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陆逊释疑念 唐僧赞信者(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迁徙的三国城堡》最新章节。

“此人已是强弩之末,却执念不散。”诸葛亮眉头微蹙,“他这是要以自身意识为引,污染火种本源。”

陆逊望着那道疯狂的身影,忽然想起守墓人曾说“归位者初代因怜悯而软弱”——原来这世上最可怕的,从不是力量,是不肯放下的执念。“孔明先生,文长,鼎阵需人主持,某率吴营精锐迎敌!”

“不可!”魏延按住他的肩,降妖宝杖青光流转,“伯言是鼎耳之主,离不得。某这降妖杖专克阴邪,让某去!”他转身看向身后的蜀营将士,“愿随某死战者,随某来!”

“愿随将军死战!”三十名蜀营老兵齐声应和,皆是身经百战的锐士,虽个个带伤,却眼神如炬。他们迅速登上一艘残破的小艇,与魏延一同,迎着守墓人的战舰冲去。

两舰距离迅速拉近,守墓人狂笑不止:“魏延!你以为凭这点人能挡住吾?归位者的秩序,岂是尔等凡夫能懂!”他操控战舰射出无数暗紫色光箭,光箭所过之处,星尘皆被腐蚀。

“某不懂什么秩序!”魏延挥杖格挡,青光如伞,护住小艇,“某只懂,活着的人该有活着的权利!”降妖宝杖横扫,杖风劈开光箭,“你说异类不配存在,可你自己半人半械,才是最可笑的异类!”

守墓人闻言暴怒,猛地将战舰加速,撞角直取小艇:“吾是归位者的守护者!尔等才是窃取文明的窃贼!”

“窃取?”魏延大笑,笑声苍凉却豪迈,“某等守护的,是让克隆人敢称‘我是人’的底气,是让不同意识能共存的天地!这等大义,你这执念缠身的怪物,永远不懂!”他忽然站起身,对着鼎阵方向朗声道:“弟兄们!记住某的话——争,是为了不争!为了所有活着的人,不必再争!”

话音未落,他纵身跃出小艇,降妖宝杖高举过顶,青光与鼎阵的三色光芒相连。“以我魏延之躯,为鼎阵添一柱!”

三十名蜀营老兵亦同时跃出,身躯化作青光,融入宝杖。杖身暴涨万倍,如擎天之柱,狠狠撞在守墓人的战舰撞角上。

“轰隆——!”

惊天动地的巨响后,战舰撞角崩裂,暗紫色能量四散。守墓人的身影在爆炸中飞出,金属臂徒劳地伸向终焉火种,最终在金光中消融,只留下一声不甘的嘶吼:“秩序……不可……”

魏延的残躯缓缓飘落,被鼎阵光芒接住,化作点点青光,融入三足鼎的右足。降妖宝杖悬浮于鼎阵之上,杖首琉璃念珠轻轻转动,似在诉说着“不争”的真意。

第四节 波过墟存 星火相传待归乡

守墓人战舰的爆炸余波尚未散尽,星轨炮最后的能量冲击已至。那道暗紫色的洪流比先前所有冲击加起来都要磅礴,如天河倒卷,直扑三足鼎阵。

“凝神!”陆逊、诸葛亮、夏侯尚同时低喝,三舰核心光芒暴涨,三足鼎虚影在能量冲击下剧烈摇晃,鼎身裂纹蔓延,仿佛下一秒就要崩碎。

“吴营将士听令!将克隆兵星辰能量注入鼎耳!”陆逊立于武昌号残骸,旃檀经卷展开,唐僧虚影与他并肩而立,佛光流转间,无数克隆兵的意识化作蓝光,汇入鼎阵。

“魏营弟兄!以子修世子遗志为引!”夏侯尚拔剑划破掌心,鲜血滴入核心,曹昂与悟空的虚影同时浮现,金光如潮,撑起鼎左足。

“蜀营儿郎!随文长将军‘不争’之意!”诸葛亮羽扇轻挥,沙僧与八戒的虚影踏云而出,青光缭绕,稳固鼎右足。

四圣虚影与三营将士意识交融,终焉火种忽然爆发出万丈金光,金链如活物般缠绕住三足鼎,将火种本源与鼎阵彻底相连。

“万物有灵,众生平等!”四圣虚影齐声诵念,金光与暗紫色冲击相撞,竟在虚空中绽开璀璨的光花——那是不同意识碰撞出的最美景象。

冲击持续了整整一炷香时间。当暗紫色洪流终于退去时,三足鼎阵虽已残破,却终究未崩。昆仑墟在鼎阵庇护下安然无恙,终焉火种悬于墟上,云气中浮现出无数英灵的笑脸:曹昂、魏延、黄盖、夏侯渊、守墓人战舰上的克隆兵……他们虽形态各异,却都带着同样的安宁。

“过了……我们守住了……”夏侯尚脱力跪倒,泪水混合着血水滚落。

陆逊望着星轨尽头初现的晨曦,那里是归乡的方向。三足鼎阵的光芒渐渐散去,露出三艘战舰的残骸,却在残骸之间,长出了一株奇异的植物——根须扎在魏舰,主干立于蜀舰,枝叶覆于吴舰,开花三色,分别刻着“信”“义”“和”三字。

“这是……”周泰喃喃道。

“是新生。”诸葛亮羽扇轻触花瓣,“三足鼎非为鼎立,是为生根。归位者的时代已过,往后,是万物共生的天地。”

终焉火种缓缓靠近,云气中传出四圣与先民的混合声音:“归乡之路已开,带着火种,去播撒新的希望吧。”

三日后,联盟幸存者们修复了三艘旗舰的残骸,以三足鼎阵为引,踏上归乡的征途。终焉火种化作一颗明珠,悬于三舰中央,照亮前路。

陆逊立于武昌号船头,望着舷边嬉戏的克隆兵孩童与原生民孩童,忽然明白:所谓归乡,从来不是回到过去的土地,是带着守护的信念,走向能让所有人安心生活的未来。

船行渐远,昆仑墟在身后化作星尘,却有无数微光从墟中飞出,追随着舰队——那是先民与英灵的祝福。

星河长明,星火相传。这场始于迁徙的战争,终于在“信”“义”“和”的土壤上,播下了新的种子。而那些为“不争”而争的人们,将永远活在归乡者的传说里,活在每一个不再需要争斗的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