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章 令牌落地,声响清脆(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大庆:娶范妹妹,解锁盖世绝学》最新章节。
刑台四周,士兵披甲执锐,阻挡围观民众。
民众纷纷议论。
“此人乃酷吏,为求升官,无视民众生死,致使无数百姓丧命。”
“我有扬州的远亲。”
“他自扬州逃亡至此,向我们揭露了此酷吏的恶行。据说,为修城墙,他强令百姓赴邻县砍柴,寒冬腊月,仅给少许粮食,逼他们昼夜劳作,我那远亲只能逃离。”
“扬州有很多人冻饿而亡于荒野。”
“更有甚者,他命人河中破冰,冰水刺骨,破冰者当晚便染伤寒,治疗不当,数日即亡。”
“太可怕了。”
“为升官竟如此丧心病狂,何曾将我等平民性命放在眼里?”
“在他眼中,我等性命恐怕分文不值。”
“初闻他升任左丞相,我还惊讶不已,此人怎配为丞相?”
“德不配位!”
“如今,他终得报应。”
“还我儿命来!!”
“还我儿命来!!!!!!”
一位老妇突然从人群中冲出,欲冲入刑场,被全副武装的士兵阻拦。
老妇将篮中蔬果鸡蛋掷向处刑台。
“你罪该万死!”
“死有余辜!!!”
“……罪有应得!!!儿子,看到了吗?这恶人终于要被斩首了!”
老妇泪流满面。
旁观民众议论纷纷。
“听说这老妇也是扬州逃难而来,她儿子就是被此人害死的。”
“她现在与儿媳相依为命。”
“两个女子,在这世道何其艰难。”
“造孽啊。”
民众面露同情。
一些官员立于人群中,目睹杨宪被菜叶鸡蛋掷得满身皆是。
唏嘘声起。
一代权臣,竟落得如此下场。
李善长与胡惟庸亦在人群中,身着便服,目睹此景。
“杨宪,终是罪有应得。”
胡惟庸出言嘲讽。
杨宪猛然抬头,双眼赤红,一直低垂的头颅终于昂起。
“他们为荣耀而死,为扬州献身,死得其所!”
“我未曾有错!”
“错的是你们!”
“错的是皇上!”
“我绝无过错!!!”
“午时已到——!!”
“行刑——!!!”
行刑官望了眼燃尽的更香,掷出斩首令。
“斩——!”
令牌落地,声响清脆。
刽子手大刀一挥,鲜血染红了刑台,杨宪的时代宣告终结。
李善长与胡惟庸目睹此景,心中快慰。
拦路石终于清除。
从此,再无人能挡他们前路。
...
杨宪斩首后不久,朱元璋召见李善长。
亭中,朱元璋倚栏而立,以食饵投喂池中鱼群。鱼儿五彩斑斓,争食间鳍尾翻飞,水面荡起粼粼波纹。
荷叶点缀水面,一抹绿意盎然。
朱元璋望着争食的鱼群,眼神微眯。
“真是贪婪。”
“但我手中食饵有限。”
“不争,便无食。”
“先生是否也这么认为?”
言罢,朱元璋转身将食饵递给宦官,笑容满面地迎向李善长。
李善长头戴官帽,身着绯红官袍,须发斑白,满脸皱纹。
“能为陛下所食,乃鱼儿之荣幸。”
朱元璋笑声更浓。
“先生真是会说话。”
“深得我心。”
“自滁州相遇,先生之才智便令我惊叹。”
“先生功不可没。”
“一路相伴,共创大明,实属不易。”
“当初先生屡次向我进言。”
“我才能有今日之成就。”
“我最初对先生最为信任。”
“因此让先生留守,我亲自领兵出征。”
“先生也没有辜负我的期望。”
“前线将士的粮草从不短缺。”
“若没有先生,恐怕就没有今日的我,朱元璋。”
李善长内心暗自得意,但面上仍谦逊地说:
“皇上太客气了。”
“这是臣分内之事。”
“臣只是尽了职责而已。”
“呵呵。”
“先生不必如此谦逊。”
“我心中时刻铭记着你的功劳。”
朱元璋话锋一转,“先生今年该有六十五岁了吧,如此高龄还如此不辞辛劳,真是我大明的支柱啊。”
“百官都应以先生为榜样。”
“若百官都能如先生这般,我就省心多了。”
李善长一愣。
他明明才六十二岁。
难道皇上记错了他的年龄?
“皇上,您是否记错了?”
“臣今年刚满六十二。”
“皇上,是您记错了。”
“我明明记得你已是六十五岁了。”
“我的记忆力很好,不可能出错。”
“反倒是先生,怎么连自己的年龄都能记错呢。”
朱元璋坚持认为李善长记错了年龄。
李善长不解。
自己的年龄,怎么可能记错。
他确实只有六十二岁,可皇上却说六十五。
皇上的年龄比我小,怎么记忆力还不如我呢?
难道皇上糊涂了?
李善长还想争辩,但看到朱元璋深邃的眼神,他心头一凛。
突然意识到了什么。
顿时心生惶恐。
不敢再争辩了。
与朱元璋简单交谈几句后,李善长失魂落魄,踉跄着离开了皇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