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找工作难(1/1)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四合院之胎穿1937》最新章节。
走到厨房不远,郑岩听见厨房内有范长青和刘强的聊天声。
“强子,张铁他们回来,你先做菜吧,别的事,咱们吃完饭再说。”
“行,师父。吃了饭,我也和石头说说。石头的脑子转得快,也许会有不一样的主意。”
走到厨房门口,郑岩笑着开口说道:“大师兄,您要和我说啥呢?”
进了厨房,喊了范长青一声“舅舅”,又伸手想接过刘强手里的锅铲。
“这口大锅我来做,你用旁边的小锅做菜,咱俩同时做菜,速度也快点。”
刘强缩手躲了一下,让郑岩用小锅炒菜,自己用大锅。
郑岩闻言,没有拒绝。来到灶台里面,准备用小锅炒菜。
现在时间已经不早了,虽然之前已经把菜都备好了,就是自己一个人做菜,也能保证在十二点之前把菜全都做出来。
但是两个人做菜,肯定比一个人做菜更快,这样也能早点开席。
刘强又接着说道:“是这么回事,我们不是搬去十里堡了吗。小梅在家就是看孩子,也没别的事,她就想着孩子睡着后,在房子后面开荒一小块地,种种菜。
等孩子大了,她还想把户口迁回去,加入村里的合作社,在村里上工,过年的时候,能分点口粮、肉啥的。”
郑岩一惊,虽然不知道历史上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生产队的,也不知道农村户口对找工作有没有影响。但是三年灾害时期,还是有所耳闻的。
那三年,城里人虽说吃不饱,但是每月都有最低粮食的分配,勉强饿不死。
而农村则不一样。农村属于产粮地,但是因为某些原因,导致农村产出的粮食全部交了公粮,农民自己却没粮食吃,甚至有些地区出现了饿死人的情况。
郑岩炒菜的动作一顿,随即继续炒菜。脑海却在想着,应该找什么理由,打消刘强夫妻迁户口的想法。
郑岩随口说道:“大师兄,嫂子想在院子里种点菜,这没什么关系。至于迁户口的事,可以先缓缓。佳欣现在大了,你们应该考虑的是今年让她去上学,还是明年让她去。
而且,你们也得去打听一下,如果佳欣是农村户口,她应该在哪里上学?城市户口,又可以去哪里上学?这些事情,你们都得打听清楚了,再考虑迁户口的事。”
刘强边做菜边回道:“这些我们都考虑过。我们现在住在村里,平时吃的菜,都是我岳父岳母他们家菜地里的,所以小梅想在院子里开块菜地。
佳欣读书可以晚一年,现在工厂已经规划了一块地,准备建一个工厂子弟学校,到时候就让佳欣在子弟学校读书。”
郑岩点头赞同道:“这样安排就很好了。嫂子在院子里种种菜,粮食可以在村里买,反正您挣的钱,养家糊口足够了。以后工厂再招工人,能帮嫂子找份工作,就最好了。不管怎么说,都比种地强,对吧?”
范长青闻言,连连点头附和道:“石头这话说的对。你在工厂好好干,和你们厂里的领导们混熟,尤其是你们食堂主任。
等以后厂里招人,你花点钱,请食堂主任吃饭,托他帮帮忙,在厂里给小梅安排个工作。到时候,你们夫妻都是工人,比种地种菜强。”
刘强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师父、石头,不瞒你们说,我和小梅也有这个想法,只是想进厂工作没那么容易。
这次棉纺厂建厂,征用了包括十里堡在内一共三个村的土地。其中十里堡和大王庄被征用的土地较多,这两个村,每个村补偿了五十个工作名额。佟家村被征用的土地较少,补偿了二十个工作名额。
听我老丈人说,这些工作名额,本来只够村里一户人家分一个名额,多出的几个名额是打算换钱,给村里人分的。可因为工作名额的事,三个村的人,只要结婚的,都分家了。
别的村,现在有多少户人家,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十里堡之前是四十一户人家,因为工作的事,从之前四十一户,变成现在一百二十多户。”
郑岩立即问道:“那工作呢?这么多户,工作名额才五十个,怎么分?”
正在烧火的范长青也抬头看向刘强,等着他继续说下去。
刘强嘿嘿一笑:“还能怎么分?当然是之前四十一户一家一个工作名额。如果连后面分家的能分,五十个工作名额也不够啊!
剩下的九个名额,村长让他们每户交五十万,然后参与抓阄。如果不想参与抓阄,那就出钱买,一个名额两百万,九个名额一千八百万。村长也说了,不管是抓阄还是直接买,钱都会拿去买耕牛。”
郑岩扭头看向刘强,疑惑道:“那他们不是白分家了?”
刘强摇摇头:“也不能这么说。除了三个村子的一百二十个工作名额,棉纺厂在城里也只是招了一百八十人,给退役军人留了七百人的名额。
不过,到昨天为止,棉纺厂也只有五百七十七入了职,还有四百多人没来。
村里分了家的人,现在都在等着棉纺厂再给村里一些名额,也在等着棉纺厂再招工的时候,能去碰碰运气。”
郑岩微微摇头:“能等到还好,就怕他们都是白等。秀兰嫂子回来,组织给她安排了工作。我娘回来了,组织也会安排工作。
在朝鲜战场的其他军人回来,组织肯定也会给他们安排工作。”
刘强闻言,赞同的点头道:“这个是肯定的。所以小梅才想着迁户口回村里,就是想着为家里减轻一点压力,多存点钱。等孩子们长大了,能拿出钱给他们买份工作。”
说完这话,刘强看了眼郑岩,又看了眼范长青。
听刘强说出了迁户口回农村的主要原因。郑岩不知道该说什么。几年后的三年灾害,现在不能说出来,就是说出来了,也不会有人相信。
范长青闻言,张了张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现在这个时期,就是有钱买工作,也不一定能买到。
留给军人的工作名额,工厂没人敢卖,上面领导肯定会盯得很紧。
外面也没人会想着要买军人们的工作名额。普通老百姓不说有没有钱买工作,就是有钱,也不敢去买。
至于从其他人手里买工作?别闹了,现在缺工作的人,十个人里面最少有七个缺工作的。那些应聘成功的人,根本就不可能会把工作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