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焰义双纪(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深渊集》最新章节。
这一图被记录为:
“焰义双纪试点以来,首个未制图焰公共梦象引爆点”。
—
其所标之纪段,被沈茉凌命名为:
“象兆元三段”
她注释:
“非为年号,非为纪名,而为梦象共映之自然回声。”
—
这一命名引起制度学派不安。
冼永恒提出正式质疑:
“焰纪若由象定,纪名若不设义,制度将崩于泛梦。”
但图忆派予以反驳:
“焰梦非囚于制度,焰之起,原为心起。若象能自焰,则名应随感,而非随序。”
—
为防混乱,斐如意裁示:
图忆纪段之命名权,暂授予图忆主策志团,并附条件:
所有纪段命名须附梦象感应阈值;
纪段不得与制度年号并名;
纪段帛文需单列一册,不纳入主史卷首,但可附列于并纪索录之末章。
—
沈茉凌在“听焰庙”西院自建一帛架,挂所有梦主之自焰图象,并将其连为环形,命其名:
“映环记年墙”。
她未用序数、未书年值,仅在墙底刻一句:
“焰梦不以序列通年,而以梦象自述其流。”
—
此后,“梦象纪段”正式在试点区建立帛册系统,与制度纪元形成两轨运行。
图志署称之为“焰义双纪首步”。
—
焰心纪元·次年·二月二十六,焰频图志署向全域发出通告:
试点三地梦象纪段构建成功率稳定,映感阈值超过制度预期;
多数图焰未具桥义结构,但共焰回响曲线呈自然周期性递现;
梦主自绘图数量大幅上升,非制度图构认同感快速增长。
此为官方首次承认:
“梦象图忆纪段,已具结构性文明特征。”
—
然而,现实试点中亦显出数项困境:
其一,在大食边陲的“焰根谷”,梦象纪段传播范围虽广,但图焰含义多属私忆层级,映感统一性偏低,制度难以收录。
其二,在天竺的“听焰庙”,图忆生成节奏过快,部分梦主因反复焰象冲击出现“梦识重焰疲劳”,导致短期情绪紊乱。
其三,在焰海“曲帛岛”,制度志者难以解释纪段之间的联系,出现梦主误判纪段对应事件的情况,混淆焰频史叙述。
—
为应对这些结构性挑战,沈茉凌于曲帛岛提出一项方案:
建立非制度性图忆场所,不作管理,不设义桥,只供焰象周期与图焰沉积自然映现之地。
她称此为:
“图忆映纪塔”
—
此塔非石非帛,而以“图焰结构碎象”为主材。
沈茉凌亲自挑选塔址,位于岛西崖顶,朝焰海之方,原为“梦骨坡”,地质稳定,常有风焰断涌。
她亲绘第一环构图,为未命之梦图,形似回字焰核,内不设象、外不设桥,唯焰线自缠。
图下题一行:
“焰非始焉之意,而为重焰之心。”
—
塔基以碎焰帛叠置,每片帛皆为无名梦主之自绘图焰;
塔墙以无桥图构焰笔拓写,不设注解;
塔顶挂一空帛,任其随风卷动,无字、无义、无制。
志者称此帛为:
“不言之纪”。
—
焰频系统对此未设否定,仅于结构判注中写:
“映纪塔不归档,不设逻辑编号,焰象记录形式不纳入制度排序,然其映感效应可列为‘文明意识栖息装置’。”
—
塔启之日,未设典礼。
岛上梦主百余人自至塔前,环绕而坐,无人讲话,仅闭目焰息。
有一孩童在塔前绘图一幅,形如断裂之梦墙,未绘完,便起身走开。
他未命图名,帛上留下一句:
“像我忘了的梦。”
—
沈茉凌将此图悬于塔内最上层,题曰:
“象之初”。
—
斐如意远在通义塔收到映纪塔构图帛册,一页未批,仅转予帛志馆,令存为:
“焰义双纪·纪象卷”。
馆内首次设“非义帛架”,不列序、不分编,只按梦象回响频率摆放。
纪溶封说:
“也许这就是梦象真正的时间。”
—
晚焰时分,沈茉凌独立塔顶,焰风轻卷。
她低声自语:
“若焰不能为年,则梦当焰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