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左良玉夺炮(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明末: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最新章节。

左良玉热心积极救援许州,不是没有原因的。

因为他一家老小都在许州安置。

现在许州解围,闯贼被赶走,他暗中松了口气。

汤九州作为副将,麾下不过两千人。

而左良玉现在已是中州一带实力最强的总兵,部众多达一万有余。

左良玉从万历末年的小兵做到了辽东车右营都司,又被革职,再跟随孙承宗复职,在大凌河之战有功,升为副总兵。

崇祯五年,陕北流贼进入山西,朝廷计划调陕西、河南、京师等地明军将窜出西北的流寇压缩包围后聚歼。

左良玉领两千昌平军南下,从此踏入河南。

而这两千昌平军,也成为左家军班底。

从崇祯五年到九年,四年之间河南巡抚换了三个。

五省总督从陈奇瑜换成洪承畴。

又冒出一个五省总理卢象升。

左良玉跟着这些大佬跑来跑去,剿来剿去,流贼越剿越多。

这些年,左良玉眼见四川副总兵邓玘因缺饷被哗变士兵杀,悍将曹文诏因轻敌和缺乏援助,被流寇包围而全军覆灭,尤世威部因缺乏给养而被瘟疫拖垮从而被流寇击败,受了重伤的尤世威还遭受处罚等等不一一列举。

见识了太多同僚生死起伏。

他感悟到,想活命,就要养寇自重。

《明史·左良玉传》:“左良玉勇于虐民,怯于大战,避战自保,养寇为患。”

他操作很简单,大量招降纳叛、裹挟流民,让投降的流寇和流民来对付流寇。

这样在亲军无损情况下,和流寇展开持续和规模化的作战,加重自己在朝廷的分量。

同时也反向威慑着朝廷,不要随意动他。

但这样做也有一个致命缺点,那就是粮饷。

作为援剿总兵,朝廷拨付给他的粮草是定数,不可能他搞到多少兵,就给他供多少粮草。

辽东粮饷朝廷还勉强支撑,这些中原大地跟着流贼到处跑的总兵,粮饷都有积欠。

左良玉部众严重超员,他只能自行解决粮饷问题,放任部下劫掠。

现在左良玉就看中了周贼的这些火炮。

看着不过两千多人,竟然有火炮十几门,岂不是如探囊取物?

缴获火炮的机会难得,他积极向巡抚陈必谦求战。

陈必谦还真有点不适应,左良玉这两年招降流贼和饥民,从四五千人现在膨胀万余,挟兵自重,多有违命,今日竟如此积极。

左良玉的战法也很简单,把这些降兵饥民编为后五营,负责冲阵。

春秋农闲时会操练一下阵法和武器,只能说聊胜于无。

“擂鼓!”

后五营向保民营冲阵。

陈必谦和左良玉了望,见对面摆的一字长蛇阵。

“这是什么打法?”陈必谦笑道,“周怀民毕竟是生员,匆忙举事造反,哪里懂什么阵法。”

汤九州是个高个子,他惊异道:“他们后边上来不少人,乱哄哄的,是干啥?”

汤九州是这三位里面最没发言权的,按照历史轨迹,他上个月和左良玉一起在嵩县攻打闯贼,被困绝路,左良玉溃逃,只剩他自己战死。

他现在能活着,应该感谢周怀民。

西边的保民营张国栋见对面人山人海,少说得有七八千人冲阵,也没个什么阵型,全靠人多。

自己炮兵的装填速度,在射程内,也只能有两轮炮击。

对面人比流贼的步兵多出一倍,侧翼也扑了上来。

“老邓!快点!”

邓文章正指挥货夫,在河边掘土装麻袋。

货夫和村民都在忙着挥动铁锹。

“农会主事的!俺帮你们装麻袋,到时候要给我们来建农会打井啊!”那边都开始擂鼓了!新郑附近的村民边干活还有功夫提条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