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猜想被证伪!颠覆性的发现,匿名发布!(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学神系统:爆肝高考全科满分》最新章节。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带着些许微凉的秋意,透过实验室的窗户,温柔地洒在那张刚刚从老式针式打印机里吐出来的A4纸上。
纸张的最末端,那一行孤零零的、却仿佛蕴含着雷霆万钧之力的文字,清晰地映入秦风、张伟和林瑶三人的眼帘。
“结论:在特定的高维非欧几里得空间几何约束及量子涨落扰动阈值条件下,‘高维潘洛斯阶梯猜想’不成立。反例构造模型及数值解见附录。”
简短,干脆,却又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
“不……不成立?”张伟的眼珠子瞪得溜圆,仿佛要从眼眶里跳出来。他使劲揉了揉眼睛,又凑近了几乎要把鼻子贴到纸上去,仔仔细细地把那行字读了三遍,每一个标点符号都没放过。
“我……我没看错吧?林……林师姐,你掐我一下,我是不是还在做梦?那个……那个折磨了全世界顶尖大脑几十年的‘潘洛斯阶梯’,就这么……被咱们这台……这台‘收音机’给……给干翻了?”他的声音因为极度的震惊而变得有些尖细,甚至带着一丝破音的颤抖。
林瑶没有掐他,因为她自己也处于一种大脑宕机的状态。她扶了扶鼻梁上那副厚厚的金丝眼镜,镜片后的目光充满了难以置信。她感觉自己的整个认知体系,在看到这行字的瞬间,就像是被一颗超新星正面轰击,碎裂成了无数细小的尘埃,然后在一种全新的、更加恢弘的秩序下,艰难地试图重组。
“反例构造模型……数值解……”她喃喃自语,目光死死地盯着那行字下面的“附录”二字,仿佛想要透过纸张,看到那足以颠覆一个时代的惊天秘密。
与张伟的失态和林瑶的震撼不同,秦风在最初的惊愕之后,迅速地冷静了下来。但他的内心,却远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平静。一股难以言喻的狂喜,如同最猛烈的海啸,席卷了他的整个灵魂,让他每一个细胞都在兴奋地战栗。
成了!
真的成了!
这个被誉为“计算禁区”、“理智的墓碑”的世界级难题,竟然真的在他手中,被这台伪装成收音机的“熊猫量子霸王机”,给出了一个决定性的、颠覆性的答案!
他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心中翻腾的激动,伸出手,小心翼翼地拿起那张薄薄的、却承载着泰山之重信息的打印纸。
他的目光快速扫过附录部分那些密密麻麻的公式、图表和数据流。虽然这些内容是“熊猫”输出的原始结果,复杂到足以让任何一个领域的顶尖专家都望而生畏,但在秦风眼中,它们却像是一幅幅清晰无比的画卷,每一个细节都闪耀着逻辑与真理的光辉。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秦风的眼睛越来越亮,嘴角不受控制地向上扬起,“潘洛斯阶梯的‘无限性’,在特定的高维投影和量子扰动下,会出现一个‘拓扑逃逸窗口’!这个窗口极其隐蔽,其存在的条件也极为苛刻,常规的计算方法和理论推演,几乎不可能捕捉到它!”
他想起了自己最初的那个大胆设想——将高维空间看作是多个低维空间的非欧几里得投影叠加态,利用量子纠缠特性构建迭代算法。现在看来,这个思路完全是正确的!
“熊猫”的计算结果清晰地显示,在满足了一系列极端复杂的边界条件后(例如,在超过十一维的特定弯曲时空中,引入一种非对称的量子真空零点能扰动),那个原本被认为是无限循环、无法跳出的“潘洛斯阶梯”,其高维投影会发生一种奇特的“自坍缩”,形成一个短暂存在的“虫洞”或者说“拓扑捷径”。
通过这个“捷径”,系统状态可以从“阶梯”的某一“层级”,直接跃迁到看似与其毫不相关的另一“层级”,从而打破了阶梯的无限循环特性。
而“熊猫”不仅从理论上推导出了这个“拓扑逃逸窗口”的存在,更给出了一个具体的、可以被验证的“反例构造模型”——一个在特定参数下的高维动力系统。当这个系统按照特定的初始条件演化时,它并不会像潘洛斯猜想所预言的那样无限循环下去,而是在经历了有限次数的迭代后,稳定地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非循环的最终状态。
更重要的是,“熊猫”还给出了这个反例模型的精确数值解!这意味着,任何拥有足够计算能力的机构,只要按照这个模型和参数进行模拟,都能重现这个结果,从而无可辩驳地证明“高维潘洛斯阶梯猜想”在特定条件下不成立!
“天才……简直是天才般的构想!”秦风忍不住在心中为自己点了个赞,当然,更要感谢“熊猫”那逆天级别的算力和“学神黑科技系统”赋予他的超前知识。
“秦……秦哥,”张伟终于从极度的震惊中稍微缓过神来,他看着秦风脸上那副智珠在握、仿佛洞悉了宇宙终极奥秘的表情,结结巴巴地问道,“这……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那个‘潘洛斯阶梯’,它……它为什么会不成立?我……我脑子有点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林瑶也投来了求知若渴的目光。她知道,这个结果一旦公布,必将引发全球科学界的滔天巨浪。而她,有幸成为第一批见证者,如果能从秦风这里得到一些“内幕消息”,那简直是……三生有幸!
