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西王娘洪宣娇(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太平天国之幼扶王兵起西北闹革命》最新章节。

傅昊立于城楼,眉间褶皱愈深。

孙义宝之言如石投潭,激起他心底暗涌的波澜。

回民教长固然忠诚勇悍,但若将治理之权尽数交付,恐生变数。

他闭目凝神,耳畔似闻十年前广西山峦间的喊杀声——那时拜上帝会初兴,教义如烈火燎原,可待势成,教权与军权之争已暗生裂隙。

如今革命军席卷西南,若再倚重回民教长,只怕"天命"二字又将被曲解为独尊一教,百姓困于经卷桎梏,非他所愿见的天下大同。

"大帅,末将愚钝,不解其害。"

秦英抱拳问道,声如金石。

傅昊拂袖转身,目光扫过众将坚毅面庞,叹道:"尔等厮杀半生,只见刀锋所指即胜。”

“然治国如烹小鲜,火候稍过则腥,盐味失衡则苦。”

“满清秀才腐于八股,空谈礼义却不知民生疾苦;回民教长虽通庶务,但若以经文断狱、以教规束民,岂非又将百姓囚于另一樊笼?"

洪兴倏然变色,握刀之手微颤:"难不成,大帅疑自家兄弟?"

傅昊摆手止其躁,眼底浮起寒芒:"非疑,乃惧。昔年我等起事,以'天父平等'聚万众之心。”

“若今以教长代官,百姓视我等为'新神'而非'新政',长此以往,军权、政权重归神权,岂不重蹈旧朝覆辙?"

叶三元默然良久,忽掷头盔于地,尘土飞扬:"大帅之意,莫非要另觅文士?”

“可乱世之中,何处寻得既知民瘼、又不染教俗之人?"

傅昊仰天苦笑,喉间涩如吞沙:"难矣!然纵难,亦须寻。”

“成都城下之战,非止破墙,更在破旧世之桎。”

“若我革命军只得武夫治地,与满清暴吏何异?"

夜风骤起,旌旗猎猎作响。

傅昊负手踱步,靴底碾碎城砖霜痕。

他深知,眼前之困非一时之策可解。

粮尽围城易,民心维系难。

需得寻那既通经世之学、又怀革新之志的文士,方能筑起新政根基。

然乱世烽烟里,这般人物如星子散落,何处可觅?

他攥拳抵栏,指甲掐入木纹——此忧若不解,纵夺天下,亦是昙花一瞬...

傅昊踞于城楼,眺望远际,眉峰如铸,默然不语。

诸将立于身后,皆感其眉间凝滞如山岳之压。

傅昊徐徐转身,眸中寒芒微闪:"政权初创,必赖三才鼎立——谋如张良,政若萧何,兵似韩信。”

“我军虽得太平军翼王石达开、英王陈玉成以掌兵锋,然帷幄之智、治世之策,尚付阙如。”

“蓝大顺、马正和虽勤勉,终归二流之材。余者或骁勇善战,然于经世治国,恐难胜任。"

言及此处,傅昊忽闻洪兴抱拳禀报:"大帅,萧庆高归降,实因一人之功——蒋若讷。”

“蒋若讷?”傅昊很明显对此人不熟悉!

洪兴随即解释道:“此人乃陕西团练大臣张芾旧部,昔年临潼劝降我军时,曾为敌忾。”

“后被我军羁囚,经叶三元之妹叶三娘娘子反复劝谕,终弃旧主,投效革命。”

“汉中之战,其献连环奇策:以弱击强,破肃州两万之众;又以纵火之计,斩陈必胜于阵前,并且以身入敌营,使得萧庆高加入我革命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