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8章 吾真乃智者!(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大庆:娶范妹妹,解锁盖世绝学》最新章节。

但朱元璋欲将此机会留给儿子朱标!

第191章 府试在即,考生们:苦难又将降临!

正当朱元璋与朱棣觊觎高丽之时。

大明国内。

府试即将拉开帷幕。

万千通过县试的士子,如同临战,神色凝重。

科举之路,三年一试,难关重重。

加之遇叶轩这般严苛考官,过关更是难上加难。

王家府邸。

寒风凛冽,拍打着窗棂。

窗户微启,寒风嗖嗖灌入。

“真冷!”

王宇坐在窗边书桌旁,不禁打了个哆嗦,紧裹棉袍。

“这天气冷得要命。”

“何时才能变暖啊。”

他搁下笔,伸手至腿上手炉取暖。

“嗯,真暖和。”

“一个火盆不够热。”

“要不再添几个?”

王宇望向室内的火盆,炭火正旺,暖意融融。

思索片刻,他决定再加个火盆,屋内随即温暖许多,他这才心满意足,继续埋首科举复习。

本届科举非同寻常,考官乃叶轩。

叶轩所出题目,鲜少涉及四书五经或儒学精义,范围极广,涵盖天文地理、算数断案、五谷知识等。

考生们需涉猎更多内容。

王宇书桌上堆满书籍,《墨经》、《考工记》、《夏小正》、《齐民要术》、《水经注》、《营造法式》、《梦溪笔谈》、《王祯农书》等,内容涉猎力学、光学、几何学、工程技术、手工业规范、制造工艺、农作栽培、家畜饲养、地理、建筑学等。

这些书籍皆出自礼部六品主事叔父之手,他费尽心力,通过各种关系搜集而来。

即便如此,部分书籍仍不完整。

但王宇已感满足,若无叔父之力,他难以集此众多书籍学习。

普通或贫寒学子,或许连一本都难以获得。

他出身优渥,方能拥有如此丰富的学习资源。

“府试在即。”

“我得赶紧再复习几遍。”

“实在不懂的内容,只能舍弃。”

“但愿叶轩出题别太难。”

“我略通天文地理、算数断案、五谷农事等学识,叶轩的题目再难,也难不住我,我总能答上几点。”王宇自信满满,但仍谨慎地反复复习各项知识。

同为考生的周进,家境远比王宇贫寒。冷风穿透破旧的房屋,一盏油灯微弱地照亮了他的书桌。年近半百、须发斑白的周进,身着破旧棉袍,在寒风中颤抖,双手冻得通红僵硬。他神情专注,不断温习,桌上摆满了他亲手抄写的学习资料,这些都是他熬夜从借来的书中一字字抄下的。他每日天未亮即起,夜深人静时仍在挑灯夜战,休息时间极少。

家境贫寒,无力购书,他只能借书抄录,限期归还。严寒之中,他脸上却透露出坚定不移的意志,手虽冻僵,却未减其学习之心。历经数十年科举,终得通过县试。周进自知资质平庸,唯有加倍努力。此次科举,是他成为秀才的唯一机会,若不能通过后续的府试和院试,一切努力都将付诸东流,他或许会就此放弃。

“我已虚度数十年光阴,从元朝至明朝,此次科举,我必过,定要成为秀才!”周进深吸一口气,佝偻的身躯也挺直了几分,“叶轩的题目很难,我绝不能大意。据说,童试首关县试,并无标准答案,言之有理即可过关,我有信心通过。”

“一切全凭侥幸。”

“敢于直言不讳。”

“但下次,能否再有此好运,就不得而知了。”

周进忆及叶轩所出的试题,不禁面露苦色。

“唉!”

“叶轩的题目,委实太难了。”

他仍旧争分夺秒地温习着。

府试临近,时间紧迫!

不仅王宇、周进,众多即将应试的士子们皆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他们反复研读了各行各业的知识。

面对叶轩,无人敢掉以轻心,就连被誉为神童、自小备受赞誉、未来可能成为大明重臣的解缙也不例外。

书房之内,暖意融融,熏炉轻吐温气。

解缙身着薄袍,赤足踏于柔软厚毯之上,手持一卷书,朗声诵读:

“凡开辟荒芜之地,皆需于七月除草,草干则放火焚烧,至春方可耕种……”

“凡耕作高地低田,不拘春秋,唯求土壤干湿适宜为要……”

朗读声铿锵有力,回荡书房。

许久,他合上书本,感慨万千:

“《齐民要术》所载农牧之道,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往昔只读《春秋》,专攻四书五经,未曾想世间竟有此奇书。

贾思勰真乃奇人也。”

一番感慨后,解缙继续埋首书中。

面对叶轩,他丝毫不敢松懈。

叶轩出题既奇特又艰涩,众所周知。

稍有疏忽,便可能名落孙山。

县试之时,他仅获第二。

接下来的府试、院试,若不夺魁,实在颜面扫地。

毕竟,他是众人眼中的大才子,备受瞩目,压力山大。

然而,且不论夺魁与否,若连秀才都考不上,那才是真正的笑话。

“府试、院试,我必通过。”

“定要成为秀才!”

“但这仅是起点。”

“我誓要通过乡试、会试、直至殿试!”

“道路虽长。”

“我绝不能松懈。”

“尤其考官是叶轩之时!”

解缙神色坚定,不断激励自己,广泛学习。

京城,礼部。