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麦收时节(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东北谢文东》最新章节。
第三百八十章:麦收时节
1952年的盛夏,骄阳似火,太阳宛如一个烧得通红的铜盘高悬于天际,无情地炙烤着大地。那炽热的阳光如同一股股滚烫的火浪,将黄土坡烤得发烫,仿佛能在上面煎熟鸡蛋。就连空气也似乎被这股热浪点燃,变得异常灼热,迎面吹来,犹如被火燎过一般,让人感到一阵刺痛。
然而,与这酷热的天气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村外那片热闹非凡的麦田。一眼望去,只见那金灿灿的麦穗沉甸甸地压弯了麦秆,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耀着耀眼的光芒,宛如一片金色的海洋。这片丰收的景象让人心情愉悦,充满了希望。
在这片麦田里,互助组的二十多号人正忙碌地劳作着。他们分散在田间,每个人都手持一把锋利的镰刀,动作娴熟而迅速地收割着麦子。随着镰刀的挥动,“唰唰”的割麦声响彻田野,此起彼伏,仿佛是一首美妙的交响乐。这声音与人们的说笑声交织在一起,比田里的蝉鸣还要响亮,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画面。
谢文东光着膀子,古铜色的脊梁上满是汗珠,顺着肌肉的纹路往下淌,在阳光下亮晶晶的。他手里的镰刀磨得锃亮,每挥一下,就有一捆麦子应声倒下,动作麻利得不像个快四十岁的人。李二柱跟在他旁边,累得气喘吁吁,手里的镰刀都慢了下来:“东子哥,你这劲头,比我这二十多岁的小伙子还足!歇会儿吧,别累着了!”
谢文东直起腰,用袖子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往远处望了望——麦浪翻滚,一直延伸到山脚下,去年用“分层播种法”种的麦子,果然比往年长得好,麦穗又大又饱满,一看就是丰收的景象。他笑了笑,又弯下腰割麦:“现在正是抢收的时候,耽误不得。你看这麦子,要是被雨淋了,一年的辛苦就白费了。”
李二柱叹了口气,也跟着加快了速度:“也是,去年咱要是没按你说的法子种,今年哪能有这么好的收成?我家那口子说了,今年多收的麦子,要给我做件新棉袄,再给娃攒着上学的钱。”
提到孩子,谢文东往田埂边看了一眼——谢念军正蹲在那里,手里拿着个小篮子,捡着掉落的麦穗。念军才八岁,个头还没麦秆高,小脸晒得通红,额头上的汗把头发都浸湿了,贴在脑门上,可他却没喊一声累,眼睛盯着地面,生怕漏过一个麦穗。
“念军,过来歇会儿,喝口水!”谢文东喊了一声。念军抬起头,看见父亲在招手,赶紧提着篮子跑过去,篮子里的麦穗已经装了小半篮。“爹,我捡了这么多!”他献宝似的把篮子举起来,脸上满是骄傲。
谢文东接过篮子,摸了摸儿子的头,发现他的小手都被麦穗的麦芒扎红了,心里一阵心疼:“咋不戴个手套?手都扎破了。”他从口袋里掏出块粗布,轻轻擦着念军手上的汗,又把自己的草帽摘下来,戴在儿子头上,“别捡了,去树底下歇会儿,等会儿你娘送水来,喝碗水再玩。”
“我不歇!”念军把草帽往头上推了推,又拿起篮子,“周先生说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能浪费粮食。我要多捡点,回家让娘给我做麦饭吃。”说完,他又跑回田埂边,继续捡麦穗。
谢文东看着儿子的背影,心里又暖又酸。他想起自己小时候,也是这么跟着爹娘在田里干活,那时候家里穷,别说麦饭,就连掺了野菜的窝头都吃不饱。有一年闹饥荒,他爹为了让他和妹妹活下去,去山里挖野菜,结果摔下了山崖,再也没回来。那时候他就发誓,要是以后有能力了,一定要让老百姓都能吃饱饭,再也不用饿肚子。现在,他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可他爹,却再也看不到了。
“东子哥,想啥呢?”李二柱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看你半天没说话,是不是累着了?”
