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5章 星核星际通信基站信号中断危机(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爆笑修仙:现代物品乱入修仙界》最新章节。
第一千七百三十五章·星核星际通信基站信号中断危机
超宇宙“星际通信联盟”运营的“星核通信基站”,是连接“仙女座星系”与“三角座星系”的“战略通信枢纽”,依托“超大功率信号发射器+量子通信加密”技术,负责转发两大星系间的政务、军事、商业等“高优先级信号”,设计指标为“信号覆盖半径≥600光年”“通信中断率≤0.001%”。该基站自建成以来,已稳定运行1200天,是超宇宙星际通信网络的“核心支柱”。
然而,在超宇宙标准时第1080天,一场“毁灭性”的信号中断危机突然爆发。凌晨1:00,基站的“主信号发射器”突发“高压击穿”,瞬间导致所有信号传输链路中断——仙女座星系的20个文明与三角座星系核心星域彻底失去联系,包括“星际联合防御舰队”的军事调度信号、“超宇宙能源理事会”的紧急能源调配指令在内的超千万条关键信号全部丢失。
“备用发射器也失效了!我们的‘量子通信加密模块’出现‘不可逆损坏’,连应急通信频道都无法启用!”基站站长卡伦·琼斯在紧急通讯中向联盟总部嘶吼,声音因恐慌而颤抖,“如果72小时内无法恢复通信,两大星系间的军事防御协作将陷入瘫痪,经济贸易损失预估超1000亿信用点!”
联盟总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最高级别星际通信应急响应”,派遣以通信工程与量子技术专家林修为核心的修复团队,乘坐“光速通信救援号”飞船赶赴现场。飞船搭载了“便携式量子通信终端”“超大功率备用发射器”等尖端装备,以超光速航行,60小时后抵达星核通信基站。
林修团队一登上基站,就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紧迫感——主控室的屏幕上满是“信号丢失警报”,主信号发射器的外壳已因高压击穿出现“焦黑裂痕”,散发出刺鼻的臭氧味。团队没有丝毫耽搁,立即展开系统性排查。
第一步:紧急搭建临时通信链路
1. 部署备用通信设备:将携带的10台“便携式量子通信终端”通过“星际应急通信卫星”组成临时通信网络,为两大星系的“核心政务”“军事指挥”提供最低限度的点对点通信服务,缓解紧急通信压力。
2. 隔离故障区域:切断主信号发射器、备用发射器与外部网络的连接,防止潜在的“故障扩散”;同时启动基站的“电磁屏蔽系统”,避免外部电磁干扰影响抢修工作。
第二步:故障根源深度诊断
1. 主信号发射器:拆解后发现,发射器的“核心功率放大管”因“宇宙射线辐射”导致“栅极击穿”,输出功率从额定的1000kW骤降至0;发射器的“高压电源模块”因“散热系统失效”(冷却风扇积尘堵塞),温度从正常的60℃升至200℃,加剧了功率放大管的损坏。
2. 备用信号发射器:检查显示,备用发射器的“信号调制模块”存在“设计缺陷”——模块的“滤波器带宽”过窄,无法适配两大星系间的“信号频率波动”,长期运行导致内部元件“疲劳损伤”,在主发射器故障时未能正常启动。
3. 量子通信加密模块:拆解模块核心部件后发现,“量子纠缠态发生器”的“超导量子比特”因“低温冷却系统泄漏”(液氦泄漏率达15%),温度从-273℃升至-250℃,超出超导临界温度,导致量子纠缠态“坍缩”,加密与解密功能完全失效。
4. 信号接收与监控系统:基站的“全向接收天线阵列”因“强电磁脉冲影响”(主发射器击穿时产生),3座天线的“馈源喇叭”发生“物理变形”,信号接收效率从95%降至30%;监控系统的“数据存储服务器”因电磁脉冲攻击,丢失了近1个月的运行日志,无法追溯故障前的信号状态。
第三步:分系统修复与升级
1. 主信号发射器修复:
- 更换烧毁的核心功率放大管,采用“抗辐射加固型功率管”,栅极击穿阈值提升3倍;清洗散热系统的冷却风扇,加装“自动除尘滤网”,同时升级“温度监测传感器”,当温度超过80℃时自动启动备用散热。
- 修复高压电源模块,更换老化的“电容”“电阻”元件,增加“过电压保护装置”和“漏电保护器”,确保输出电压稳定在50kV±2%,一旦出现异常立即切断电源。
2. 备用信号发射器优化:
- 重新设计并更换信号调制模块的“滤波器”,将带宽从10MHz扩展至50MHz,确保能适配两大星系的信号频率波动;同时升级模块的“信号补偿算法”,提升抗干扰能力。
- 编写新的“启动控制软件”,增加“多条件触发”功能——当主发射器功率异常、温度过高或信号中断时,备用发射器能在0.001秒内自动切换启动,确保通信不中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3. 量子通信加密模块修复:
- 更换泄漏的“液氦冷却管道”,重新注入“超高纯度液氦”,将量子纠缠态发生器的温度稳定在-273℃;加装“泄漏监测传感器”,实时报警液氦泄漏情况。
- 修复损坏的超导量子比特,优化“量子纠缠态维持算法”,将量子通信的“保真度”从90%提升至99.9%;增加“量子密钥更新模块”,每10分钟自动更新一次加密密钥,提升通信安全性。
4. 天线阵列与监控系统修复:
- 使用“高精度整形工具”对变形的馈源喇叭进行修复,恢复其原始尺寸和形状;对天线的“相位校准器”重新进行“激光相位校准”,将相位误差控制在0.01°以内。
- 更换损坏的数据存储服务器,安装“电磁脉冲防护装置”;建立“异地数据备份系统”,将运行日志实时同步至联盟总部的备份服务器,避免数据丢失。
第四步:系统联动调试与通信恢复
1. 全系统联调:启动修复后的通信系统,模拟“军事调度信号”“政务指令”“商业数据”等不同类型的信号传输测试。结果显示,信号覆盖半径达620光年,通信中断率降至0.0001%,量子通信的加密强度和传输效率均远超设计标准。
2. 分阶段恢复通信:首先恢复“军事指挥”“紧急政务”等最高优先级信号的传输;24小时后,逐步恢复“商业贸易”“民用通信”等普通信号的传输,确保整个通信网络平稳过渡。
修复工作持续了70小时。当卡伦·琼斯站长通过终端成功接收到来自仙女座星系的“军事防御协作指令”,并确认信号传输稳定时,激动得热泪盈眶:“林修,你不仅修复了通信基站,更保住了超宇宙两大星系间的‘战略联系’!”联盟总部决定将林修团队的“通信系统修复方案”和“安全升级技术”列为“超宇宙星际通信基站安全建设标准”,在全宇宙推广;同时建立“星际通信网络实时监测平台”,提前预警潜在故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