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谜底人选(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选秀逆袭从祭天剧本成为C位出道》最新章节。

这么一琢磨,张岳脸上的笑容再也抑制不住。

就在这时,林导那洪亮的声音从还没有完全关合上的试镜房间里传了出来。

林超森直起腰,跟顾胤打了个招呼:“呀,顾胤你来了!来,坐这里。”

另一个人也跟着附和道:“早就盼着能跟顾老师合作一次了,顾老师那票房号召力,我们得提前排队预约,这次终于是约到档期了。”

顾胤看到对方座位前没有放置名牌,大致就知道这是资方代表了。

在林超森的剧组里,林超森向来比较强势,资方代表自然就需要低调参与,仅旁听不发言,那自然也就不需要名牌这种来做介绍,因此来影响演员的试镜水准。

另一个人笑着继续说道:“那必须的,也不看看顾老师是谁,那可是顾影帝,咱们借他的光,以后也多拿几个奖。”

顾胤微笑着向大家问了一声好,互相认识了下。

然后按照林超森的要求,坐到了他左手边空着的位置。

林超森将手边那摞资料推到顾胤的桌子上,说道:“你看看。”

本来,选角这件事在常规流程中,与演员本身并没有直接关联。

毕竟,演员更多时候是等待被选择的一方。

但林超森是一个特别关注演员之间化学反应的导演。

出于对顾胤接受《谜底》淡化了男一与男二之间的界限,林超森对此心怀感激,同时,出于对自身电影质量的要求,他就请顾胤一同参与到这次选角决策中来。

呈现在顾胤面前的资料并不繁杂,只有十几页。

但对于关键信息的呈现极为精准高效。

顾胤翻起来速度很快,这份资料列出了三位候选演员的表演经历。

按照时间倒序的方式,清晰地罗列着作品名称、所饰演的角色名、导演信息以及演员因何而出名的作品年表。

不仅如此,还补充了一些行业内高度认可的奖项等其他关键内容,为全面评估演员提供了依据。

顾胤很快便将资料浏览完毕,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其实,早在当天常虹提及传言中的试镜名单时,顾胤甚至都没有自己去搜索相关信息。

雨橙一知道顾胤要回京都,立马迅速行动起来,将三人的作品以及外界对他们的评价进行了系统整理。

从这些资料中,就能初步窥探出三人在饰演反派角色上的适配性了。

这三个演员的优劣势都很明显。

张岳,童星出身,这一背景既是他的优势,也是目前阻碍他进一步发展的桎梏。

优势在于,他突然转型饰演反派,这种巨大的反差能够制造出强烈的戏剧冲突,易引发外界的广泛关注和话题性,为电影的宣传推广提供诸多素材和亮点。

然而,劣势同样显着,由于童星时期塑造的形象过于深入人心,固有标签使得观众在观看他饰演反派时容易出戏,导致反派角色的说服力大打折扣。

这也是张岳目前在演艺道路上遇到的最大瓶颈。

明明他的演技没有明显瑕疵,却很难打破小时候给观众留下的固定印象。

作为童星的他,长大后在演艺事业上缺乏新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难以让观众看到他作为成熟演员的更多可能性。

林安博的情况与张岳有相似之处。

他的优势在于具备扎实的演技,如果能够出色地演绎反派角色,同样可以制造出令人惊喜的效果,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

然而,《谜底》中的贝尔角色对演员有着独特的要求,需要展现出一种厚重感,这种厚重感不仅仅体现在演技上,更体现在角色的气质和深度上。

而林安博过于青春的形象,可能会让角色显得过于单薄,难以承载起贝尔这个角色所蕴含的复杂情感。

最后一个是傅雷,在三人当中,他的商业价值相对最低。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在演艺方面没有优势。

恰恰相反,科班出身的训练赋予了他更强的角色塑造能力。

他的上一部作品,证明他可以细腻地表现出反派角色的复杂性,将反派内心的矛盾、挣扎以及邪恶的一面都演绎出来。

而且,此时他较低的大众认知度反而成为了一种优势。

观众不会因为对他过往角色的印象而预判他在《谜底》中的表现,能够以更加纯粹和客观的视角去欣赏他的演绎,这也为他塑造一个全新的、令人印象深刻的反派角色提供了有利条件。

估计林超森导演也是经过深思熟虑,权衡了各方面的因素后,才做出了这样的判断。

所以,在资料的排列顺序上,他将傅雷的资料放在了最后一个,这或许也暗示着在林导心中,傅雷是优先选择的科班出身的演员。

最具差异化优势的材料置身末尾,本就形成了记忆锚点。

综合比较下来,孰强孰弱似乎一目了然。

前面两位演员都不可避免地需要额外克服标签带来的干扰。

相比之下,傅雷更容易被观众所接受。

《谜底》作为一部商业片,从市场流量角度考量,或许另外两位演员更具优势。

但在演员阵容里,承担商业号召力压力的不是男二号,而是顾胤。

那男二角色相对小众的背景,就不会对整体票房产生太大影响。

此时,摆在制作方面前的关键问题,就聚焦在谁能为作品提升质感上。

既然三位演员都顺利进入终面,那么今天这场男二角色的试镜,将完全依赖演技,看谁与角色更为适配。

“从你的角度看,你觉得谁适合贝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