谢文东回过神,摇了摇头:“没咋,就是想起以前的事了。那时候,哪能想到会有今天这样的好日子。”他指了指田里的麦子,“你看这麦子,今年亩产肯定能超过三百五十斤,比去年还多。咱互助组的人,今年都能吃上饱饭,还能给家里添点新东西。”
李二柱笑着说:“可不是嘛!我家那口子昨天还跟我说,等麦收完了,就去镇上扯块布,给娃做件新衣裳。以前哪敢想这些,能不饿肚子就不错了。”
两人正说着,就看见远处的田埂上,张彩霞提着个水桶,后面跟着几个妇女,往田里走来。彩霞穿着件蓝布褂子,头发用布巾包着,手里还拿着几个粗瓷碗,走到谢文东身边,把碗递给他:“快喝口水,解解渴。这水我晾过了,不烫。”
谢文东接过碗,一口气喝了大半碗,清凉的水顺着喉咙往下流,瞬间驱散了不少暑气。他看着彩霞,发现她的额头上也满是汗珠,脸颊晒得通红,心里一阵心疼:“你咋不在家歇着?这么热的天,跑出来干啥?”
“你和大伙都在田里干活,我在家哪坐得住。”彩霞笑着说,又给李二柱和其他几个人递了水,然后走到谢文东身边,发现他的草帽戴在念军头上,自己却顶着太阳,就把自己头上的布巾解下来,给谢文东系在头上,又伸手擦了擦他脸上的汗,“这么大的太阳,也不知道戴个东西,晒伤了可咋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旁边的李大嫂看到这一幕,打趣道:“谢大哥,你可真是好福气,嫂子对你这么好,又是递水又是擦汗的,我们看着都羡慕!”
其他几个妇女也跟着笑:“就是,谢大哥,你可得好好疼嫂子,别辜负了嫂子的心意!”
谢文东摸了摸头上的布巾,布巾上还带着彩霞的体温,心里暖暖的,笑着说:“那是,我媳妇最好,我肯定好好疼她。”
彩霞的脸瞬间红了,轻轻拍了他一下:“别胡说,大伙还在这儿呢。”说完,又提起水桶,给其他的人递水去了。
谢文东看着彩霞的背影,嘴角忍不住往上扬。他想起当年跟彩霞认识的时候,那时候他刚从部队回来,家里一无所有,彩霞却不嫌弃他,跟着他一起吃苦,一起过日子。那时候,他们住的还是破草房,冬天漏风,夏天漏雨,可彩霞却从没抱怨过,总是笑着说:“东子,只要跟你在一起,再苦的日子我也不怕。”现在,他们住上了土坯房,日子也越过越好,他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让彩霞和念军过上更好的日子,再也不让他们吃苦。
太阳渐渐西斜,田里的麦子也割得差不多了。互助组的人把割好的麦子捆成捆,扛到打谷场上。打谷场上,王满仓已经带着几个人,把脱粒机准备好了。脱粒机“轰隆隆”地响着,金黄的麦粒从机器里流出来,堆成了小山。念军也跑了过来,帮着把散落的麦粒扫到一起,小脸上满是兴奋。
“东子,你看这麦粒,多饱满!”王满仓走过来,手里拿着一把麦粒,递给谢文东,“今年的收成,比咱们预想的还好。我算了算,咱互助组的二十多户,平均每户能分三百多斤麦子,比去年多了五十多斤。”
谢文东接过麦粒,放在手里捻了捻,麦粒圆润饱满,带着股淡淡的麦香。他看着打谷场上堆成小山的麦粒,心里满是欣慰:“太好了!今年的粮食够吃了,还能多出来不少。我想着,把多出来的麦子,捐一部分给前线的志愿军,让他们也能吃上饱饭,好好打仗,保卫咱们的国家。”
王满仓点点头:“我看行!咱现在能过上好日子,都是前线的志愿军在外面拼命换来的。捐点麦子是应该的,我这就跟大伙说去,肯定没人反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