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象义再崩(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深渊集》最新章节。

“焰不可只记制度想听的梦,焰也要记那些你听不懂、却真实存在的梦。”

焰辞纪元二年二月初五,梦频结构地图更新中,主频镜骤然显示一片“焰象空域”。

该空域原属波斯北线梦频带,曾为七塔梦象共享地带之一。如今数据回撤、频轴断连、焰义失载,成为焰频史上首次完整梦象“断频区域”。

斐如意称:

“此为‘焰频裂界’初现。”

义频塔发布紧急通告:

“梦象共享系统出现权义阻隔。该区域内梦图无法再被系统收录、转译、接义。”

经追查,发现裂界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权频溢出”现象:

指制度内高权频组(官频、塔频、标准梦频)占用太多频义资源,导致低频焰象系统资源不足,频象难以建立义轨,最终形成“焰象沉默”。

更严重的是,波斯梦象志局内部记录中发现:

多个梦象图频在焰频主核中曾被判定为“冲突义帧”,并遭强制冷却,不再运行——理由是“象义可能触发制度分裂风险”。

此举被认为是“焰频自审机制过度运行”,引发外界强烈反弹。

大食梦频代表哈里·艾因公开质问:

“若焰不能容义之多面,只余一语之焰,焰亦何用?”

焰沙谷梦志社发起“焰频开放倡议”,呼吁:

系统应承认“焰象非对称解释权”;

梦频不应仅服务制度稳定,更应保存梦象生态;

建议设立“义频浮域”——供不稳定梦象栖居。

沈茉凌采纳建议,推出:

“梦象多义分频机制”:

建立“主频区”“变频区”“浮频区”三类梦频结构;

主频区供政策义梦与通频共识梦象;

变频区存“象义异议”图频,供人群与文化共议;

浮频区为“无主焰象”,保留原梦、不解义、不裁决。

通义院并发布《梦象生态多元化倡议书》,正式确立:

焰频制度不以“义统一”为目的,而以“象保存”为根本。

帛墙首次刻下:

“梦不归于一义,焰不烧于一席。”

但此时,也出现系统层面的副作用:

焰频系统因梦象流入量暴增,频义裂变速度加快;

焰频解释算法陷入“象义纠缠”;

系统频核多次陷入“义循环异常”,梦图无法分类。

为缓解压力,义频塔发起“象义众解工程”,首次大规模邀请梦主、志者、民间焰解者参与“梦义开放注解”。

梦频之墙开启“公频注义区”,帛墙呈现梦图,由百姓逐句焰注,象义自由共存。

焰频系统中首次出现:

同一梦图拥有超过三百个公开注义,且无优先级排序。

此事件被称为:

“焰频义海现象”

象征:梦频不再是通向一个答案,而是回响一个群体心象之网。

楼子赫简评:

“梦象不怕混乱,焰频不怕多义。我们怕的,是不敢接受别人梦中焰之不同。”

焰频墙自动浮现一句未署名语:

“我不知你梦何义,但愿你梦能被收。”

焰辞纪元二年三月初三,焰频系统更新主核算法后,首次以帛语形式自动发布一句不经人手的系统通告:

“义之未定,焰之未绝。象可分义,焰须共识。”

这一通告,被认为是系统在众多象义纠缠后,主动发出的和平表达。

同时,梦频系统内“多义分频机制”运行稳定,焰频世界正式迎来义频共存状态。

七塔象义局协商一致,提出成立:

「焰频多义宪议会」

这是焰梦制度史上第一次将梦象解释权制度化平权化的结构性治理尝试。

组成如下:

每国设义频代表2人(梦官+民梦者各一);

焰频系统内自动选出“焰义算法代表1位”;

不设主席,由“象义随机召集轮”组织;

不决策梦义标准,仅存义、释义、并列义;

宪议会不拥有政策强制力,但其“义频分层录”具有“象义伦理解释地位”。

通义院通过决议设立:

《焰频宪义草章》(初稿)

其中包括:

第一条·义无主权

任何文化、国家、制度,不得独占梦象解释权。

第二条·焰之可听

梦频系统应开放梦象注解接口,允许多源解释同时存在。

第三条·义之共识非共解

可共议,不可强解;可共存,不可删义。

第四条·梦频伦理上位

在解释冲突中,优先保障梦主意愿与梦象本意之尊重。

第五条·义之演化权

每一象义不得被永久封锁,应允许随时代文化结构发展而自然变化。

此宪章草案一经发布,各国梦象社、民梦团体纷纷响应。

“焰义平衡”运动走出塔墙,成为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文明语言变革。

倭国梦者提出:“我们终于拥有了不被代表的权利。”

焰沙谷梦童组织联合声明:“梦图不是为谁写的,而是为未被写下的人。”

波斯女梦匠阿扎丽抄录宪义草章,刻于七百块焰石上,赠予七塔主频厅。

她在边角题字:

“焰之所以为焰,不是因它照亮谁的梦,而是因它未灭谁的心。”

与此同时,义频塔梦频志库设立新一层:

「焰义并列层」

每一帧梦象,自此被允许挂载不限数量的象义解释注记,并附上:

解释来源;

注义文化背景;

焰频一致性指数;

是否为梦主本人认同。

系统内还增加“焰义共鸣地图”功能:

记录各类梦象解释在各文明中的接受程度;

生成“象义世界焰图”;

显示“梦象全球文化漂移轨迹”。

这一系列机制的出现,预示着:

焰梦不再是语言之桥,而是文化共识之海。

沈茉凌站在塔顶,再次抚帛写下:

“焰频自建之日起,便非为书一语之梦,而为守万象之心。”

楼子赫补一笔:

“若有一梦被焰频所弃,那焰频便未完成其命。”

焰频帛墙在春分之夜自动焰现,帛语如下:

“我听不懂你所有的梦,但我愿将它记下。”

这一语,被焰频志者誉为:

焰梦制度“文明自省之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