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寒夜薪传(一)(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我和赵匡胤称兄道弟那些年》最新章节。

这矛盾谶语让我突然想起——冯氏别院那株樟树,正是当年刘知远驻跸襄阳时亲手所植。

汉水北岸的铜匠坊里,王廿七正用陶范扣住烧红的铜锭。

心理还在吐槽:这冯家的铜料杂质忒多,怕是掺了私铸钱币的边角料...

老铁匠突然抄起铁钳夹出块发黑的铜锭:"苏大人且看!"断面上的雪花状纹路揭示着铅锡超标的秘密——这种合金根本承受不住水车转轴的冲击力。

第二次,当铜液流入陶范的瞬间,潮湿的模具突然炸裂,飞溅的青铜汁在雪地上烙出狰狞的焦痕。

王廿七扑灭衣摆火星时,我发现他虎口结着层淡绿色的铜锈——昨夜用明矾水清洗模具时,我们忘了五代时期的明矾含硫量超标。

第三次尝试采用了"活范法"。

王廿七带人现伐的柳木冒着汁液,高温下竟与铜液发生置换反应。

成型的轴承表面布满树皮状的凸起,喻皓用锉刀修理时,整块铜胎突然像酥饼般层层剥落。

老匠人弯腰拾起碎片时,我听见他腰椎发出枯枝折断的脆响。

我们不得不启用备选方案:熔毁司天监带来的浑天仪残件,毕竟这玩意纯度最高。

当那些带着星图刻度的青铜在坩埚中化成金红色浆液时,随行的年轻吏员突然跪下叩首:监正大人竟连太宗钦赐的仪器都敢熔...

我却盯着手机里下载的《金属疲劳周期表》,在沙地上画出双层浇铸法的示意图。

真正的突破还得看喻皓,他发现将熔化的青铜先浇入松木模具,待表层凝固立即倒出中心液体的"空心铸造法",竟使轴承重量减轻四成。

张五带人砍来整片楠竹林,用竹纤维混合陶土做出的新型磨具,让轴承内壁光滑得能照见人影。

可是问题还没完。晨霜还凝在铁砧上时,喻皓的右臂已经举着磨损的铜轴承凑到我眼前。

"苏大人说的滚珠结构,"他用指甲刮着凹槽里的金属屑,"比滑槽省力三分,可这磨损..."

阳光下,原本光滑的铜质表面布满了蛛网般的划痕,像极了冯氏别院里那幅被虫蛀的《江防图》。

我们尝试了七种润滑方案:茶油很快板结,蜂蜡遇冷开裂,就连从襄阳守军那里讨来的马油,也在两个时辰后变成黏稠的胶状物。

我们围着试验台像群炼丹术士。

第七次失败的鱼油配方在陶碗里结成胶冻,王廿七突然把铁勺砸向冰面:"老子不信这个邪!"

老头当年在太原军械监,就是用这法子救活过床弩...

正当众人束手无策时,刚捡到铁勺的王廿七突然盯着正在煮沥青的民夫发呆——那口锅里飘着的,是渔民补船用的桐油混合鱼脂。

"试试这个!"老铁匠抄起木勺就往轴承上浇。

滚烫的混合物在金属表面形成琥珀色的膜,我摸出手机里的化学公式大喊:"是铜离子络合反应!"

经过二十次满载测试后,轴承竟依然顺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