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裁军令下(一)(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我和赵匡胤称兄道弟那些年》最新章节。

晨钟还未敲响,枢密院承旨曹彬就踏着积雪闯进我的值房,他狐裘领子上沾着的冰晶在烛火下像碎钻般闪烁。

我正用银刀刮着昨夜凝在砚台里的墨冰,看他从怀中掏出那卷黄麻纸时,刀尖在砚底划出刺耳的声响。

诏书右下角"付殿前都点检司"八个朱砂字洇透了纸背——这分明是官家亲笔,却跳过了枢密院用印的流程。

"监正且看这个。"曹彬的指尖点在"诸军年五十以上及羸弱者"那行字上,我看见他指甲缝里还留着昨日校场比箭时的松脂。

当读到"各军指挥使须于三十日内具实上报名籍"时,窗外的风雪声突然变得极远,耳边只剩下自己太阳穴突突的跳动。

这份《汰选诸军诏》最要命的是最后那句:"所裁兵员赐钱五贯、田二十亩,愿归乡者另给耕牛一头。"

我抓起算盘噼啪作响:按殿前司在册八万六千人算,就算只裁两成...铜钱和耕牛的开支能让三司使吐血。

但真正让我后颈发凉的,是诏书里藏着的钩子——它只字未提具体裁撤比例,却要求各军主将"自拟章程"。

这分明是官家要看看,到底谁在吃空饷!

曹彬突然按住我的手腕。顺着他的目光望去,石守信带着十二名牙将正穿过宣德门,他们铁甲上凝结的霜花在晨光里泛着青。

这位殿前都指挥使的脚步比平日重三分,踩得御道上的冰碴咯吱作响。

我慌忙卷起诏书,却见赵光义从右掖门转出来,他紫袍玉带的身影恰好截住石守信一行人。

晋王手里晃着卷黄绫文书,那分明是另一份发给侍卫亲军司的诏书副本。

"苏监正!"石守信的吼声震得檐上积雪簌簌下落。

他劈手夺过诏书,铜铃般的眼睛扫过那些要命的条款时,我分明看见他腮帮上的肌肉绷成了铁块。

他身后那些将领的脸色更难看了——王审琦的族弟王继勋甚至下意识去摸腰间的金鱼袋,那里面装着的,怕是比空饷名册更见不得光东西。

日头爬上鸱吻时,垂拱殿方向传来瓷器碎裂的脆响。

前来报信的小黄门说,官家当着一众节度使的面,亲手摔碎了盛着裁军方案的漆盒。

盒子里那些奏章我认得——昨日赵普派人送来让我核对过的,上面详细列着各军虚报员额的证据。

最绝的是其中还夹着几张契丹人采购军械的单据,墨迹新鲜得能蹭脏手指,落款却是三年前的日期。

午时三刻,我撞见失魂落魄的韩重赟从枢密院出来。

这位侍卫马军都指挥使的蹀躞带上少了块玉佩,取而代之的是道新鲜的鞭痕。

"三衙会议"的铜牌在他腰间晃荡,上面新刻的"限三日"三个字还散发着松木香。

他突然抓住我的胳膊:"高兄,你说河北那些屯田..."

话没说完就被皇城司的人隔开,我只来得及往他袖中塞了张字条——上面写着司农寺刚统计的荒田数目。

暮鼓响起前,整个汴梁城都知道了两件事:一是捧日军左厢第三指挥使连夜带着三十亲兵出城"剿匪",二是三司使楚昭辅在户部库房晕了过去。

当我举着火把翻检武库账册时,突然在甲杖类目里发现蹊跷——显德六年登记的五千张弩机,如今库存竟多了两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