秦风看着两人那副好奇宝宝的样子,笑了笑,沉吟片刻,试图用一种相对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解释这个足以让无数博士生导师都挠破头皮的发现。
“这么说吧,”秦风拿起桌上的一支笔,在另一张干净的草稿纸上画了一个简单的圆圈,“你们可以把‘潘洛斯阶梯’想象成一个封闭的、没有出口的迷宫,一旦走进去,就只能在里面不停地绕圈子,永远也出不来。这是之前所有人的普遍认知。”
他顿了顿,然后在那个圆圈的某个位置,用笔尖轻轻一点,画了一个微不可察的小小的缺口。
“而‘熊猫’的计算结果表明,在某些非常特殊、非常极端的情况下——比如,这个迷宫突然被扔进了一个十一维度的洗衣机里,并且洗衣机还开到了最大档,同时旁边还有个哥们儿在用量子冲击钻疯狂输出——那么,这个迷宫的墙壁上,就有可能被震出一个极其微小、极其短暂的‘狗洞’。”
“狗洞?”张伟和林瑶面面相觑,这个比喻……还真是清奇脱俗。
“对,狗洞。”秦风肯定地点点头,继续说道,“这个‘狗洞’太小了,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它存在的时间也太短了,短到可能只有一普朗克时间的百万分之一。所以,在通常情况下,你根本不可能发现它,更别提从这个‘狗洞’里钻出去了。”
“但是,”秦风话锋一转,眼神变得锐利起来,“‘熊猫’通过它那变态的计算能力和独特的量子算法,成功地定位了这个‘狗洞’出现的精确时间和空间坐标,并且还计算出了一条能够以超越光速的‘姿势’、在‘狗洞’出现的瞬间、精准无比地从里面钻出去的‘逃生路径’!”
“所以,‘潘洛斯阶梯’这个看似无限循环的迷宫,其实……并非完全封闭。它在特定的条件下,存在着‘越狱’的可能。这就意味着,那个猜想……不成立!”
秦风的解释,虽然用了大量“接地气”的比喻,但其中蕴含的信息量,依旧让张伟和林瑶感到头晕目眩,心潮澎湃。
“十……十一维度的洗衣机?量子冲击钻?超越光速的姿势?”张伟喃喃自语,感觉自己的想象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秦哥,你确定我们讨论的是同一个宇宙的物理学吗?”
林瑶则更加关注其深层含义:“也就是说,这个‘反例’的构造条件,在现实宇宙中……几乎不可能自然出现?”
“可以这么理解。”秦风点点头,“但‘几乎不可能’,不代表‘绝对不可能’。更重要的是,它从数学和逻辑的层面,证伪了这个猜想的普适性。这就好比,我们证明了‘天下乌鸦一般黑’这句话是错的,哪怕我们找到的那只‘白乌鸦’是基因突变导致的、亿万中无一的个例,但它依然推翻了原有的论断。”
“嘶——”张伟和林瑶同时倒吸一口凉气。
他们终于深刻地理解了这个发现的颠覆性!
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学难题的解答,它更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一扇通往全新未知领域的大门。它意味着,那些基于“潘洛斯阶梯猜想”成立而建立起来的理论模型——例如某些关于宇宙早期演化、黑洞信息悖论、甚至人工智能意识极限的理论——都可能需要被重新审视,甚至被彻底推翻!
这是一个足以在相关领域引发一场史无前例的“学术大地震”的重大发现!
“我的天……”林瑶捂住了嘴巴,眼中闪烁着激动与敬畏交织的光芒,“秦风,你……你知不知道,你做了什么?这……这简直是……是诺贝尔奖级别的成果!不!甚至超越了诺贝尔奖!”
张伟也激动得满脸通红,语无伦次:“秦哥!你……你就是神!真正的学神!用一台收音机……不,是用一个‘狗洞’理论,就干翻了全世界的顶级科学家!太……太牛逼了!”
秦风看着两人激动的样子,心中也充满了成就感。但他很快就冷静了下来,眉头微微蹙起,开始思考这个发现可能带来的后续影响。
这个成果太重大了,重大到……有些烫手。
他深知,科学的进步往往伴随着对旧有权威的挑战,而这种挑战,并非总是一帆风顺的。一个如此颠覆性的发现,尤其还是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学者(如果他以真实身份发表的话)提出来的,必然会招致无数的质疑、审视,甚至是……攻击。
那些在“潘洛斯阶梯猜想”上投入了毕生心血的学术泰斗们,会轻易接受自己的理论基石被动摇吗?那些依靠这个猜想衍生出的理论而功成名就的学者们,会甘心自己的研究成果被重新评估吗?
更何况,这个发现还涉及到极其敏感的“高维空间”、“量子扰动”等前沿领域,一旦处理不当,很容易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或势力曲解、利用,甚至引发不必要的恐慌或争议。
“不行,这个成果的发布,必须慎之又慎。”秦风心中暗道。
他看了一眼墙上的日历,今天是2025年5月29日。一个平平无奇的日子,但或许,它将因为这个发现而被载入史册。
“秦哥,你……你在想什么呢?”张伟见秦风突然沉默下来,忍不住问道,“是不是在想怎么开新闻发布会?到时候,全世界的媒体都会挤爆咱们燕京大学的!你可得好好准备一下获奖感言!”
林瑶也期待地看着秦风,在她看来,如此重大的发现,理应以最隆重的方式公之于众,让全世界都为之欢呼。
秦风却摇了摇头,表情严肃地说道:“不,这个发现,暂时不能以我的名义,也不能以燕京大学的名义公开发表。”
“啊?为什么?”张伟和林瑶同时愣住了,满脸不解。
“因为太敏感了。”秦风沉声道,“这个成果,就像一颗重磅炸弹,一旦引爆,其产生的冲击波,可能会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在没有做好充分准备之前,我们不能轻易暴露目标。”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而且,我更希望这个发现本身能够得到纯粹的、客观的学术检验,而不是因为我的身份、年龄或者其他场外因素而受到不必要的干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