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我把你当后妈,你要当我媳妇?(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重生四合院从悟性逆天开始》最新章节。

阎解放攥着自行车把手的手心都出汗了,冰凉的电镀车把透着股稀罕劲儿,他小心翼翼地推着车,在院里走了两圈,车轱辘碾过石板路,发出“咕噜咕噜”的轻响,引得路过的几个小孩直瞅,眼睛亮得像星星。

“柱哥儿,这车子……真轻快。”他恋恋不舍地把车还回去,手指还在车座上蹭了蹭,仿佛想把那点温热的触感留住。

何雨柱接过车,笑着打趣:“喜欢啊?等你长大了,好好干活,也能买一辆。”

“那得等到猴年马月……”阎解放耷拉着脑袋,忽然又抬起头,眼里闪着点狡黠的光,“柱哥儿,我跟你说个事儿呗?”

“说。”柱子把车支好,掏出块水果糖递给雨水,看着阎解放那吞吞吐吐的样子,就知道这小子准有事。

“就是……许大茂那孙子,最近在学校拽得二五八万似的。”阎解放往旁边瞅了瞅,压低声音,“他爹托关系给他找了放映厂的活儿,毕业就能去当放映员,天天在同学面前吹嘘,说以后天天能看新电影,还能给大家带胶片看。”

他越说越气,攥着拳头:“好几回他都故意撞我,说我‘这辈子也就配蹲胡同里修自行车’,我……”

柱子听乐了。许大茂这小子,跟他爹许福贵一个德性,眼皮子浅,有点啥好处恨不得昭告天下。不就是个放映员么,至于这么得瑟?

“所以你想让我去接你,给他添点堵?”柱子挑眉。

阎解放眼睛倏地亮了,使劲点头:“柱哥儿你真懂我!就接一次,下周五放学,我站校门口,你骑车过来就行!我不坐,就跟你走两步,让他瞧瞧——我柱哥儿有自行车,还是永久牌的!”

这年代的自行车,跟后世的小轿车似的,是实打实的“大件”。尤其永久牌,凭票供应,有钱都未必买得着。许大茂他爹在工厂当小头头,也就给他弄了辆二手的飞鸽,哪比得上柱子这锃亮的新车?

柱子拍了拍阎解放的肩膀:“行,下周五我去。不过说好了,就这一次,别老想着跟人比面子,真本事才重要。”

“我知道!”阎解放笑得露出两排白牙,“等我长大了,也学柱哥儿你当大厨,挣大钱,买更好的车!”

看着他蹦蹦跳跳跑回前院的背影,雨水捂着嘴笑:“哥,解放哥真好笑,就为了气许大茂,还特意让你去接。”

“小孩子家家,好胜心强。”柱子揉了揉妹妹的头,“走,回家,爸该做好饭了。”

三天后,昌平救助站的院子里飘着淡淡的煤烟味。几间青砖瓦房刷得雪白,门口的宣传栏贴着“互助互爱”的标语,几个穿着灰布棉袄的工作人员正忙着给孤寡老人发过冬的棉鞋。

何雨柱系着围裙,刚把最后一锅馒头从蒸笼里端出来,白胖胖的馒头冒着热气,麦香混着酵母的甜味飘得满院都是。他这个月轮值到救助站帮忙做饭,一是响应单位号召,二是顺便看看张婶帮爸找对象的事办得咋样了。

“柱子,忙完了没?”张婶拎着个暖水瓶走过来,脸上堆着笑,眼角的皱纹挤成了花,“跟你说个好事儿。”

柱子解下围裙,擦了擦手:“张婶,您说。”

张婶往旁边瞅了瞅,把他拉到墙角,压低声音:“上回你托我给你爸找对象的事,有着落了!姑娘今儿一早就来了,人就在屋里呢,我瞅着挺好,你去瞧瞧?”

“这么快?”柱子愣了愣。他上回跟张婶说,想找个三十岁左右、本分能干的,最好是农村来的,能吃苦,对雨水好就行。没想到这才几天就有信了。

“你张婶办事,还能不靠谱?”张婶拍了拍他的胳膊,“那姑娘叫陈娟,二十五了,河北农村来的,男人前年没了,没带娃,手脚勤快得很,在村里就是种庄稼的好手。我跟她说了你家的情况,她一听你爸有手艺,你在大饭店上班,立马就答应来见见。”

柱子点点头。农村姑娘踏实,经历过事儿,更懂得过日子,比城里那些眼高手低的强。他叮嘱道:“张婶,您跟她说清楚了吧?是我爸找媳妇,不是我。”

“说清楚了说清楚了。”张婶摆摆手,笑得更神秘了,“你先去瞅瞅,要是你觉得行,再让你爸来见。”

她转身往最东头的屋子走,嘴里喊着:“小陈,出来一下,给你介绍个后生。”

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个穿着蓝布褂子的姑娘走了出来。她个头中等,梳着条乌黑的马尾辫,发梢用红绳系着,脸颊是农村人特有的健康麦色,眉眼清秀,双眼皮,鼻梁挺直,嘴唇抿着,带着点拘谨,双手不安地绞在身前——那双手指关节有点粗,掌心带着薄茧,一看就是干惯了农活的。

“这是柱子,何雨柱,就是我跟你说的那家的小子。”张婶笑着介绍,“柱子,这是陈娟。”

“你好。”柱子率先打招呼,语气尽量温和,怕吓着她。

陈娟抬起头,飞快地看了柱子一眼,又赶紧低下头,声音细细的:“你好,何同志。”她的眼神里带着点怯生,还有点不易察觉的打量——眼前这后生穿着干净的中山装,眉眼周正,个子高,看着比村里的小伙子精神多了,听说还是大饭店的厨子,难怪张婶把他家说得那么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张婶见两人搭上话,识趣地说:“你们聊,我去看看锅炉水开了没。”说完就溜了,把空间留给两人。

院子里挺安静,只有风吹过树梢的“沙沙”声,还有远处老人们聊天的隐约声响。

柱子率先打破沉默:“陈同志,张婶应该跟你说了吧?我爸叫何大清,是个厨子,手艺不错,就是前两年在外地,刚回来没多久。”他想把话说明白,免得误会,“我们家就我、我妹雨水,还有我爸三口人,住南锣巷的四合院,房子宽敞,日子还算安稳。”

陈娟点点头,手指绞得更紧了:“张婶都跟我说了,说你们家条件好,何大叔是个老实人。”她顿了顿,抬起头,眼神里带着点好奇,“何同志,你……你今年多大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