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多事之秋啊!(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太平天国之幼扶王兵起西北闹革命》最新章节。

“立刻请薛福成、刘铭传、程学启、郭松林诸位大人速来书房议事! 再备快马,给我立刻去查探巴东、湖北方向的最新军情! 还有~”

他拿起笔,在纸上飞快地写下几个字,递给亲兵,“立刻给安庆曾中堂回信! 就说本抚已知悉西南巨变, 即刻整军, 随时听候朝廷与曾中堂调遣! 但需明确告知,淮军休整未毕,巨炮磨合尚需时日,非本抚推诿,实乃力有不逮,恐难仓促应大敌! 此信,八百里加急!”

亲兵领命,飞快而去。

李鸿章站在书案前,望着窗外阴沉的天空,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下巴。他心中波澜起伏:

对傅昊战略眼光的震惊与忌惮。

对曾国藩瞬间陷入绝境的复杂心情(有同情,更有对潜在机遇的敏锐嗅觉)。

对朝廷即将施加的巨大压力的清醒认知。

最重要的是—— 他看到了在曾国藩的困境和朝廷的恐慌中,淮军乃至他个人地位可能迎来的巨大转机!

他必须在“救援湖北”的大义名分下,既要表现出积极的姿态以符合朝廷期望,又要巧妙地利用“休整未毕”、“巨炮未合”等既成事实(他之前奏折里的理由)为自己争取宝贵的时间和空间,避免被立即投入最惨烈的湖北战场去填坑。

北京,紫禁城,养心殿东暖阁。

深夜的养心殿笼罩在一片凝重的寂静中,只有烛火在鎏金烛台上不安地跳动,将几位军机大臣和六部尚书的身影拉得忽长忽短,投在冰冷的金砖上。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令人窒息的紧张感,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

慈禧太后端坐在御座上,凤冠上的珍珠流苏却微微颤抖。

她刚刚听完军机处连夜呈递的急报——陈逆号称三十万众,已突破鄂西防线,攻陷巴东!

湖北巡抚李续宜病逝!

参将李续枯战死!

唐炯下落不明!

武昌震动,湖南告急!

“三十万……三十万……” 慈禧太后喃喃自语,声音干涩得如同砂纸摩擦。

她纤细的手指用力揉搓着突突直跳的太阳穴,仿佛这样就能驱散那压得人喘不过气的巨大恐慌。

“真是多事之秋啊!老天爷这是要亡我大清吗?!”

她的目光扫过下方噤若寒蝉的大臣们。

恭亲王奕?脸色铁青,双手紧握成拳,指节发白,显然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噩耗打得措手不及。

军机大臣文祥、宝鋆等人脸色灰败,眼神中充满了绝望。

六部尚书们更是大气不敢出,连平日里最善于揣摩上意的几位,此刻也如同泥塑木雕。

“说话啊!” 慈禧太后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近乎崩溃的尖锐,打破了死寂。

“都哑巴了?!三十万大军压境,巴东失守,湖北巡抚病亡!武昌、长沙危在旦夕!你们……你们告诉本宫,现在哪里还有兵力啊?!”

她的质问如同重锤,砸在每一位大臣的心头。

恭亲王奕?上前一步,声音沙哑而沉重:“太后明鉴!臣等……臣等已将各处可用之兵,尽皆奏明太后。”

他每说一处,就仿佛在宣读一份绝望的清单:

“左宗棠部在浙江,正与李世贤逆匪激战,寸步难离!”

“李鸿章部在苏州,围攻陈坤书逆匪,战事胶着,其部亦需休整!”

“曾国藩部主力,尽在天京(南京)城下,曾国荃部更是深陷围城,抽调一兵一卒,恐致前功尽弃!”

“僧格林沁王爷的蒙古马队,正与山东、河南的捻军张宗禹,赖文光,宋景诗等部缠斗,分身乏术!”

“西北陕甘,回乱未平,局势糜烂,何谈抽调兵力东援?”

奕?的声音越来越低,最后几乎成了绝望的叹息:“ 臣……臣遍查天下,实已无可用之兵卒、可调之将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