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武库迷云(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我和赵匡胤称兄道弟那些年》最新章节。

他坚持要亲自查验王继勋在城外的别院,我们便沿着结冰的汴河往西走。月光照在冰面上,像撒了层盐粒。

转过粮仓拐角时,高怀德突然按住我的肩膀。他耳廓微动——那是常年射箭之人对弓弦震颤的特殊敏感。

说时迟那时快,一支三棱箭破空而来,擦着他仰头后撤的鼻尖钉入身后榆树,箭尾雕翎犹自颤动。

第二箭接踵而至,这次直接穿透了他抬臂格挡的皮护腕。

"东南角!"高怀德把我推进粮垛缝隙,自己却迎着箭矢方向冲去。

第三支箭从他锁骨下方贯入时,我清楚看见箭杆上缠着南唐军械监特制的青丝线。

刺客在屋脊上腾挪的身影被月光勾勒得清清楚楚,可当高怀德带伤跃上房梁,只拾到半块沾着马粪的靴底印。

最蹊跷的是那支留在伤口里的箭镞。郎中剜出时,带出粒豌豆大的青金石——这种于阗宝石当时正被晋王府严格控制着边贸渠道。

高怀德与我汇合后解释:"箭上淬的不是毒...是辽人治伤寒的狼毒花汁..."

五更梆子响过第三声时,我们跟着漕运衙役的灯笼摸到虹桥码头。

那艘标着"曹州常平仓"的粮船吃水极深,可船板缝隙间漏出的却不是麦粒,而是带着腥味的铁锈末。

高怀德假意失足落水,攀住船舷时指甲缝里带出了甲叶边缘特有的淬火蓝痕。

当司农寺主簿举着账册声称运的是陈年黍米时,我掀开了最上层麻袋——下面整齐码放着用豆粕包裹的铁甲。

每领甲胄的掩心镜都被故意做旧,但翻到内衬就能看见新鲜的"太原监造"錾印。

最惊人的发现在底舱:二十个装满粗盐的陶瓮,瓮底全用蜂蜡封着青金石原矿,那幽蓝光泽与高怀德伤口里取出的如出一辙。

押船的汉子突然暴起,却被石守信派来的亲兵按在米堆里。

他腰间的辽式蹀躞带扣开,掉出半块契丹文的铜符——正是南院大王签发给边境商队的特许令。

后来验看那批甲胄,护肩位置全被重新打孔,恰好能适配辽军特有的狼牙箭囊。

垂死的押运人最后念叨的"四郎",后来查明是河北某个私盐贩子的诨名。

新颁布的《武库点验条例》实行"三锁分持"。

点验工作由枢密院、三司使、皇城司三衙长官共同督导,下设点验使(文官)、监检官(武官)、录事各一员,每季对汴京十二武库实施轮检。

晋王赵光义作为军器监提举官,需全程见证但不直接参与具体点验。

武库正门、侧门、密档室分别由三司掌印官、殿前司都虞候、皇城司干当官持鱼符钥匙开启,三钥须在辰时初刻同时插入锁眼。

发现账物不符时,立即封闭该库区,点验使当场用火漆封存证物,三日内呈递垂拱殿专项奏报。

新条例正式执行那日,我看见晋王亲自试验钥匙的契合度。

他腰间玉佩突然坠地,露出半截与契丹文皮卷质地相同的衬里——后来才知那是他负责接待辽国使节时收到的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