这管事大爷得民主选举,大伙儿谁觉得自己合适,或者觉得谁合适,都能提!今儿咱就把人选定下来,也好给街道办一个交代!"

他这话刚说完,易中海就扶着聋老太往前站了站。聋老太虽然听不清多少,可被易中海扶着,往中间一站,就透着股威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